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松
摘 要: 文章針對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一題展開了較深入的研究,同時結合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與作者自身經驗總結出了幾點可行性較高的教學措施,其中包括嘗試從數學角度觀察生活,將復雜化的數學知識轉變為簡單化的生活元素及進一步開展研究性學習等,以期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水平進一步提升帶來一些具有參考性的意見。
關鍵詞: 新課程背景 小學數學 教學生活化
一、引言
一直以來,我國傳統教學模式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具體表現為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嚴重脫節、學生的自學能力較弱及學習積極性不高等。為了有效改善我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教育者有必要將更多的教學精力鎖定在提高小學生實踐能力上,爭取為小學生的日后發展與進步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新課程背景下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簡單一些解釋,小學數學課程的生活化所指的即為將數學知識與小學生日常生活緊密關聯到一起,幫助小學生不斷摸索到正確的學習方法。經過較長時間的教學實踐后可知,小學數學課程將對學生的一生帶來非常大的影響。
(一)增強數學課程的實用性
教學者在日常授課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環境與狀態,盡可能地選擇一些趣味性較高的生活情境輔助教學活動開展,將小學生的注意力長時間固定在課堂當中,幫助他們主觀能動性快速形成。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最大優勢是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課程的積極性,讓他們很好地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
(二)加快小學生數學思維模式養成
數學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如去超市買東西時需要計算找零、要計算好上學路上需要的時間等。通過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可以幫助小學生提高對數字的敏感度,讓他們充分了解數學課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更主動地參與由教育者設計的各類教學活動。
三、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措施
(一)嘗試從數學角度觀察生活
在小學階段數學課程中,教育者要賦予每位學生一雙能夠觀察生活的眼睛,讓他們更深刻地了解蘊藏在數學知識中的樂趣,幫助他們找到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更深層次接觸和感悟實際生活,在現有基礎之上不斷加深對數學問題的理解。教育者應當在潛移默化過程中教給學生留心周邊事物的良好習慣,讓他們有意識地將自己在課堂中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當中,并且在學生遇到問題和不解之處時,教育者要在第一時間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采用極具親和力的態度培養小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喜愛感。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小學生仍然處在活潑好動且喜愛新鮮事物的年齡段中,教育者要盡可能多地選擇一些帶有游戲性質的生活場景開展教學活動,爭取消除每位小學生對數學課程產生的畏難情緒。
(二)將復雜化的數學知識轉變簡單化的生活元素
事實上,在我國現有小學數學課程中很多內容都是難度較高且脫離小學生生活實際的,教育者需要采用一些巧妙的方法將那些十分復雜的數學知識轉變成為小學生熟知的生活元素,讓他們可以毫不費力地掌握數學課程知識重點。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程中,時間的計算方法是比較困難的一項教學難點,教育者如果不能讓學生在課堂中準確掌握時分秒之間的轉換,那么就很難讓學生準確掌握時間的正確計算方法。基于此,教育者可以將相對復雜的時間課程轉變成為比較簡單的生活元素,如教授1小時10分10秒這個時間時,教育者可以運用樹葉、花朵、紙片分別代表時分秒。首先,教育者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六十張紙可以換到一片樹葉、六十片樹葉可以換到一朵花朵,如果我們有10張紙、10片樹葉與1棵小草,相當于多少張紙呢?”由于教育者列舉出來的參考物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因此學生非常自然地運用三者之間的關系求出紙張的總數量。而后,當學生正確計算出問題中的紙張數量時,教育者可以將問題中的三項生活元素分別轉換成為秒、分、時這三個時間單位,讓學生非常自然地理解和掌握時間的計算方法。
(三)進一步開展研究性學習
對于小學階段學生來說,研究性學習模式是他們自主學習和主動獲得數學知識的重要渠道,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教育者要立足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引導他們主動參與探究性學習模式。首先,小學數學教育者不僅要發揮出課內教學的真正價值,還要兼顧課外學習的順利開展,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教育者要根據教學內容科學化選擇授課形式,并且注意凸顯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自己只需在旁適當幫助和引導即可。
參考文獻:
[1]徐騰達.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聯系生活進行數學教學有感[J].華夏教師,2013(06).
[2]宋艷華,王政.春意盎然別有洞天——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鳳林小學新課程改革掠影[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