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宏斌
[摘 要]點撥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藝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遵循教學客觀規律,把握點撥時機,進行巧妙點撥,從而為語文教學推波助瀾。亮出疑難點,適時點撥;挖掘思維點,多向點撥;發掘閃光點,賞識點撥。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點撥藝術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22-054
所謂“點撥”,即指點和撥竅,“點”者使之“明”也,“撥”者使之“正”也,一點一撥,啟發誘導,釋疑解惑,茅塞頓開。點撥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藝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及時抓住有利時機,適時、適量、適度、適路點撥,為學生指點迷津,撥正謬誤,排除疑難,解除困惑,從而讓學生獲得豁然開朗的喜悅,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濃厚的學習熱情。
一、亮出疑難點,適時點撥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一些無法逾越的學習障礙,此時,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些重點、疑點和難點,適時、適路點撥引導,啟發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從而幫助學生突破重點、化解難點、排除疑點,引領學生向知識更深處漫溯。
例如,蘇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誠實與信任》一文,“為什么說‘我留下字條,同時也留下了誠實與信任”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在學習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對“我”的誠實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我進行了點撥和指導。首先,出示問題:“在常人看來,這場車禍責任并不完全在‘我的身上,‘我完全可以置之不理,然而‘我卻主動留下了字條。你認為‘我為什么要這樣做?”然后,我相機進行假設,啟發學生換位思考:“假設你是‘我,你會怎么做?假設你是小紅車的主人,面對這樣的情況,你又會如何做呢?”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從“我”和“車主”的視角來思考問題,深刻感受主人公當時的心態,理解“放字條是對小紅車主人的信任”的內在含義,從而幫助學生輕松突破學習重難點,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二、挖掘思維點,多向點撥
小學生受思維定式的影響和干擾,在思考問題時往往容易局限于條條框框,不知變通,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逐漸趨于僵化狀態,不利于他們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點撥時,要善于挖掘思維點,引導學生沖破原有思維方式的束縛,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不同方位審視、思考、分析問題,發散思維,獲得新的發現,從而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
比如,教學《半截蠟燭》時,我提出問題:“小女孩在說‘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這句話之前,你覺得小女孩可能會想些什么?”對于這一問題,大多數學生都是圍繞“我必須把裝著情報的蠟燭悄悄地拿出去,不然秘密情報將會暴露”這方面進行思考的。為了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更深層次,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分析問題,我是這樣指點學生的:“同學們,你們想一想,小女孩在對司令官先生講這句話的時候,她會用怎樣的語氣?為什么?”學生甲說:“小女孩心想,大人都喜歡可愛的孩子,我應該表現得可愛一點,讓他們忘記這件事。”學生乙說:“小女孩可能想利用大人對小孩防備心弱的這一心理特點將蠟燭騙走。”這樣,通過巧妙點撥,不僅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多向性和靈活性,而且珍視了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三、發掘閃光點,賞識點撥
課堂是動態的,往往會出現許多意外的“奇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握時機,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因勢利導,賞識點撥,給予學生及時、恰當的肯定和激勵,從而放飛學生個性,展示學生的真我風采,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例如,學習蘇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我不是最弱小的》時,我首先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然后出示問題:“同學們,請根據你的理解,說一說你覺得文中的主人公薩沙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甲說:“我覺得薩沙是一個善良勇敢的小姑娘。”學生乙說:“我認為薩沙是一個樂于助人、富有愛心的小姑娘。”學生丙說:“我發現薩沙是一個傻姑娘,薔薇只是一朵花而已,又不是人,淋下雨又不會怎么樣,下那么大的雨,不把雨衣披在自己身上,萬一自己感冒了怎么辦?”許多學生被這個同學大膽、獨特而新奇的想法震撼住了。此時,我并沒有直接對學生的這一看法進行否定,而是予以點撥:“老師很欣賞你的勇氣,你敢于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積極和老師、同學探討問題,這是值得表揚的。但是照你的話展開分析,若我們不關心動物、植物,一味的只關心自己,那么當所有動物瀕臨滅絕,植物消失,你覺得我們人類會怎樣?”在這樣的點撥下,學生逐漸體會到“每個人都應該保護更弱小的人”的人文思想。
總之,課堂教學中的點撥方法靈活多樣,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立足于教學實際,審時度勢,隨機應變,把握時機,相機誘導,巧妙點撥,指點迷津,撥開疑云,使學生豁然開朗、思路順暢,從而為語文教學推波助瀾。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