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儀
摘要:在“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改革、創新,迎接挑戰,尤其在導入新課這個重要教學環節,要充分發揮導入新課在一節課中的重要作用,必須全面了解中職生這個特殊學生群體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根據形勢的發展和時代的要求,在導入新課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采用以情入境,引人入勝;利用多媒體導入新課;利用微課導入新課;利用優秀的電視節目的開場白導入新課;案例導入新課等導入法。
關鍵詞:“互聯網+”;中職學校;政治課;導入新課;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6)06-0049-02
面對“互聯網+”的挑戰,中職學校思想政治課應從教育變革的真正需求出發,抓住機遇,直面挑戰,提升教學質量。充分利用網上的優質的教育資源,從根本上改變教育的生態環境。
一、以情入境,引人入勝
從實質上看,“互聯網+”對教育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教育資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上。教學伊始,營造一個迅速引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課堂情境正是教學藝術的魅力所在。首先,教師要全面了解中職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這個年齡階段的中職生具有青少年青春期的身心發展最迅速、最旺盛、最關鍵、對周圍事物特敏感的特征。同時他們又是特殊的學生群體,自卑感嚴重,經常從反面引起別人的注意;思想意識很活躍,模仿性強,但不重視學習知識;自我意識強,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但控制力差等,心理發展中存在著積極向上和消極悲觀的特點。其次,充分發揮教師的感染力。教師經常改變形象,賦予學生美的內心體驗,使學生產生喜悅的心境,而且教師精神奕奕地微笑的走進課室,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之間的距離也會迅速拉近,形成一座師生橋梁,這樣學生接受知識的堤壩就會被打開,知識就在這座橋梁中潺潺流動。再次,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良好課堂氣氛,例如:教師用幽默的語言開頭、展示圖片,播放音樂,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師因勢導入新課,好的開始就有了。
二、利用多媒體導入新課
“互聯網+”讓教育從封閉走向開放。在這種環境下,多媒體教學越來越成為主要的教學手段。由于‘多媒體教學手段具有直觀、生動、多樣化的特點,在使用時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奮點。例如,利用視頻、圖片、音樂導入新課,既極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又能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迅速感知新內容,幫助理解新內容。又如,講授《經濟政治與社會》中“第五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筆者首先給學生播放一個7分鐘視頻“天下第一村——華西村”,全班學生都聚精會神地一邊看一邊十分向往。在這樣的氣氛中開始講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立刻調動起來,一節課就在向往的高昂情緒中展開。
三、采用微課導入新課
慕課在近兩年的高等教育刮起一場“教育風暴”,“慕課”的“MOOC”,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縮寫,直譯為大規模開放的在線課程。其實,可以把慕課引入到中等職業學校的思想政治課教學,采用慕課和課堂教學混合的教學形式。教師根據中職生的特點,挑選合適的在線課程,利用課室電腦和幻燈機,組織全班同學在線學習。在線學習前,用微課導入新課。前提是教學樓的電腦可以上網。具體做法是:教師根據兩節課的內容,制作3~5分鐘的微課,以導入新課,再組織全班學生利用課室電腦和投影機在線學習,學習結束后,教師梳理兩節課主要解決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提問題,解答問題。如果課室有wifi的,教師事先布置學生在晚修利用手機,查詢時事政治類資料,以便學生第二天課堂上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
微課具有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和教學時間短的特點。微課的情景化展示,讓微課鮮活有趣易被吸收,而且可以制造懸念,吸引關注。在政治課教學中,比較抽象的內容,用微課導入新課,讓抽象變得形象,易理解,聚焦問題,使學生一下子切入正題。
當然,用微課導入新課,要求學校具備較好的信息化教學條件,要求教師能熟練地操作電腦,特別是制作ppt課件,高水平的ppt,可以制作出高水平的微課,使微課導入新課的效果更好。
四、利用優秀的電視節目的開場白導入新課
學習的碎片化讓學習者專注度下降,學習深度下降。互聯網降低了人們學習的門檻,隨處可見的知識資源分享和信息傳播給人們的學習提供了便利,學習者可以隨時隨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進行學習,學習的個性化反過來促使我們思想政治課老師在導入新課方式上不斷創新。諸如有許多優秀的電視節目深入人心,收視率很高,節目主持人幾乎成為節目的代表,成為名人,公眾人物。他們在節目中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人們議論的話題,特別是開場白,他們出場的風格和語句表達的藝術水平特高,能一下子吸引節目的觀眾和電視機前的觀眾。如果我們在講授枯燥的政治課時,內容與節目的內容相同或相似的,在導入新課時,模仿電視節目的主持人開場白,甚至播放開場的視頻,效果十分好。例如,在導入《哲學與人生》課程中的“第四課普遍聯系與人際和諧”新課時,筆者播放了中央一臺大型勵志節目“挑戰不可能”,主持人撒貝寧在2015年9月20日主持該節目的視頻,開場白:“一撇一捺,成就了一個人字,而這樣的一種支撐結構,也恰恰讓我們在思索,究竟人與人之間相互信賴和扶持,能與人的高度疊到什么樣的高度?接下來這個挑戰——疊人塔,就為我們揭曉這個答案。疊人塔這個活動起源于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地區,有將近200多年歷史,沉著、冷靜、勇敢、理智,缺一不可,而這個活動的基礎,就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如果有一個隊員出現失誤,都會導致人塔瞬間崩塌。”學生聚精會神地看著視頻,聽著主持人的開場白,講授人際關系和諧的內容就這樣展開了。
選擇電視節目開場白作為導入新課時,要注意:(1)選擇內容健康,對中職生富有感染力,發揮正能量的節目。(2)要與講課的內容相一致。
五、案例導入法
在“互聯網+”的沖擊下,教師和學生的界限也不再涇渭分明,學生獲取知識已變得非常快捷,師生間知識量的天平并不必然偏向教師。此時,教師必須調整自身定位,讓自己和學生成為學習的伙伴和引導者,引用例如案例導入法就是很好的例證。
案例導入法就是通過講一個現實生活中發生的案例導入新課。采用這種教學方法最適合政治課教師講授《職業道德和法律》這門課,因為這門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學習,使學生文明有禮,遵紀守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在現實生活中,甚至在學校,經常聽到粗言穢語,“省罵”“國罵”等有失文明禮貌的行為,甚至引起爭吵、打架等違紀行為。在社會生活中,有造成對社會和他人危害的違法行為。這樣使學生在思想上造成很大的沖擊,使學生產生:我該怎么做?要求教師迅速給出答案。在這種“請求”下,一節課就順利開始了。
選擇案例要典型,發生在學生身邊的典型案例更好,可以是反面的案例,以視聽資料為證據,采用播放錄像、視頻的形式。例如,講授《職業道德和法律》這門課中“第一課 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三 交往禮儀營造和諧人際關系”時,筆者播放了2015年學校發生最嚴重的群毆事件的錄像,也播放了群毆事件的始作俑者兩人在教學樓相遇時瞪了對方一眼的錄像。這種挑釁性的不文明行為,引起兩大派同學群毆的流血事件。同學們熱烈地討論校園禮儀,如何營造和諧的校園,一節課就這樣順利展開。
也可以是正面的案例,叫學生自己舉例效果更好,可以設定內容:一句暖言化冰堅,“對不起sorry”;一個真誠的微笑、點頭、握手和目光交接等,都會使許多矛盾立刻化解。以動漫形式,效果更好。學生會積極思考,起立回答,“三 交往禮儀營造和諧人際關系”的課堂教學就這樣自然展開。
講授法律部分內容,以案例導入新課,最好用違法行為而受到法律懲罰的案例。特別是所講授的內容:以前這種行為是不違法的,而現在修改了法律條文,并且最近頒布實施,規定這種行為是違法行為,要承擔法律責任。這些案例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講授《職業道德和法律》中“第十四課 避免誤入犯罪歧途”有關《刑法》內容時,筆者選擇了2015年11月1日頒布實施的刑法修正案(九):這些事以后再干就是犯罪:指望醫鬧獲利; 收買婦女兒童; 學渣找學霸替考;法庭辱罵法官; 收藏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圖書、音頻視頻資料;微信編假信息;校車司機超速;虐待老幼病殘;玩虛假訴訟等,播放網上下載視頻,學生一邊看視頻,一邊聽教師講解。學生會想:為什么以前這些事見慣不怪,現在是犯罪?那么做這些事是犯了什么罪? 刑法怎么懲罰?這樣學生對學習刑法的思維反射的始端被引發,一節課就這樣順理成章地展開了。
思想政治課導入新課的方法多種多樣,“互聯網+”會給思想政治課帶來改變,在堅持“教育為體、互聯網為用”的原則下,思想政治課教師要根據信息技術和形勢的發展,采用適合中專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結合本班特點的導入方式,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王錫林.讓思想品德課插上隱形翅膀——管窺思想品德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0(11):10.
責任編輯賴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