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瑜
摘 要: 分層次教學這種全新教育模式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各種可能,因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按傳統的統一規格要求學生,不能實現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為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找準學生個體發展的最近發展區,作者進行了分層次教學研究,把學生分為:基礎層(A層)、一般層(B層)、良好層(C層),力求在聽說讀寫四個技能中貫徹依不同層次學生“可接受”的程度而因材施教的原則,使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經過分層教學,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動機提高了,師生關系更融洽。
關鍵詞: 英語分層教學 因材施教 個體差異
一、學情調查,劃分層次
通過前測,了解學情,初步確定學生的分層名單。個別談話,分析實施目的和意義,力爭取得家長和學生的理解、支持,特別是要緊緊抓住A層學生的積極因素和閃觀點,消除他們的顧慮。
二、分層教學的實施
1.聽的分層
根據英語學科學習能力現狀和學習目標的不同,我把全班學生分為基礎次(A層)、一般層(B層)和良好層(C層)。A層學生著眼于基礎知識的傳授,教會他們讀音標,自己會讀單詞;加大單詞聽力強度,對他們的提問多體現在對單詞的把握上,及時肯定他們的成績和進步。B層則針對句子,給予專項訓練,真正做到聽得完整,聽得明白;聽力訓練中多讓他們做補充句子的訓練,使他們感到任務的完成就是自己最大的成就,自信心得以增強。C層學生要讓他們“吃得飽”,他們的訓練著重于聽力材料中段落的理解于大意的把握,使他們感到百尺竿頭進一步。
2.說的分層
很難想象,成績差異如此之大的一個班級,如果進行統一的教學與要求,效果會令人不滿意。針對現狀,精心設計教學方案,使A層學生想開口,B層學生能開口,C層學生張開口。如每節課都有個提前設計的十分鐘Free Talk,鼓勵A層學生和他們一起準備下節課的Free Talk,讓他們選擇感興趣的話題,設計問題,自己動手寫出三分鐘的Speech,和他們一起修改草稿直到最后定稿,之后多次朗讀確保這些學生的讀音正確,上課時他們也可以一展風采。這樣一來避免了他們的惰性,提高了他們的積極性,逐漸對英語感興趣。B層學生在完成A層學習任務的基礎上,還要回答作Speech同學的問題,這既對A層學生起到示范、鼓勵的作用,又對C層學生起很大的督促作用。C層學生要各自根據Speech理解,用自己所聯想的相關知識,提出自己的觀點,進行三分鐘即興陳述,鍛煉知識的遷移和運用。分層教學的目的是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當前,尤其要花力氣提高中下層學生。在英語課上,要進行設問層和提問分層,這樣使上、中、下層學生都有機會回答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并得到成就感,特別是中、下層生要讓他們擁有表現自己的機會。這樣就可在實現中低層面目標后做好“培優”工作,并在群體教學中滲透個別化的教學因素,盡可能地為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幫助。
3.讀的分層
(1)教學方法分層
教學方法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所采取的手段,對實現教學目標有重要意義。A層側重于夯實基礎、嘗試成功、激發興趣;B層精講多練、及時反饋;C層則以自學、點撥、歸納為主,輔之以創新精神培養,使他們主動發展。
(2)提問分層
提問簡單的問題或直接從課本上可以找到答案的問題優先考慮A層的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信心和興趣。例如A層的學生必須會讀每個單元的單詞和短語,以及每一課的課文,教師在課堂上抽查部分同學,偶爾給點難題,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培養他們勇于嘗試的精神;讓B層的學生回答一般難度的問題,即談論作者的觀點和態度、事情的前因和后果;遇到難度較大或語言運用能力較強的問題時,可以讓C層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例如文章的中心思想、某些句子的暗含意等。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人人都能體味成功的喜悅。
(3)課堂講授內容分層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對A層學生來說,許多詞匯及句子結構他們都不能理解,教師需要逐句逐段地進行講解;對B層學生則要對難點詞匯及句子結構、語法進行分析講解;C層學生基礎最好,教師讓他們自讀,偶爾幫助他們解釋個別難點和語言障礙,學生就可以完全理解。
(4)要求分層
對于A層和B層學生,閱讀選材難易應適當,范圍應廣泛。文章的難易往往和生詞量有關,生詞太多,學生讀不懂文章,達不到訓練的目的,并且會對閱讀產生畏懼心理而放棄閱讀,給進一步的閱讀教學造成障礙。同時,在內容上所選材料要盡量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文化教育、風土人情、傳說、時事、人物及科普等。這樣做的目的是盡可能激起A層和B層學生的閱讀興趣,如果學生對所讀內容感到厭煩,很難想象他們能積極地閱讀。
注意培養A層和B層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習慣的養成會給今后的進一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應從接手新班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學生閱讀英語的習慣,最初可在課堂上安排固定的時間讓學生閱讀指定的材料,并對難句、難文進行適當講解。隨后可以給學生布置長期的課外閱讀任務,教師定時抽查,并不時地安排課堂時間與學生分享精彩段落,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持之以恒。
培養C層學生歸納理解的能力。閱讀的目的就是要獲取書面信息,因而閱讀時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語法,而是要快速完成對材料的閱讀,抓住大意,再深層次地理解內容。在閱讀時,教師可指導C層學生根據不同題材、體裁的閱讀材料,采取不同的歸納形式歸納材料內容,快速、準確地獵取文章信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可讓C層的學生劃分課文的結構,歸納每段的大意及課文的主題。由于閱讀材料題材與體裁的不同,因此在閱讀中可以從不同角度用各種不同的歸納方式讓C層的學生歸納、理解材料內容,如可以歸納動詞,顯示事件過程;歸納文章人物,突出重點人物等,從而在閱讀實踐中不斷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增加C層學生的語言實踐量,延伸其英語閱讀空間。應該說,高中每單元一篇閱讀課文所選的文章都是好文章,精品文章,他們內容豐富,涉及面廣,課文中所反映的中外文化習俗、世界名人傳記,體育競技比賽、飲食衛生習慣等都喚起高中生的注意和興趣。但是從培養閱讀能力的角度看,僅限于課文的閱讀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閱讀課的課堂教學內容絕不能只停留在封閉的教室、狹窄的一本書里,而是要面對更廣闊的社會生活,以拓寬閱讀內容視角,擺脫傳統的英語閱讀教材的束縛,以提高學生的能力素質。做法之一:每周選擇三到五篇難易適中、兼顧知識性和趣味性的讀物,打印出來發給C層學生課后閱讀,并要求他們做相應的閱讀理解題。做法之二:在班里開設英語作品選修班。首先從材料的選擇上下工夫,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接受能力和表達能力,廣泛開拓題材范圍,從新近出版的英文報刊、雜志上精選閱讀材料,也可采用一些有聲讀物和視聽讀物(VCD,MTV,Video tapes等)。這些材料的特點是題材多樣,內容豐富,且能把握時代特色,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4.寫的分層
新編高中英語教材每單元都有寫作,高考寫作也從無到有,所占比分從15%增至16%~17%,1996年再次增加到20%。由此可見,寫作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然而現狀卻不容樂觀,學生寫作水平參差不齊,不少學生對寫作充滿畏難情緒,習作質量較低。如何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促進寫作教學呢?應注意下列幾個問題:
(1)對于A層的學生注重寫作教學的基本訓練階段
SV、SVP、SVO、SVOiOd(主語+謂語+間接引語+直接引語)、SVOC(主語+謂語+賓語+補語)是英語的五種基本句型。英語中千變萬化的句子歸根到底都離不開這五個基本句型,都是這五個基本句型的擴大、延伸或變化。因此,訓練學生“寫”就要抓五種基本句型的訓練,這五種基本句型應作為寫作訓練的出發點。在學生掌握五種基本句型后,可以加以擴句訓練。例如:
I found the book.
I found the book(that I lost).
I found the book(that I lost on the playground).
I found the book(that I lost on the playground yesterday).
(To my joy,)I found the book(that I lost on the playground yesterday).
(To my great joy,)I found the book(that I lost on the playground yesterday).
(To my great joy,)I(finally)found the book(that I lost on the playground yesterday).
此外,教師還應教會學生將簡單的there be句型提煉成there exist/stand/lie/hang等,以及適當地使用感嘆句、祈使句和倒裝句等。
(2)對于A層和B層的學生要加強仿寫
仿寫是一種最基本且十分有效的寫作訓練形式。教師要對A層和B層的學生加強仿寫指導,使他們在寫作時能有一個清楚的寫作思路,以便展開寫作。仿寫訓練能夠培養、提高和檢驗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模仿課文思路、課文結構、課文情景、課文句式等進行仿寫,仿寫范文的選取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在學習某些課文后,讓學生按照課文寫作思路進行仿寫,有助于學生理清寫作思路,做到層次分明。要注重仿寫的針對性和目的性,教師可以根據A層和B層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安排。教師講解范文時應系統分析文章的內容、意義、篇章結構和寫作技巧等。在練習前,要給他們一些適當的提示,指導學生學會用英語打腹稿,邊構思、邊將關鍵詞和短語記下來,鼓勵他們在寫作時一氣呵成。
(3)對于C層的學生注重寫作訓練的多樣化
聽、說、讀、寫四種技能是相互依賴的,說的能力有賴于聽的能力,進而有助于寫作。聽是理解和吸收口頭信息的手段。聽和讀是輸入,只有達到足夠的輸入量,才能保證學生具有較好的說和寫的輸出能力。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要注重寫作訓練的多樣化。
首先,在Dialogue教學中,除了聽錄音、對話、表演和編寫相似的對話外,還要求C層的學生把對話改寫成一段短文,這樣就要求學生在編成短文的過程中,注意時態、語態、人稱和前后的邏輯關系,從而為寫作打下基礎。
其次,在Reading教學中,回答問題時要求C層的學生必須用自己的語言,且人稱、時態要做相應的變化,這樣既能搞懂本意,又能用同義句表達,提高表達能力,還讓他們用課文中的詞組進行復述。學生復述課文不是件容易的事,既要把握課文中的重點、邏輯關系,又要用自己的語言把主要內容表達出來,從而既鍛煉他們組織篇章結構、句子與句子之間邏輯關系的能力,又提高語言的精煉度,使自己的寫作能力很快提高。
再次,在“Listening”教學中,除了讓C層的學生聽懂做完聽力練習之外,還讓他們把練習作為guide進行復述聽力材料,有時還讓他們寫在作文本上。
三、結語
在新課改的激流中,我們在其組織形式及發揮學生的合作與互助方面尚需進行進一步研究和探討。目前我們進行的英語分層教學只停留在班級內層次,在全校范圍大規模地實施,其效果會更好,同時改“班級內分層”為年級內“串班上課”式的分層教學,把同一年級的幾個班按學科分層,進行同一內容但不同廣度和深度的教學,教師間互相協作、分工,教師群體的力量將會得以發揮,同時可以減輕教師的許多額外負擔。在分層教學中為了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要,僅靠老師的幫助是不夠的,更需要發揮同學間的合作關系,因此要發揮各“層次內”和“層次間”的“小組合作學習”和“伙伴教學”功能。各層次的學習小組內既有合作又有競爭,同時開展“好生”幫助“差生”進行“伙伴教學”。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更好地認識自身價值,提高學生自尊,促進學生情感發展、同學間友愛和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刁振玉.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的新探索田.吉林教育科學一普教研究》,1996(3).
[2]顧秀嵐.分層異步各得其所:個性差異教學模式在高中外語課堂訓練活動中的應用[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2001(2).
[3]華國棟.差異教學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4]路海東.學校教育心理學[J].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5]王能榮.學科分層次教學的理論思考[J].教育探索,1996(5).
[6]文衛萍,朱玉明.外語學習情感障礙研究[M].長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