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玥
摘 要:科技文獻是人類長期以來對科學技術開展研究的重要經驗和真實記錄,其中不僅僅包含著真實的事件,同時也蘊含著大量的人類智慧成果,對未來科學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數字環境下,人們逐漸認識到了文獻信息的作用,并積極開發運用,引用互聯網技術,以實現科技文獻信息資源的共享與集成運用。本文就數字環境下科技文獻信息開發利用與服務模式進行了研究分析。
關鍵詞:數字環境;科技文獻信息;開發利用;服務模式
科技文獻中蘊含著人類在科學技術研究工作中獲得的智慧結晶,反映著科學技術研究發展的全過程,對后人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因而,應對其進行深入的開發利用。在數字環境下,信息技術得到了普遍運用,如理利用數字化技術實現對科技文獻信息的有效開發利用,也成為了當前很多專家學者十分關注的問題。
1 數字環境下科技文獻信息的開發利用
1.1 網格的構建
科技文獻信息網格,實質上就是能夠允許用戶對安全信息進行訪問、為用戶提供數據存儲管理等功能,以幫助用戶以各種方式運用科技文獻信息、消除信息孤島的信息開發利用方法。目前,信息網格的應用十分廣泛,包括校園信息網格、醫療信息網格、文化信息網格等,在各領域中都有所涉及。現階段,信息網格在科技文獻信息中的開發利用還不成熟,需要在對其他領域進行充分借鑒,以創建集成式的科技文獻信息資源整合、應用平臺。
在科技文獻信息網格的構建中,應先結合用戶需求,對其功能進行合理規劃。例如信息集成功能、統一檢索獲取功能、資源共享功能、服務拓展功能、用戶管理功能等。隨后,在總體設計中,將整個網格結構分成五個部分。第一模塊是科技資源部分,其中包含科技文獻信息、各類應用軟件、計算機等,是這一結構的基礎。第二部分是交互溝模塊,在GSI、SSO等的支持下,對訪問者身份進行驗證,從而實現用戶分級管理。并通過GSP的運用,使用戶僅需要在交互界面表達需求,并能夠獲得各類服務。第三部分是虛擬抽象模塊,主要作用是對科技資源模塊中的異構資源虛擬化[1]。從而為其他模塊提供給具有統一形式的資源。第四部分是業務處理模塊,具備服務的維護、生命中期管理等功能,是整體結構中的核心管理工具。第五部門就是用戶服務模塊。用戶能夠通過這一模塊,獲取個性化服務,利用其中的用戶界面,獲取自身需要的網格結構資源。
1.2 網格結構功能的實現
科技文獻信息網格結構功能的實現,需要運用大量網絡結點組織及聯結,從而保證資源的共享,并通過注冊中心、安全設施等的運用,開其用戶管理功能。統一檢索功能的實現,則需要構建檢索協議和統一的檢索平臺。而信息集成功能的實現,需要通過對各類元數據格式的描述,結合OAI-PMH協議和OAIS模型實現不同文獻資源檢索結構以及元信息的整合。
2 數字環境下科技文獻信息的服務模式構建
2.1 明確服務目標
在以往的科技文獻信息服務中,存在著服務理念落后、服務方式單一等問題,為避免這一問題,在數字環境下科技文獻信息的服務模式構建中,應先明確服務目標。首先,應實現層次化服務,保證所提供服務能夠逐步滿足用戶的基礎需求、期待需求以及隱性需求。其次,應實現差異化服務,不同的用戶由于其職業、背景、文化程度等的不同,對科技文獻信息的需求也各有不同,因而,在信息服務中,應保證能夠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的服務,在方便用戶的同時,提升文獻信息的利用率。再者,應實現主動式服務。數字環境下,信息的運用方式及獲取途徑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科技文獻信息服務也應積極采取主動對策,通過推送等手段,向用戶展現科技文獻信息價值,并使用戶獲得良好的服務體驗,從而吸引用戶運用科技文獻信息。最后,實現交互式服務。用戶利用科技文獻信息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一些問題[2]。而問題的解決僅僅依靠信息是較難完成的,若是能夠咨詢專家學者,便能夠得到問題的良好解決。因而,需要在服務中,為用戶提供交互的平臺,從而同時滿足用戶及服務提供者需求。
2.2 隨需應變模式構建
這一模式強調服務目標與用戶需求相匹配,從而推動文獻信息服務的新發展。在隨需應變模式構建中,應先對服務項目進行設定,項目內容上應具備獨特性及唯一性。主要包括選題輔助服務、引導啟發服務、科技文獻信息創新服務、專利代查服務等。隨后,應確保服務中SOA的實現。SOA即面向服務的框架,強調微服務[3]。其優勢是能夠運用極小的代價獲取時代相應力,在實現過程中,需要創建微服務,將整個服務過程中的基本操作進行提出,并對確定的微操作,按照數據處置、文獻信息處理等方面進行分組,最后再根據用戶需求,進行適當的組合,從而滿足用戶的多方面需求,以應對數字環境下人們需求的快速變化。
3 結論
目前,我國科技文獻信息的開發利用以及服務模式,還未達到成熟階段,相關人員應充分結合數字環境下人們不斷變化的需求,利用數字化技術,實現科技文獻信息資源的共享,優化信息服務,以滿足用戶差異化、個性化需要,實現科技文獻信息利用率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汪雪鋒,付蕓,邱鵬君,雷鳴.關于我國國家科技報告服務模式的探索[J].科技管理研究,2016,7(7):190-195
[2]姚慧君,劉玉婷.基于數字環境下文獻信息服務應用模式研究[J].蘭臺世界,2015,10(20):38-39
[3]孫輝,劉志安,劉飛.菏澤市科技文獻共享服務平臺設計與實現[J].價值工程,2015,6(31):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