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辰
摘 要:論文對檔案館移動服務的概念和特點進行了科學界定,闡述了檔案館移動服務的功能,歸納了移動服務的四個基本服務方式——短信、WAP、APP和微信公眾平臺方式,從檔案服務的廣度、深度、用戶群三個視角構建出檔案館移動服務的三種模式,包括檔案館移動服務深化模式、拓展模式和分眾模式。
關鍵詞:檔案館;移動服務;服務模式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檔案館提供的傳統檔案服務已無法充分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數字檔案館和檔案網站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仍顯得力不從心。目前國外檔案館移動服務已經有序開展起來,其中以美國國家檔案館的“Todays Document”(歷史上的今天)APP為典型。和發達國家檔案館移動服務如火如荼的開展相比,我國檔案館移動服務實踐較為落后。開展移動服務是檔案館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面臨的挑戰和任務。
1 檔案館移動服務概念及特點
檔案館移動服務是檔案館以移動互聯網相關技術為依托,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手持閱讀器等移動終端為設備,以網絡環境下檔案用戶信息需求為導向,開展的各種即時在線和離線服務活動。
1.1 服務泛在化。隨著移動終端的普及,移動設備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之一,用戶處在一個“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而又不可見”的環境中。
1.2 服務精準化。移動設備使用者的固定性,使提供信息服務的機構能通過定位技術準確獲取服務對象所在的位置,以及服務對象目前的狀態和行為。
1.3 設備便利化。用戶享受移動服務只需要擁有一個能夠連接移動互聯網的移動終端設備,就可以不受時空制約隨時隨地查詢和瀏覽所需信息。
1.4 交流社會化。移動服務打破了傳統信息服務單向的桎梏,增加了服務提供者和用戶之前的在線互動,服務提供商可以向用戶主動推送各類信息。
1.5 方式多元化。檔案館傳統服務是單一線性的服務,無法滿足用戶多樣的需求。移動服務的手段更多元,不同層次和條件的用戶可以選擇不同服務方式。
1.6 信息知識化。移動服務不僅給用戶傳遞未經加工的一次信息產品,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檔案信息資源的深度加工與整合,提供具有知識屬性的檔案產品,實現檔案的信息增值[1]。
2 檔案館移動服務功能
2.1 移動閱讀服務。以數字檔案信息資源為基礎,在移動終端上為用戶提供易于閱讀的檔案信息,使檔案用戶突破空間和時間的界限,實現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都能閱讀檔案館內的檔案信息資源。
2.2 移動搜索服務。利用移動搜索引擎,實現移動用戶一站式搜索所需檔案信息,實現館內資源與移動互聯網共享資源的整合,實現館內資源與其他區域、行業乃至全國檔案館資源的整合。
2.3 移動自助服務。檔案用戶通過檔案館移動服務平臺自主完成所需的檔案信息查詢、閱覽和利用。移動自助服務是檔案館化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實現真正意義上不受時空限制的全天候服務的重要方式。
2.4 移動導航服務。檔案館利用移動終端的定位導航功能,為檔案用戶提供精確的空間位置導航服務,包括館內總體布局、參觀路線、語音服務、閱覽室座位空閑狀態等,確保檔案用戶準確到達目的地。
2.5 移動社區服務。檔案館通過移動服務平臺上的學習社區實現檔案用戶之間的互動交流。在移動社區中,用戶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評論他人的觀點,分享有價值的檔案文字、圖片、音樂、視頻信息。
3 檔案館移動服務基本方式
3.1 短信服務方式。這是最早被應用到各類信息服務機構的移動服務方式,實踐應用最為成熟,使用范圍最為廣泛,技術門檻也最低。用戶一般只需在檔案館服務前臺或者檔案網站中的注冊信息中,留下個人正確的手機號碼。如果用戶想要主動查詢信息,可以按照檔案館提供的號碼和發送要求發送信息即可。
3.2 WAP服務方式。WAP全稱“無線應用協議”,是一個全球性的、開放的標準,用來規范無線通信設備和相關的網絡設備[2]。WAP和普通的Web網站的差異性,決定了不能將檔案網站內容直接照搬到移動手機端。因此在設計WAP頁面時要特別注意界面的設置,盡可能簡潔并且適應手機屏幕,網頁鏈接數要壓到最低,避免用戶因繁瑣的點擊而失去興趣,也能防止用戶迷失在眾多的信息中。
3.3 APP服務方式。APP指應用程序,是安裝在智能手機上的各種第三方應用程序[3]。APP的優勢在于功能豐富、擴展性強,注重用戶體驗。用戶不需要重復輸入網址或頻繁跳轉鏈接,也不需要較高的信息素養。但是APP服務方式對網絡的接入環境要求很高,需要更高配置的移動終端以及更高負荷的網絡流量,因此APP是使用成本最高的移動服務方式。
3.4 微信公眾平臺服務方式。微信公眾平臺是騰訊在微信 APP 應用之上開發的一個服務功能模塊,個人、企業或者其他社會團體通過注冊、使用微信公眾號來實現與關注者的信息溝通和互動[4]。微信公眾平臺已成為繼微博之后公共服務機構創新的生力軍。微信可以在絕大多數智能手機上運行,下載、更新及插件功能都是免費的。對于經費少的中小型檔案館而言,無疑是低成本推廣移動服務業務的最佳選擇。
4 檔案館移動服務模式研究
檔案館移動服務模式是對檔案館在開展移動服務過程中,如何選擇最優化的移動服務方式,達到最小投入下產出最大效益這一理想狀態的最佳框架。該模式通過對移動服務的特點和方式、數字檔案資源建設情況和軟硬件設施基礎以及用戶需求等的綜合考慮,構建出的一個可操作性強、適用范圍廣、用戶體驗良好的框架。檔案館移動服務,需要在單一的服務方式基礎上,提煉和升華出成熟而系統的服務模式。在服務模式的指導下,檔案館能夠合理有序地開展移動服務,實現用戶多層次、個性化的檔案需求。
筆者在四種服務方式的基礎上,構建出三種側重于不同服務功能和環境的服務模式:一種是基于傳統檔案館業務的移動服務模式——深化模式;一種是脫胎于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基于移動設備的新興服務模式——拓展模式;還有一種基于移動互聯網環境下不同用戶群體的檔案館分類服務模式——分眾模式。
4.1 檔案館移動服務深化模式。該模式主要是把檔案館傳統服務中就能夠實現的服務功能,通過移動服務方式,在移動設備端得以實現。這是一種將傳統服務與移動服務相結合的產物,使檔案館一些常規的傳統服務能夠延伸到移動服務上來,讓業務辦理更加方便、快捷、主動、高效,是對傳統檔案服務深度上的加深,使得檔案服務的效率更高、用戶的服務體驗更好。代表性的就是檔案館移動服務萌芽時期的手機短信服務,能夠支持用戶通過發送手機短信查檔以及預約。深化模式下能夠實現的服務功能如圖1所示。
預約查檔和提醒服務。這項服務對檔案館技術要求較低,移動服務基本方式都可實現,檔案館可以及時通知用戶館藏信息、講座展覽通知等,用戶能方便通過移動端預約查檔時間。多字段移動檢索服務。傳統的檔案檢索需要依靠紙質檔案目錄等工具,電子版的館藏目錄在目前檔案網站上大多不全,需要用戶親自去館內計算機終端上用內網查詢。深化模式下的檢索可以實現對館藏資源的多字段檢索,在滿足基本題名檢索的基礎上,實現包括年份、文件類型、檔號等多字段的高級檢索功能,同時在檢索結果界面展現較為詳細的檔案文件信息。這種多字段的檢索短信服務方式已無法支持,需要通過WAP或APP客戶端予以實現?;訁⒖甲稍兎铡_@里的參考咨詢不是指用戶通過電話和書信的方式與檔案館員聯系,而是借助移動終端實現二者實時的互動咨詢。這類參考咨詢,除了發送文本信息外,還應該支持語音、圖片、視頻等多媒體信息,如利用手機的前置攝像頭與館員直接進行視頻咨詢等。這類支持互動的參考咨詢服務需要通過WAP瀏覽器、APP或者微信公眾平臺予以實現。
4.2 檔案館移動服務拓展模式。該模式是針對傳統檔案館中無法提供、需要基于移動互聯網才能實現的檔案館服務功能,是對傳統檔案服務模式廣度上的拓寬,使檔案服務的覆蓋面更加廣泛,提供給用戶的服務種類更加豐富。拓展模式所支持的服務功能如圖2所示。
個性化推送服務。檔案館根據用戶在移動端定制的信息要求,或深入挖掘用戶信息掌握用戶需求,將相關主題的檔案信息經過加工處理,通過客戶端主動推送給用戶。多終端同步的移動閱讀服務。由于目前移動終端種類眾多,檔案館除了要實現在某一終端上信息的完整美觀呈現外,還要實現同一用戶在不同時間使用不同終端閱讀同一信息的同步,實現用戶在多個終端間自由切換以及對資源的評論、收藏在多終端間平滑過渡、無縫轉移[5]。移動閱讀不僅指在線的閱讀,還要支持用戶在下載的資源在無網絡條件下仍可以正常閱讀。移動展覽服務。該服務是將檔案館定期舉辦的檔案展覽或者特色館藏通過移動設備端呈現給用戶。移動展覽所使用的圖片,其分辨率大小、格式等要充分考慮移動終端的實際情況和用戶可承受的流量資費。除了展示圖片外,移動展覽還可以增加語音、視頻信息,為用戶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虛擬展覽景象。
4.3 檔案館移動服務分眾模式。深化模式和拓展模式分別從廣度和深度擴展了傳統檔案服務的觸角和范圍。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檔案館還可以根據對用戶的分類,將用戶劃分為不同的“族群”[6]。分眾模式是以不同層次的用戶需求為出發點,通過對不同族群用戶的分析研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主動地為不同 族群檔案用戶提供專屬的移動服務,如圖3所示。(下轉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