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是一個動畫生產大國,但不是一個動畫生產強國。現今中國動畫產業也面臨著諸多問題。想要改變現狀,可以從動畫學科的歷史文化積淀中需求答案,可以從業內工作者的覺悟中看出問題、這其中有市場環境的問題、當然也有動畫從業者本身的問題。
關鍵詞:動畫;國產動畫;中國動畫;動畫產業
提到中國動畫,似乎總是罵聲一片。糟糕的畫面,低級的內容和總是擺脫不了的山寨風似乎成為中國動畫怎么都無法擺脫的詬病,那么,當前中國動畫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究竟在哪里呢?我認為,在以下幾點上值得我們思考:
1 歷史文化積淀
放眼看世界上的動畫大國,他們無一例外都有一段很長的、連續的動畫制作歷史,無論是藝術動畫還是商業動畫,其都需要一個積累、發展、完善的過程。“動畫”作為一類影像表達方式,從最初在紙上一張張連續的畫到現在用電腦3D技術制作出足夠以假亂真的逼真效果,動畫的發展歷史見證者國內外動畫的成長:有紙動畫,無紙動畫,三維動畫,偶動畫;《蒸汽機威力》、《彼得與狼》、《白雪公主》、《阿童木》、《瘋狂動物城》……
1888年法國人埃米爾·雷諾發明了“光學影戲”之后,動畫從萌芽階段逐漸成長起來,美國的迪士尼公司無疑將它一炮打響。從1928年米老鼠誕生起至今迪士尼公司已有近百年歷史,至今已包攬無數國際動畫獎項,而這一切也確實是他們應得的,他們是推動動畫行業發展的先鋒:《蒸汽機威力》是第一部有聲動畫;《白雪公主》是世界上第一部動畫長片,也是在這部動畫電影的制作過程中迪士尼公司發明了多層攝影技術;而其與皮克斯合拍的《玩具總動員》的問世,則標志著世界上第一部全3D制作的動畫長片誕生,這樣一個不斷在行業中樹立標桿的公司,自然會發展的越來越好
與此類似,日本的第一部動畫誕生于1916年,而真正把動畫發展起來的人則是日本的“動畫之父”手冢治蟲和他的工作室“蟲制造”。在電視動畫《阿童木》中,手冢治蟲開創了“口動作畫法”、“保存備用法”以及“一拍三”的幀速,使得動畫片得以流水批量生產,由此才創造出日本的收視奇跡,引爆日本的動畫狂熱。
反觀中國,從“萬氏兄弟”的《大鬧畫室》和《鐵扇公主》打開國人的動畫大門,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無疑為中國帶來了世界性的輝煌和榮耀。但是隨著國家政局的動蕩,外企的進入導致的人才流失,老美影廠從此一蹶不振。
哲學上講量變產生質變,在時間線上的積累見證著所有動畫公司的成敗。迪士尼公司是常青樹,與美國的好萊塢文化融合中,夢工廠,20世紀福克斯等公司更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日本繼手冢治蟲之后,太空機甲片的流行,吉卜力工作室以及漫畫與輕小說的發展也擰成了一股繩,強勁有力……這就是一個行業在歷史中發展和積累起到的作用。
2 業內工作者的覺悟
動畫是大眾藝術,它不可回避的責任是影響他人。而同時,有一種說法叫做“作者已死,文本誕生”——每一個觀眾都是問世的動畫作品的評價者。一部動畫作品,它的造型是否美觀,它的畫面是否和諧,它的動作是否流暢,它的運動是否科學,它的敘事是否清楚,它的故事否精彩……撇開一切技術問題,我覺得動畫工作者更應該從觀眾的角度去“批判”自己的作品,這是更加難得的。迪士尼為了做出合理的巖漿爆破狀態而會去用實物模擬巖漿,為了拍出獅子王而去非洲草原采風,這種認真的態度在中國美影廠時代結束后就鮮有了。日本“動畫界的黑澤明”宮崎駿和他的吉卜力堅持手繪創作,才為世界帶來一部又一部的不朽的經典。
中國的某動畫制片人曾說,對于市場來說動畫沒有“好”,只有“適合”。可是如果連中國的動畫制作人都沒有一個要制作好的動畫的原則,一味的把責任推向市場,又怎么能做出好的片子呢?中國向來說制作的動畫面向低齡觀眾,由此推脫畫面簡單劇情幼稚的責任,可是迪士尼做的動畫也是給孩子們看的,它的運動規律可一點也不簡單,每一部作品里的動作都是教科書般的嚴謹。這些都是一個動畫從業者應該考慮的,我們和外國差在了哪兒,在這方面,可見一斑。
再從選材方面來看,國際上公認的優秀的作品無一是有著人道主義精神人文主義內涵的,而國內有些被炒得很火的動畫卻是些低級惡俗的內容,雖然這些動畫贏得了市場,但是它的內容毫無營養,更談不上優秀。
3 一個健康的市場環境
中國的動畫片并沒有分級 ,所以基本全部動畫片都得做成全年齡段的,表現力和內容就收到了限制,也因此使得國內觀眾“動畫片都是給小孩看的幼稚的東西”這一觀點廣泛流傳,甚至讓許多動畫從業者也接受了這一觀點,這是其一。
中國的動畫從業者似乎接受了大家都制作水平一般的片子,提高生產速度,這樣雖然利潤少,但是成本也少,由此而獲利。從商業角度來說,這樣做確實可以,但是作為一個動畫從業者,這種行為無疑是沒有一個制作好動畫的原則。無法制作好動畫,票房就日益下滑,預算收縮,同時又會有更多的公司加入爛片的隊伍,制造更多的爛片,由此形成一個惡性的循環,這是其二。
由于動畫基本都是針對兒童,觀眾同時也持有如此態度,中國的動畫市場就缺少了青年青少年這一類最喜歡去電影院的消費群體的市場,這是其三。
在中國的發達城市,生活節奏很快,消費水平很高,迫于生活壓力,孩子的父母都要上班,與孩子的親子互動變少,在一起看電影成為了一種增進感情的方式。因此一個家庭可貢獻的票房常常就交給了一個甚至還不具備審美能力,只會跟著廣告宣傳的孩子,這是其四。
4 國內觀眾對國產動畫的自信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一條是最為重要的。提到去電影院看電影就要看美國大片,要在網上看動畫就想日本動漫,中國人似乎總是有著微妙的崇洋情結。每當中國又出一部新作品,大家便不自覺的和美國大片日本動漫去做比較,風格類似的國產動畫片被打上抄襲的烙印,風格不同的國產動畫又會得來幼稚甚至是盲目的否定。國產動畫在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同時,國內觀眾對自己動畫的自信顯得尤為重要。對國產動畫的自信意味著穩定的票房、穩定的市場,這樣一來才會促進整個動畫行業的良性循環。而動畫制作者們更應該對自己、對觀眾產生自信,制作出好的動畫,一定會有人買賬的。
獨立人老蔣說中國最好的動畫都是學生作業,雖然夸張,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學生作業不會有太多的桎梏,因而得以表現自我,展現自我。關于中國動畫未來的發展,我認為如果動畫人,制片人,上級部門、審查部門包括觀眾都能理性地認識到自己可以改變的地方、需要改變的地方,那么就一定可以得到發展。
作者簡介
郭子豪(1994-),男,籍貫山西,新疆阿勒泰人,現就讀于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2013級動畫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