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宇
?
王君《老王》教學方法評析
○薛 宇
摘 要:教學方法的運用是為了高效的課堂的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中收獲知識、獲得啟發。王君《老王》教學中運用到多種教學方法,比如有文本細讀法、朗讀教學法、創設情境教學法等的內容,師生深層次剖析文章的內涵。本文將從這三個教學方法來進行案例分析,分析這些方法的有效性。
關鍵詞:教學方法 文本細讀 朗讀教學 情境教學
《老王》這篇文章出自楊絳先生的筆下,告訴我們要對生活在底層的百姓予以深切的關懷。曾在頂崗支教期間多次觀摩過一線教師執教這篇課文,盡管教學方式不一樣,但無一例外都把教學切入點放在了文章的最后一句“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上,但王君老師卻是獨特的,她緊緊抓住了老王的生存狀態“他靠著活命的只是一輛破舊的三輪車”來展開,全文緊緊圍繞“活命”二字,對文本進行了深度的挖掘,無論是學生還是前來觀摩的老師,都受到了精神上的啟迪。
王君老師說過,立足文本,把教學焦點放在語言文字上,才是有語文味的、真正的語文課,從文字中來,到文字中去,品味作者所賦予語言文字的深刻含義與情感意圖,體會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塑造的形象、情感體現。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必須樹立文本細讀的觀念,用語言來打開教學的新篇章。在《老王》這堂課的教學設計中,王君老師不僅自己做到了文本細讀,而且在教學過程中也緊緊圍繞文本進行細讀。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只有通過語言文字才能領會那“不可言傳”的魅力,文本細讀讓我們品味到文本的真實內涵,了解作者的真正寫作意圖。在案例中,王君老師把文本細讀發運用得很自如,通過咬文嚼字等小方法來達到文本細讀的目的。在教學開頭,便讓學生抓關鍵詞生存狀態“活命”二字來開始品析老王孤苦伶仃,被集體拋棄、沒有歸屬感,不被同情、遭他人嘲笑和誣陷,無“家”,無可奈何的苦味人生。文章的開頭:我常坐老王的三輪。他蹬,我坐,一路上我們說著閑話。在這句話的品讀中,學生找出了關鍵字詞:他蹬、我坐,并以此來讓學生分析這四個字所透露的內涵,一方面和老王很親密,另一方面又在著意表現他們的差距,玄妙在哪里?作者楊絳的內心情感又是怎樣的?案例中有太多運用到文本細讀的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涵。
教師精讀課文可從文本的語言,字詞句的選用,句式結構的轉換、段落篇章的關系來等方面的內容來對文本的表現手法、內容進行解讀,來獲得教學的啟發,借語句本身窺見作者的情思,寫作的主旨和意圖。從學生的學這方面看,基于文本細讀的學習,可以深化學生對字詞文章整體的理解,更細膩深刻地感受作品的魅力,并養成深入閱讀的好習慣,從而培養學生對語言敏銳的感受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學生在閱讀中的地位,要重視朗讀教學,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的情感思想,加深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在朗讀時感受到出作者在文章中所蘊含的感情,從整體上體會文本人、情、事、理。為此我們也可以看出朗讀對教學內容的重要性,通過讀來促進學生的思考和思維的發展,使其更加準確地把握文章的結構,把握文章層次脈絡,深層次理解文章的內涵和思想感情。
王君老師的這堂課多次運用了朗讀教學法。比如將文本中表現老王狀態的句子進行朗讀分析:“老王直僵僵的鑲嵌在門框里,他面如死灰,兩只眼上結著一層翳,分不清哪一只是瞎的,哪一只不瞎,說的可笑些,他簡直像棺材里倒出來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迸湟魳纷霰尘?、深情醞釀,學生進行朗讀,結合文章描寫老王神態形象的字詞,體現臨死的狀態,真正地走進了老王的苦命的狀態,體味了老王活命的不易,從而油然而生一種悲憫情懷。
在今后的教學和學習的過程中都應該重視起朗讀教學,朗讀時也要抓住關鍵的字詞句,來深入地品析和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所謂語文情境教學法就是根據情境教學理論、語文學科特點和學生學習語文的認知規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針對具體教學的目標和內容,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積極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大腦綜合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建立愉悅的表象優化認知過程,促使學生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
(一)音樂渲染情境
王君老師要求學生在悲傷音樂的配樂下去朗讀老王臨死狀態的的這段文字:“老王直僵僵的鑲嵌在門框里,他面如死灰……”。在音樂的烘托下,進入文本,進入人物內心世界,去體驗老王臨死前的生命狀態,體會作者對老王這樣的底層百姓的同情和憐憫。音樂具有感染力,能讓學生在烘托下走進作者的心里。在教學過程中,運用這些手法來幫助學生解讀文本內涵。
(二)設計表演、對話情境
在王君老師的課堂上設計出了很多表演對話情境,要求學生扮演角色或與老師進行任務對話表演。設身處地去品味文章中的人物。比如:王君老師截取了“有個哥哥,死了;有兩個侄兒,沒出息。此外就沒有什么親人了”來展開角色品讀,老師與學生充當文本人物,根據文本來對話。這種教學方式能使學生真正進入到人物內心,從而體會到老王的“活命”狀態。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再現歷史情境
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重現當時社會的時代背景,助于學生通過背景知識的學習來加深對文本內涵的理解和感悟。比如在課堂中關于“北京解放后,蹬三輪的都組織起來了”這些背景資料的放映,來幫助我們認識老王如何“活命”,感受老王“活命”的狀態。在對解讀作者楊絳的“活命”狀態的時候,也運用到再現歷史情境的手法,讓學生體會到作為一代才女,中國最高貴知識分子家庭在那種歲月中也是處于“活命”的狀態。
情境教學法不僅重視學生在具體語境知識中的學習和理解,也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探究文本的能力,開拓了學生的知識視野,有效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
王君老師《老王》這篇課文的教學使筆者感受到教學方法的重要性,作為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體現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教師的一些教學方法內容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習方法,王君老師的課堂真正地做到了這些。
參考文獻:
[1]王君.青春語文博客.
[2]丁衛軍.用生命為生命吶喊——王君《老王》課堂實錄研讀[J].語文教學通訊,2013,(1).
[3]李楊,王麗莉.淺談情境教學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語文,2010,(10).
[4]胡小球.略論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文本細讀法[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2,(9).
[5]吳培金.淺談“因聲求氣”朗讀教學法[J].現代語文,2013,(12).
(薛宇 山西臨汾 山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0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