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海霞
摘 要: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將學科領域和現實生活的情境相結合,主動地通過觀察事物、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和檢驗假設積極地理解和建構知識,改善自身心理結構,形成正確的態度、價值觀,同時體驗探究式教學的四種教學方式。探究式教學強調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主動探索研究獲取新知識,是對數學知識的再發現、再創造;在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體會數學的思想方法,感悟創新內涵、發展創新精神、掌握創新方法。
關鍵詞:新課標;中學教學;探究式教學
一、什么是探究式教學
探究式教學,是指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在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的情境中,主動地通過觀察事物、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教學既是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種學習過程。當前,新課程改革正在不斷地推廣和深入,新課標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和參與精神,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
二、為什么要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模式
探究式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模式,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以探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運用探究式教學有幾個優點: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②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在課堂教學中怎樣進行探究式教學
1.創設新穎問題情境,激發探究欲望
在實踐中,我們老師必須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從知識的形成過程出發,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帶有激勵性和挑戰性。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性學習,使學生的認知過程和情感過程有機地結合起來。
設計富有數學味、趣味性的問題情境,要求既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與心理特征,又要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設計具有可行性的問題情境,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提起學生的興趣。
問題情境可以根據不同的內容設計不同的情境。如在教“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ASA”時,可設計生活情境引入新課:“小明有一塊三角形形狀的玻璃,不小心被碰成兩塊(如下圖所示),若去玻璃店再配一塊同樣大小的玻璃,他該怎么辦?帶一塊去行不行?帶哪一塊呢?為什么?”這種問題會使學生感到有趣,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2.自主探究,構建新知
“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新課程理念的最高境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新課程理念的宗旨。要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始終把學生作為主體,教師的備課、上課等工作,都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要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培養刻苦鉆研精神,促進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和實踐。
3.合作交流,升華認知
交流與合作是合作性學習的基礎,而合作學習促使探究結果的深化。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因材施教。因此需做到:①合理組建學習小組。合作小組的組建,需要教師的參與,按學生學習認知水平與學生品質把學生分成不同層次,實行優化組合,組建“學習合作小組”。②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合作技能。教師要提出合作建議使學生學會合作,小組交流要充分展現學生的自主性。③教師的激勵性評價是進一步促進學生合作交流的催化劑。評價要更多地傾向對小組的評價,注重小組成員的參與率及交流成效。④教師要參與學生的小組活動。教師巡視學生并檢查學生對問題的解決情況,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促使學生思維不斷地深化。
4.自我反思,深化認知
在教師組織下,引導學生進行思維過程的重新整理總結,達到認識的深化與升華,通過反思促進有效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教育家魏書生說:“教師通過實施激勵性評價,讓學生反思自主探索的過程,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與掌握探究學習的方法和策略,幫助學生構建獲取知識的方法體系,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創新的精神,將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感以及克服困難的精神化成主動發展的動力,促使其提高。”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進行綜合應用的過程。所以,數學自主探究式教學要重視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自主探究式教學中,教師應盡量將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思考、積極討論,著力培養學生的多向思維。而探究式教學鍛煉了學生發現問題、理解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設、最終解決問題等各方面的能力。教師要注意把握好時機,時機問題不僅在于教師對幾個問題先后順序的安排,更在于對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把握。什么時候該引導,用什么方法引導,都要精心設計。否則,達不到預想效果,甚至適得其反。
參考文獻:
[1]謝 勤.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4,(30).
[2]馬國祥,張浩然.例談新課程教學中課內探究的四個“切入點”[J].數學通訊,2008,47(1).
(作者單位:重慶市云陽教師進修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