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維忠
摘 要:小學班集體不僅是小學學校進行教育教學的基本單位,而且是小學生成長的搖籃,活動的基地,自我教育的課堂。而班主任作為班級的領導者、組織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對創建良好的班集體,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
關鍵詞:小學班級;班主任;管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5-145-01
班主任老師是班級的核心,是“一家”之長,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一個主陣地,對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產生積極地影響。在小學班級管理中,作為班主任教師的我們,應不斷的提高自身修養,為學生做好表率,注重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積極的聯系家長,引導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科學有效的管理好班級,全面提高班級管理效率。下面是筆者的一些看法:
一、為人師表,為學生做好榜樣
俗話說得好:“言教不如身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言傳是身教的基本方式,身教是言傳的有效手段。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學生靈魂的工作,班主任對創設良好的班集體,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小學班級管理中,作為班主任教師的我們,要想有效的管理好班級,我們必須從自身入手,為作好學生的表率作用,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從而提高管理效率。所以,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班主任一定要言而有信,言而有度,言必行,行必果。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生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建立起崇高的威信。例如,班級管理的秩序應該嚴格執行,但是對于我們教師自身,也需要做到嚴于律己。如,要求學生按時進教室準備上課,遲到2秒鐘都不行,許多學生為此覺得太不通情理,那么作為班主任,就要首先嚴格要求自己,絕對不拖延進教室的時間,也盡量做到不拖堂,不提前上課。除非征得學生的同意。這樣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自覺遵守班級規定。只有這樣,以身作則,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風范去影響學生,班主任的這種示范表率作用在學生的身上會轉化為一種巨大的教育動力,班級管理效率就會提高,教學效率會就不斷提高。
二、抓好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小,思想意識還未成熟,所以很多的行為都是由著興趣來,隨心所欲,在這一階段的班級管理中,我們教師在做好自身的同時,還應注重抓好學生的日常行為方面的教育,規范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促進學生良好人格的養成。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小學階段的教學,是學生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學生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更是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在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應積極的從學生的意識培養出發,應該以良好習慣的養成為突破口,對學生進行常規教育和訓練,嚴格要求,一抓到底。為此,首先,班主任老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自我觀察,自我激勵,自我克制,自我剖析,自我評價, 提高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其次,要注重訓練學生正確讀書和寫字的姿勢,每天提醒他們注意習慣的培養。讀書時要求全班同學都拿起書做到手到、眼到、口 到、心到;看書時要做到“三個一”只要做作業,就不停地提醒糾正不良姿勢。最后,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我們班主任教師也應加強指導,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生活意識以及自控能力等,全面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從而提高管理效率。
三、建設班級管理隊伍,強化班級管理
正所謂“雙拳難敵四手”,如果一個班集體中,只有一個班主任在進行管理,那么難免有力不從心的時候。教是為了不教,管是為了不管,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相互管理,是管理的本質所在。因此,教學中,我們班主任教師應積極的組建班干部參與班級管理,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為了有效的組建班級管理隊伍,首先我們教師應從班干部的選取入手,班委的選擇上,要盡量做到民主科學的選取,提倡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盡量照顧到每一位學生。鑒于班干部工作的重要性,班干部應由學生中最能干的,責任心最強的同學來擔任。班委會的成立要經過一至二周的細心觀察,在觀察、談話、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把學生情況記錄下來,全面細致地了解學生才能掌握 學生各方面的情況,其思想、興趣愛好、健康狀況、心理特點、生活環境各不相同,了解清楚就能有的放矢地展開工作。此外,在班委的組建過程中,要執行學校的相關政策、措施,把握班級管理的主導思想,明確管理方向與目標,定期評比班級管理的績效。這樣,一方面有效提高了班級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能也培養了學生的管理能力,管理效率得到提高。
四、密切聯系學生家長,共同管理好孩子
家和學校,是小學生生活、學習、成長的兩個重要場所,學校的班級管理離不開學生的家庭,孩子的家庭生活同樣和學校關系密切。因此,在小學班級管理中,作為班主任教師的我們,在有效搞好學校管理的同時,我們還應密切的聯系學生家長,及時的了解學生的家庭表現情況,有效、科學的管理好班級,幫助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為此,教學中,我們班主任教師應經常走訪家長,適時召開家長會能夠增強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的感情,共同交流管理孩子的辦法,實現家、校共管。這樣,既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更好的管理,教育學生,同時也能及時發現,彌補我們工作中的不足,以不斷的完善和提高,提高管理效率。
總結: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沒有標準程序可循,需要我們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總結,但是不管怎樣的管理,作為教師的我們,都要以學生為主,多一份愛心和關心,多一份鼓勵和陪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管理好孩子,有效的引導他們成才。
參考文獻:
[1] 張 琳.如何抓好小學班級管理工作[J].當代教育發展學刊,2010
[2] 吳芙蓉.小學班級管理心得[J].素質教育論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