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西娟
[摘 要]小學高年級的語文閱讀不能局限于文本閱讀,要由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拓展。語文拓展閱讀要以文本閱讀為基礎;要與文本閱讀相結合;要合理利用課例,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 語文閱讀 拓展 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22-059
語文學習離不開閱讀,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應該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學習興趣,合理安排閱讀對象和閱讀內容。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應從學生的閱讀能力出發,不斷豐富其閱讀范圍和閱讀形式,拓展學生的閱讀內容,讓學生在閱讀中提升語文素養。
一、小學語文拓展閱讀要以文本閱讀為基礎
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量和閱讀范圍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按照新課程的規定,小學階段的閱讀總量應該在145萬字以上。但小學六年的語文教材總共才不到24萬字,如果僅僅靠閱讀課文是很難完成閱讀任務的。如何高效、快速地縮短這驚人的差距,達到課標要求的保底數字,已成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大難題。
根據小學語文新課程的要求,利用課堂教學和課外輔導指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成為當前閱讀教學的當務之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時間認真開展文本閱讀,讀好課文內容。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手段,利用網絡給學生提供有益的閱讀內容,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豐富學生的閱讀空間。
對學生進行語文拓展閱讀訓練,關鍵是在閱讀中選好課例。利用課例閱讀,不能不加選擇地讓學生盲目閱讀,而要探索一種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語文拓展閱讀能力的指導方法,優化班級拓展閱讀的效果。
拓展閱讀是以課文閱讀為基礎的課外內容的閱讀,是對課文閱讀的補充和豐富。但對于小學生來說,拓展閱讀內容的選擇要圍繞文本閱讀內容,選擇相同題材和內容的閱讀對象,這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閱讀水平。
二、拓展閱讀要與文本閱讀相結合
拓展閱讀是教師指導學生在閱讀語文教材的基礎上,對文本的某一重點進行相關遷移延伸和閱讀強化,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開展拓展閱讀,要利用好課例,做到“得法于課內,運用于課外”,把課內的課文閱讀與課外的拓展閱讀結合起來。
例如,在學習《狼和鹿》的教學內容時,在課堂閱讀中,教師組織學生閱讀教材,通過閱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文章的教育意義。為了進一步提高閱讀效果,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推薦相關的讀物,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在拓展閱讀中,有兩個閱讀途徑。一是課內的語文閱讀。課內的閱讀時間短,一般以閱讀教材內容為主,讓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完成文本的閱讀。二是拓展閱讀,主要是放在課外時間。根據學習內容,教師可以推薦拓展閱讀書目,讓學生自主閱讀。教師還應根據閱讀要求,定期檢查學生的閱讀效果。這樣就可以把課內的文本閱讀和課外的拓展閱讀很好地結合起來。
三、小學高年級拓展閱讀要合理利用課例
小學語文的閱讀主要是文本閱讀,在閱讀教學中要以課文閱讀為基礎,但也要豐富學生的閱讀范圍,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適合他們閱讀水平的,有利于課文學習的拓展閱讀內容。
小學語文閱讀,無論是那一種途徑的閱讀,不管采取什么樣的方式,不管是哪種課堂基調,都只是為內容服務的手段或途徑。閱讀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包括學生的審美能力、質疑能力、思辨能力等。有了這樣的目標,閱讀才能有效果。
如文本閱讀中,對《槐鄉五月》課文的閱讀,可以為學生營造美麗、喜悅而又陶醉的氛圍;對課文《日月潭的傳說》的閱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更多的大義和悲壯;學習《長城和運河》一文時,要讓學生通過文本閱讀去體驗課文詩一般的優美語言、形象生動的描寫,去理解長城的雄壯、運河的壯美。但課文的內容是有限的,而描寫長城和運河的作品太多了。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推選一部分描寫長城和運河的作品,讓學生去拓展閱讀,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受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象征,是世界偉大的古代建筑奇跡之一,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和運河是中華民族智慧和汗水的結晶。在閱讀體驗中,學生將充滿無比的民族自豪感,這能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情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主要是課內的課文閱讀,但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還要在文本閱讀的基礎上開展拓展性閱讀。這能幫助學生在文本閱讀中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