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廣鵬
摘 要:馬克思主義對當代資本主義的批判既補充和完善了馬克思理論,同時也為無產階級的運動指明了方向。因此,本文通過闡述當前資本主義的本質特征,強調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精神,聯系實際,提出了馬克思主義對當前資本主義批判的本質及其意義。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資本主義;批判理論;當代價值
資本主義制度下產生了自由經濟體制,自由經濟最大的特征就是價格的持續波動,而價格是執政主體實現調整市場經濟發展方向的重要武器,而在自由經濟體制下,國家實現經濟調控的作用沒有實際意義,經濟發展呈現無法控制的局面,這不僅影響了經濟的發展,同時也不利于社會的穩定。
1 當代資本主義的本質特征
任何主義的產生都是一種信仰的凝聚過程,當代資本主義是指西方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的資本壟斷主義。當代資本主義的本質特征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當代資本主義的產生前提是勞動與勞動條件的分離,資本主義經濟活動要想正常的運行,就必然要利用剩余價值的生產模式,導致了勞動與勞動條件的分離;其二,生產資料的商品化,資本主義要求了生產手段成為發展的首要因素,否定了人的價值;其三,商品交換是經濟發展的主要模式,資本主義的經濟活動的目的是要實現購買、生產的周期循環,以生產資料的交換實現生產要素的分配。但是隨著蘇聯解體以及中國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國家在經濟全球一體化的作用越來越明顯,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經濟要想實現全球的覆蓋愿望,就必須實現市場統治意識形態的完善,而將一切經濟活動全部置于市場支配的體系之下,必然就會破壞公民的利益,對民主產生一定的危害,同時違反了世界當前和平與發展的主題,容易造成社會上的動蕩,經濟上的崩潰[1]。
2 馬克思的實踐精神
馬克思理論對社會主義以及社會主義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馬克思理論不僅涉及到了政治、哲學、經濟學,在對無產階級歷史地位的確定上,馬克思主義同樣發揮了積極的作用[2]。隨著馬克思理論的不斷完善與發展,馬克思的實踐精神也在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中得到完整的詮釋與體現,馬克思在理論中指出,社會關系的主體是私人的關系,一切國家行為以及經濟活動必須要以人的發展為根本,馬克思的實踐精神還體現在對于資本主義的批判,實際上是對資本主義經濟學的批判,是以發展的眼光對經濟制度以及社會制度的構建提出了科學的指導思想,立足與時代發展的特性,在馬克思多本著作中,如《共產黨宣言》、《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等中明確指出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矛盾,并開創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對于自身理論體系的建成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
3 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定位及批判指向
現代資本主義主要是指在第二年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以美國、英國為代表的壟斷資本主義,壟斷資本主義對于社會經濟結構與經濟關系都有重大的影響,部分國家為了控制資本主義的蔓延,采取增加國家所有制的政治手段實現人為的干預,起到了一定積極的作用,但是在解決生產社會化以及生產資料私人化的矛盾點上,僅僅通過政治手段的干預難以發揮出實際的效果,還必須要提高生產資料的利用率,加大對于信息技術發展的投入,全面促進國家的商品尖端化,同時增加國家福利待遇,緩解資本主義與社會結構之間的矛盾。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的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也增加了時代內涵,當前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方向主要集中在對資本主義價值以及當前資本主義的社會意識形態[3]。
4 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矛盾的揭示
(一)揭示資本主義價值觀中對人的價值的否定
資本主義價值觀與馬克思主義其本質上的區別就在于對人的認知上,馬克思主義認為一切政治行為以及經濟活動必須以人的發展為根本目的,要尊重人的意志,而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中關于人的價值受黑格爾的封建宗教思想所影響,在對人的自由、人的尊嚴以及人的本性上,資本主義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虛化,將人的活動放在經濟活動之下,其本質是將人等同于商品,正如馬克思在其著作中對資本主義進行揭示時所說,資本主義將人等同于創造財富的一種手段。人的自由是在自由貿易市場下的自由,而人的價值卻遭到了忽視,馬克思對于資本主義的批判,深刻揭露了資本主義價值觀的“非人化”,違背了人發展的基本要求,不僅沒有補充和說明人類的實質意義,同時還對人的價值進行了扭曲,其必然的結果只能與社會的發展相背離[4]。
(二)揭示資本主義的道德虛假現象
資本主義對于人的價值進行扭曲和忽視,其主要的手段是營造道德虛假的現象,資本主義體系存在著自身難以克服的不足,無法為其增添時代的內容,換言之,資本主義營造的道德虛假的現象,不是為了符合當前時代的發展需求,而是為了掩飾自身存在的缺陷,在以商品交換為主導的資本經濟市場中,人所創造的價值越多,人本身的價值就越低,人的價值只能在商品交換中得以體現,而資本主義宣揚的將人性等同于神性,將黑格爾的封建宗教思想用以企圖迷惑社會群眾,其必然的結果不能抹殺掉人的價值,而會導致體系結構的瓦解,馬克思立足于社會的發展,以時代的特性為基礎,對于資本主義關于人性與神性進行批判,是充分意識到了社會發展與人的價值之間關系的表現,并尊重歷史的發展規律,對人類價值的構建事業指出了發展方向[5]。
5 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價值根源的批判
(一)道德承諾假象的根源性探究
馬克思主義指出了資本主義現實對于人的價值的扭曲及忽視,企圖通過營造道德承諾的假象作為資本主義制度的補充,資本主義制度是否具有合法性,暫時不論,而對于資本主義錯誤的意識形態進行批判時,我們可以發現,馬克思是對矛盾中心點進行批判和揭示,即在馬克思主義對于當代資本主義進行批判時,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對資本主義的現實性進行批判,對于資本主義提出的承諾以及社會構想予以深刻的揭示;另一方面是對資本主義體系進行批判,將現實與社會主義所依附的理論中進行驗證,從反面論證了人的價值,也為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價值根源的批判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切入點,極大程度的補充了馬克思理論。
(二)人的現實性對道德承諾假象的批判
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制度在運行的過程中,盡管以資本作為強大的改革武器,極大程度的幫助了人類擺脫封建制度的禁錮,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但是資本主義制度以其難以克服的自身缺點必然會與時代的發展相背離,馬克思主義對于資本主義的批判,其深層含義還有對于資本主義構建形成的批判[6]。
由于資本交換成為資本主義制度發展的主要內容,資本主義制度的特性必然會導致市場價格的持續波動,價格是實現市場調控的主要途徑,而價格的持續波動導致市場調控的作用失去意義,造成了市場全自由的局面,經濟收益必然成為了社會發展主要的目的,人的活動也為經濟收益做出巨大的努力,人的現實性會影響人的世界觀及價值觀,人類必然會成為投機的主要執行者以及受害者,造成社會的動蕩,引發生存危機。
6 馬克思主義對當代資本主義的批判價值
(一)開創了新世紀資本主義文化批評的新方向
馬克思主義中對于當代資本主義的批判,不僅完善和發展了自身的理論體系,同時也開創了新世紀資本主義文化的批評方向,馬克思主義通過反復強調人的價值在政治行為以及經濟活動中的地位,有力的為社會結構的轉變做出深刻的揭示,對于資本主義存在的弊端,馬克思通過辯證的方法做出了具體的說明,立足于時代發展的特性,同時尊重歷史的發展規律,對于政治經濟思想進行不斷的吸收和補充,不僅對資本主義及構成提出了深刻的批判,同時也有效的分析了資本主義的社會構成、藝術形態以及文化觀念,一個制度的評價必須要具有全面性,對一個制度的批判同樣如此,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深入,社會群眾對于民主、公平的認知越來越清晰,良好的政治經濟制度不僅可以為人民帶來福利,同樣也會為國家的發展創造契機[7]。
(二)影響了新世紀國際共產主義的運動
馬克思主義作為共產社會主義的指導思想,在過去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同時,隨著馬克思主義對于資本主義的批判,更加賦予了馬克思主義的時代特征,同時也為新世紀國際共產主義的運用指明了方向。回顧國際共產主義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在世界第一次戰爭中的盧森堡戰役,還是世界第二次戰爭中的十月革命,其本質都是無產階級道路的發現與探索,馬克思主義指導完成了西方的工人運動,在未來的共產主義事業發展上仍然會發揮出巨大的作用[8]。
7 馬克思主義對當代資本主義批判的當代意義
(一)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
馬克思主義對于當代資本主義批判的理論研究,不僅是其科學性與民主性的深刻驗證,同時也是馬克思辯證法的最佳體現,根據歷史經驗我們已經知道,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是發展的正確思想,同時,馬克思還運用了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充分的尊重歷史的發展規律,并結合時代的發展特性,在科學與價值之間尋求平衡點,凸顯出人的價值[9]。因此,在實際的政治行為與經濟活動中,我們必須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統一,在工作中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和平與發展的國際主題要想得以真正的實現,就必須要立足于社會發展,肯定人的價值,用辯證的方法解決社會發展與經濟建設之間的矛盾。
(二)構建超越資本主義繁榮理想價值觀念
馬克思主義對于資本主義的批判理論實質上是指出了運用歷史唯物主義下人的價值終被體現的思想,在時代的發展潮流中,無數鮮活的例子驗證了馬克思這一理論具有實踐的意義,也為精神文明建設不足的當下提供了發展方向,那就是發展經濟要構建超越資本主義繁榮理想價值觀念,資本主義企圖用道德虛假的現象來掩飾自身發展的缺陷,同時也反映出了精神文明建設對于國家繁榮富強的重要意義所在,人類的價值不應為制度的承諾所體現,人類的價值應當在實踐中予以證明,只有這樣,社會才能穩定與團結,國家的發展才會不斷為制度的建立補充新的內涵[10]。
8 結語
我們認為資本主義最大的體制弊端是扭曲和否定了人的價值,通過道德承諾的假象來維持制度的有效運行,其結果必然會走向自我滅亡,我們應當吸取歷史教訓,同時堅定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為社會主義的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王南湜.馬克思會如何回應鮑德里亞的批判?——對于鮑德里亞對馬克思資本主義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02(02):5-16+175.
[2]李旸.建構剝削不正當的規范依據與批判當代自由主義正義理論——分析的馬克思主義者轉向政治哲學的兩種基本進路[J].教學與研究,2013,01(02):70-76.
[3]孫樂強.自治主義的大眾哲學與倫理主義的主體政治學——對奈格里關于馬克思“機器論片斷”當代闡釋的批判性反思[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13,03(03):5-14+158.
[4]王文臣.“需要—欲望”的政治經濟學批判解讀及其當代發現——以西方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批判為路徑[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13,11(05):25-32.
[5]萬希平.論當代資本主義生態環境危機的政治維護機制——一種生態馬克思主義視角的理論考察[J].人文雜志,2010,09(02):1-7.
[6]萬希平.當代資本主義生態環境危機的內在文化價值觀根源——一種生態馬克思主義視角的理論考察[J].唯實,2010,02(10):40-44.
[7]張程,許蘇明,陳良斌.社會批判敘事的復興與重構——關于當代法國馬克思主義承繼馬克思社會批判的話語分析[J].學海,2011,03(03):170-175.
[8]陳碩,李乾坤.馬克思主義哲學如何面對資本主義的最新變化?——“第三屆當代資本主義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J].哲學研究,2012,03(03):124-125.
[9]戶曉坤.《剩余價值學說史》中的資本邏輯——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物質生產的前提性批判[J].現代哲學,2012,03(03):30-36.
[10]林密.馬克思主義社會批判理論視域中的空間問題——以哈維關于資本積累的空間研究為中心[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16,09(02):26-36+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