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麗 陳龍 江北大 閻知知 袁田
摘 要: 為響應我軍轉型,實現高素質軍械維修人才培養目標,從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等方面,對機械基礎實驗課程進行整體改革,使機械基礎實驗課程緊貼崗位、緊貼專業、緊貼裝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采用自主設計實驗、分組教學、分組評比的方式,不僅充分調動學員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且培養實驗設計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學員的團隊合作精神、競爭意識及自我管理能力。
關鍵詞: 機械基礎實驗課程 創新 實踐教學
引言
目前,我軍面臨的形式和任務發生了深刻變化,我軍建設正由機械化半機械化向機械化與信息化復合發展方向轉型,對軍隊院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軍械士官是我軍軍械技術人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軍基層部隊軍械維護、保養、維修工作的主要實施者。軍械士官的崗位定位于基層,實踐性、操作性強。強調實踐性教學環節,就是在強調基礎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基礎上,必須突出實踐性教學環節,著力培養軍械士官學員的實踐維修技能[1]。在軍隊院校轉型的大環境下,根據軍械士官的特點,我校正實施由學歷教育向任職教育轉變。必須改變傳統人才培養模式。首先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新的人才質量觀。其次進行系列課程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整體改革,構建教學新體系,配套建設相應的教學與實驗條件,以適應高素質軍械維修人才培養需要。根據這一思路實施機械基礎課程改革與建設。
1.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新的人才質量觀
隨著軍隊革命化、正規化、信息化建設不斷深入,新的戰場、戰爭形態的變化,院校軍械士官教育面臨新的挑戰。要求士官不僅有過硬的軍政素質,更掌握專業理論和實踐技能。機械基礎課程應致力于提高士官學員的動手能力、創新和綜合設計能力、應用現代技術解決工程實驗問題的能力及工程實驗的基本技能。
2.加強課程標準建設,更新實踐教學內容
2.1推進機械基礎課程改革。
傳統機械基礎系列課程包括工程力學,工程材料、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和機械原理。這些都是機械類專業的傳統課程,有各自體系,理論知識比重大,還有部分內容重復。為實現軍械士官人才實踐維修能力的培養目標和滿足任職崗位需求,將機械基礎傳統四大模塊優化整合成以任務驅動的項目課程。在項目內容設計過程中,應以任務為載體,將具體內容分解為若干個相互關聯的單元,確定每個單元課程的任務目標,準確敘述課程的能力目標,從而確定相應的知識目標,課程內容編排的依據是項目工作任務的邏輯關系,由于項目不同,具體內容是不會重復的,隨著項目的推進,學員的軍械維修能力得到不斷提升。
2.2依托課程標準,更新實踐教學內容。
從軍械士官人才實踐維修能力的總體培養目標,以及機械基礎具體課程任務出發對實驗內容進行改革,更新實踐教學內容。為適應改革需要建立機械基礎實驗室,包括工程材料實驗室、長度測量實驗室及機械原理實驗室。統籌規劃進行全部機械基礎實驗的教學工作。機械基礎實驗體系分為以下幾個模塊。
2.2.1工程材料性能測試模塊,目標是培養學員測試和分析材料力學性能、熱處理工藝性能及通過火花現場識別金屬材料的牌號及成分的技能。
2.2.2長度、形狀和位置公差測量模塊。使學員加深對“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其正確選擇和使用測量器具對機械零件長度、形狀和位置公差進行測量,判斷零件是否滿足加工要求的能力。
2.2.3機械原理實踐模塊。加深對機構組成原理的認識,進一步了解機構組成及其運動特性,提高工程實踐動手能力,增強創新意識及綜合設計能力。為軍械維修能力和專業課學習打下初步基礎。
3.創新教學方法
3.1采用啟發式、討論式、自主設計實驗等教學方法。
以前的實驗教學是由教員制定實驗方法、實驗選材及實驗步驟,以填鴨式方法一一講解,這種教學方式既不能激發學員的興趣,又不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F在讓學員自主設計實驗,實驗前將實驗內容和原理向學員介紹清楚,具體實驗方法、思路及器材選用由學員自行決定。每組以書面形式將實驗思路寫清楚,由教員審核。不僅充分調動學員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且培養實驗設計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2分組教學,分組評比。
教學實施過程中采用分組教學。組內成員共同討論、探討制定出實驗方案,并且有組長監管實驗效果,形成分組評比機制。每節課對各組進行抽查,各組成員的成績實行捆綁。杜絕抄襲。分組教學和分組評比培養了學員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同時增強了學員自我管理能力。
3.3優化考評機制。
考核過程中充分體現內容的綜合性、方法的靈活性和形式的變通性。糾正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素質的錯誤思想。特別對機械基礎這一專業技術課程而言,不僅讓學員掌握理論知識,更重視學員測量方法和裝配能力培養[3]。注重發覺和培養學員勤于思考、敢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和意識,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創新發明、團隊合作等綜合能力。
采用自主設計實驗、分組教學、分組評比的方式,不僅充分調動學員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且培養實驗設計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增強學員的團隊合作精神、競爭意識及自我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寶源,趙洪濤,楊杰敏.改進軍械士官教育工作的思考[J].科技資訊,2012,18:248.
[2]朱維兵,蔡長韜,陳衛澤.機械基礎系列課程實驗教學的設計與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2007,23(1):55-56.
[3]蔡曉紅,徐紅歌,江北大,等.淺析士官學員“機械基礎”考試成績的正態分布[J].轉型中的軍械圖學與機械課程教改研究,2011: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