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山
摘 要:在小學教育中,語文教學是基礎,小學語文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課程。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也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想要充分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必須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從某種層面上來講,情感教育也是素質教育的內涵所在,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也是適應新課改目標的需求。但是如何更好地實現情感教育是目前擺在廣大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文章就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實施策略進行粗略的探討,供廣大教育工作者學習和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素質教育;實施策略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也屬于素質教育的范疇。情感教育不僅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了有效的提升。情感教育可以上升為藝術的教學層面,一般情況下,小學生的年齡普遍較小,缺乏一定的生活閱歷,與此同時,情感體驗也有限。但是小學生對外界的事物充滿著好奇,小學階段也正是他們的求知階段。[1]教師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挖掘潛在的情感思維。在語文的教學課堂上,教師實施情感教育不僅有利于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
一、情感教育的作用分析
情感教育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不管是哪個方面的作用對學生的成長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情感教育的主要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與中學生相比,小學生更加在乎老師的看法。教師的舉動都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因而,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一句鼓勵性的話語都會給孩子帶來激動的心情,使得他們更加主動地進行學習。因而,這種情感教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有利于學習效率的提升
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教師高高在上,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恐慌。基于這種學習環境,學生的學習效率是無法得到提升的。[2]但是情感教育就完全相反,它營造的是一種和諧的學習環境,在這種學習環境下,學生可以勇敢地與老師進行交談,老師也能及時地對學生進行學習上的引導,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就能得到一定的提升。
3.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
教師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可以對學生的心靈進行觸動,進而有利于教師及時對學生心理及其學習進行疏導,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更好地交流溝通。
二、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分析
實踐證明,情感教育對學生的成長以及成才具有重要的影響。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好地進行情感教育,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考慮的問題。本文對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進行了以下的分析說明:
1.加強教師的自身修養
教師的綜合素養對學生而言具有很大的影響,加強教師的自身修養也能更好地實現情感教育。[3]因而,在日常的生活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自身情感方面的培養,通過自身情感的加強來對學生進行感染和影響。具體表現為,在語文課上,教師要以和藹可親的態度來進行授課,同時在授課的過程中要面帶微笑。不僅如此,還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通過交流與溝通來對學生的想法進行一定的了解,進而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心靈的疏導,讓學生在教師的情感渲染下變得活潑、樂觀。
2.加大課本中情感因素的挖掘
相對中學的課本而言,小學課本普遍容易理解,并且課本中蘊含的感情也是比較豐富的。因而加強小學語文的情感教育有必要對課本中的情感因素進行充分的挖掘。比如,在《丑小鴨》一課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一些生動的句子,對課文的大致內容進行了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對課文的具體內涵進行深刻的理解。讓學生感受到即使外貌不出眾,但是經過努力同樣可以戰勝生活中的挫折,進而實現自己的夢想。因而,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分角色的方式來對課文進行朗讀,甚至在誦讀的過程中可以配上一些反映環境惡劣的背景音樂,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涵。
綜上所述,情感教育已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引用情感教育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因而,在今后的語文教學領域,教師要積極應用情感教育方式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站在學生的角度,想學生所想。通過情感教育來對學生的心靈進行疏導,幫助學生建立更加健全的人格。
參考文獻:
[1]王 虹.小學語文教學中美育實施策略探析[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90—93.
[2]朱 博,袁君蘭.淺談中學語文教學情感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2,(36):124—125.
[3]羅先慧,李云文,孫建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熱點與重點——基于2012年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小學語文教與學》的統計與分析[J]. 課程·教材·教法,2013,(7):75—83.
(作者單位:甘肅省榆中縣甘草店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