蔡雅婷
摘 要: 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而積極探索并實施多樣化的作業是一個重要切入口。作業設計是教學環節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學設計是要為教學目標服務的,而作業練習正是檢驗教學目標是否實現的有效手段。因此,我們必須反思每一天,每一次的作業是否有效,是否高效。
關鍵詞: 數學教學 作業設計 教學目標
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要求利用短短的45分鐘完成教學任務,其中包含學生的作業完成,我們提倡數學教學要“一課一得”,這里的“得”,即是學生通過教師在一定時間的教學之后,他們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有效作業就是學生“得”的直接反應,但是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的作業多機械重復,少創造活動,多按部就班,少思維訓練;學生厭煩,教師頭痛,無法發揮作業的有效性、創造性、探究性的作用。
作業應該是數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鏈條,作業目前面臨的最大困境是無效、低效。在實際學習中,作業經常成為一種負擔,學生采取的是“完成任務”的態度和方式,這樣的結果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作業與教學活動密切相關,它既是教師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又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通過作業把課堂上獲得的教學信息內化并生成能力,教師則通過批改作業檢查教學效果,尤其是數學學科,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必須受到足夠訓練,通過作業鞏固所學知識,改變傳統的作業模式,積極探索新的作業形式才能適應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需要,培養出具有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學生。
目前,可能很多教師都有這樣的困惑:為什么學生做過的作業會反復出錯?學得好學得輕松的不多,而整天被“書山題海”埋沒卻難以見成果的現象不在少數,教師常常納悶:為什么做過的作業反復錯呢?問題在哪兒呢?效率又如何體現呢?學生的困惑:說起作業沒有絲毫快樂可言?在現實教學中,作業成了學生的“包袱”,成了負擔。
比如進入初中一年級,隨著數學課程難度的不斷增加,知識點的不斷增多,某些學生在作業中都存在一定的問題,有幾次我布置的作業,學生全部都做對,但上課時叫他們到黑板上重新做一次,就出現錯誤,這真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面臨學生抄襲作業、對知識點根本就沒掌握的情況,我從多方面了解,尋找學生抄襲作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科目多,作業多,忙不過來。
第二,“作業太難了,想做卻不會做,不抄就沒有辦法向老師交差”,這是“學困生”的口頭禪,作業中不會的太多,不寫的話老師和家長那一關都過不去,寫的話肯定錯,與其自己做錯挨批評,還不如抄好學生的作業,甚至抄得更工整美觀,贏得老師的好感和表揚,家長檢查時一看都是對的自己也不會挨批。
第三,初一學生比較貪玩,為了應付作業,多點時間玩耍,只有抄作業。
在現實生活中,老師經常感到作業難布置,經常在想怎樣的作業才能讓學生心甘情愿地去做,怎樣的作業才能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需要,怎樣的作業才能全方位地評價學生,怎樣的作業既能滿足應試的需要又能滿足學生能力因素發展的需要,而不會讓布置的作業整齊劃一,使得某些優秀學生吃不飽,缺少興趣,而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則難以按時完成,整日為作業而作業,疲于奔命,有時就干脆應付一下,照抄別人的作業了事,致使學生對數學越來越不感興趣。因此,我們要爭取以最小的勞動付出,換取最大的收獲。可以說策略之一是為實現“量的減負”,策略之二是為了“質的增效”,它對學生而言,完成作業是成功;個別題目沒完成,但明確了哪兒卡殼也是成功,也不需要學生為了完成作業而去造假,在這樣寬松和諧的氣氛中,他們將由苦學變為樂學,由被動學變為主動學,大大提高作業效率,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減負。對教師而言,可以大大節省處理作業的時間,以便為研究教學、精選作業題投入更大精力。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有設計作業的能力。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的作業練習切實有效,首先要求教師必須清晰地把握好課堂教學的整體思路和目標指向,作業設計十分合理是檢驗學生是否實現教學目標的量尺,有效練習是有效目標的反饋,是高效課堂的體現。因此,作為教學效果反饋的重要手段之一的作業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
1.作業必須緊扣和服務于教學目的,必須與教學內容相關,因為作業的目的是診斷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鞏固深化課內內容,發展學生創造性。
2.作業必須對學生有意義、有價值,避免無趣、重復、機械性的作業,否則學生會感到索然無趣,甚至厭煩排斥;而有趣的作業練習會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使他們更積極、更投入。
3.作業必須難易適度、數量適當,既有一定的挑戰性,又確保大多數學生能夠獨立完成。
4.作業必須具有變化性、多樣性,才能使學生喜歡,從而努力完成。
5.作業還應該有必做和選擇相結合,即分層作業,因為一個班級的學生會存在基礎或接受能力的差異性,而考慮到個別差異的適應性教學才是最有效的。
另外,除了作業的優化設計外,教師的每一次作業批改都要及時點評與反饋,指導學生將錯題收集起來,抄到自己備好的“錯題錦集”中,教師可通過這些錦集反思自己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總結經驗,彌補不足;同時也可以通過這些錯題及時對學生進行輔導與解惑,多鼓勵,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其次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遇到不會做的題目時,能夠一改過去的知難而退或直接抄襲的壞習慣,變得能獨立思考探究,直至問題解決。當然,我們還應看到數學作業有效性的實施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我們本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基本理念,努力探索提高數學作業有效性的實施途徑,這是擺在教師面前的新課題,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
作業練習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對知識的鞏固,更是對所學知識的再檢測的過程,為師生的教與學提供反思的平臺。因此,作業布置要遵循以人為本的思想,從實際出發,設計多元化的作業形式,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作業,讓學生在作業中使自己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識與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發展。
總之,提高數學作業的有效性,不能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布置作業,完成作業,批改作業。而是一種改變學生學習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獲得知識,使得問題解決的科學方法的認知過程,數學作業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教師應合理科學地設計數學作業,充分發揮作業的職能,既減輕學生的負擔,又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并形成樂于探究的態度,把學生從作業中解放出來,真正落實和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