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茜
摘 要:武舉是科舉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武舉在唐時由武則天所創立。武舉制度共延續一千余年,最后在清朝末年被廢除。近三十年國內學界對武舉制度進行了較為系統地研究,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足。
關鍵詞:清代;武舉制度;綜述
清代武舉制度可以說是集歷代武舉之大成,雖然制度上仍基本沿襲明末,但官方和民間較前代來說都對其更為重視,一大批人才通過武舉的方式被選拔出來。本文試從清代武舉制度的變革、清代武舉制度被廢除的原因、清代武舉制度的影響三個方面對國內近三十年清代武舉制度的研究情況進行綜述。
1 清代武舉制度的變革研究
清代武舉制度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變革,這些變革有的對社會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有的卻以失敗而告終。
陳林、徐路英《清康熙時期武舉制度變革探析》一文從康熙時期武舉改革的原因、武舉改革的內容、康熙對武舉制度改革所造成的影響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文章論述了康熙年間,通過調整武鄉會試兼行事宜、確定內場考試所用書籍、重新分配各省中舉名額等措施,武舉朝著文武并重的方向發展。魏燁在《1897-1898年清代武舉制度的變革》中主要是對清末武舉制度的變革過程進行論析,武舉改革的內容主要包括設武備特科以及設立兵校,限制應考資格,更改考試內容,根據時代發展改試槍炮等,戊戌變法失敗后,這一變革也隨之宣告結束。孫璐在《論晚清武舉改革思想的變遷》一文中則是從思想層面分析晚清的武舉改革,對不同時期的武舉改革思想進行分析,認為早期武舉改革思想雖然零散、不成體系,但具有時代意義,甲午戰爭后的武舉改革思想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同時部分思想已經達成基本共識。總的來說,晚清武舉改革思想的變遷表現出近代中國的有識之士為實現國家的富強而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精神。
2 清代武舉制度被廢除的原因研究
延續一千多年之久的武舉制度對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影響巨大,清代的武舉制度更是集歷代之大成,那么在清代已如此系統完善的武舉制度為何會遭到廢除的厄運呢?
許友根認為武舉制度被廢除的根本原因在于社會發展的需要與武舉自身發展不相適應。后其又接連在《清末廢武科探因(上)》、《清末廢武科原因再探》兩篇文章中對武舉制度的廢除原因進行了具體的分析,認為近代火器的廣泛使用,新式武備學堂的設立,通過武舉方式選拔的人才并不能有效抵抗外敵,再加上武舉改革的失敗等原因使得武舉制度最終被廢除。李超在《清末武舉制度廢除與地方督撫的關系》一文中,從中央與地方的關系角度來分析清朝武舉制度被廢除的原因,他指出清朝末期地方督撫勢力逐漸強大起來,清中央勢力經過與地方督撫勢力三個階段的爭奪后,最終應地方督撫之意廢除了武舉制度。鞠北平在《制度功能的喪失與異化——以晚清武舉制度變遷為例》一文中,從武舉制度本身出發分析其廢除的原因,文章指出清朝末期武舉制度的政治功能與社會功能已經喪失,既不能有效抵抗外敵的入侵,又不能鎮壓內亂。甚至通過武舉方式選拔出來的部分“人才”與土匪勾結,對社會秩序構成嚴重危害。
3 清代武舉制度的影響研究
清代武舉制度不僅對我國影響巨大,對周邊國家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李君華《清朝武舉制度的結束對中國武術發展的影響》一文從兩個方面來分析清朝武舉制度對我國武術發展的影響。一方面,武舉制度本身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對我國傳統武術的發展起到制約作用;另一方面,武舉的廢除對民間武術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樊勇的觀點與李君華一致,并指出“清末武舉廢除是武術運動發展的關鍵轉折點。”王曉勇在《清代武科舉廢除的歷史反思與借鑒》一文中,通過對清代晚期武科舉變革歷程的系統分析,對我國當今軍事人才選拔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議,如人才選拔的內容應與時俱進,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全面的選拔軍事人才,不可忽視選拔范圍的全面性;所選拔人才的規模應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以免造成人才雍滯等。馬文鋒《我國古代武舉制度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分析》一文論述了我國武舉制度對朝鮮、越南兩國武舉制度創設方面所產生的巨大影響。陳文也詳細論述了中國武舉制度對越南黎朝武舉制度的影響。
綜上所述,經過近三十年學者們努力,對清代的武舉制度已經有了較為系統、全面的研究。但現有研究也存在著一些不足:第一,研究文章數量偏少、部分內容上存在重復現象。第二,側重于制度史角度,從其他角度研究力度不夠。第四,關于武舉制度的許多研究成果是由教育學、體育學方面的學者所取得,歷史學者對于武舉制度的研究相對較少。科舉制度一直是學術界研究的熱點,但作為科舉制度的一部分,武舉制度方面的研究卻少有問津,我們應重視武舉制度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陳林、徐路英.清康熙時期武舉制度變革探析[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5,(1).
2 魏燁.1897-1898年清代武舉制度的變革[J],體育學刊,2009,(1).
3 孫璐.論晚清武舉改革思想的變遷[J],學術界,2013,(12).
4 許友根.清末廢武科探因(上),鹽城師專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J],1997,(1).
5 許友根.清末廢武科原因再探[J],鹽城師專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8,(1).
6 李超.清末武舉制度廢除與地方督撫的關系[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
7 鞠北平.制度功能的喪失與異化——以晚清武舉制度變遷為例[J],理論界,2008,(6).
8 李君華.清朝武舉制度的結束對中國武術發展的影響[J],體育與科學,2011,(3).
9 樊勇.清末武舉制度廢除對中國武術運動發展的影響[J],蘭臺世界,2013,(27).
10 王曉勇.清代武科舉廢除的歷史反思與借鑒[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3).
11 馬文鋒.我國古代武舉制度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分析[J],蘭臺世界,2013,(15).
12 陳文.越南黎朝的武舉制度考——兼論中國武舉制度對越南的影響[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