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對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針對性地提出并闡述分析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有效措施,即: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確定人才培養目標;調整課程設置,強化課程建設;改變教育教學方法,加強教學體系設計。
【關鍵詞】中職學校 學前教育 職業道德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7B-0034-02
2014年的人口普查顯示我國當前人口基數為13.68億人,其中0-6歲的兒童超過一億,再加上隨著社會經濟和教育的發展,人們對于學前教育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幼兒園、早教機構等成為諸多家長關注的焦點。但是在實踐中我們可以明顯的發現,目前我國幼兒學前教育明顯無法適應家長和社會的需求,集中體現在幼兒教師職業道德較低,導致幼兒教育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不僅沒有為兒童的成長奠定穩固的基礎,反而對兒童的心理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這一點我們從近年來層出不窮的幼兒教師“虐童”事件就可以看出。近年來社會上頻發的幼兒園教師“虐童事件”,映射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道德缺失。作為未來的幼兒教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與幼兒的健康成長有著密切的關聯。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作為幼兒教師的主要培養陣地,采取有效措施來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對于保證學生在未來走上工作崗位之后能夠更好履行教師職責,完成教育目標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職業道德教育現狀調查分析
為更好的了解當前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職業道德教育現狀,筆者采用問卷調查和訪問的方式對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了解,共發放調查問卷150份,有效問卷135份,共訪問50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通過這些方式得出了以下結果:一是學生對于當前社會上幼兒園教師虐童事件這一問題的看法,95%的學生認為幼兒教師虐待兒童的行為是錯誤的,是令人難以接受的,和學校教師一再強調的對幼兒充滿愛心、耐心理念相違背;二是對于幼兒教師應當具備哪些職業道德(多項選擇)這一問題,85%的學生選擇了照顧和教育好幼兒,97%的學生選擇了不打罵、不虐待幼兒,64%的學生選擇尊重家長,不收取家長錢財等;三是對于為什么選擇學前教育專業這一問題,選擇對幼兒教師有著充分的興趣的學生僅有15%,85%的學生選擇了父母或者教師的建議以及幼兒教師的就業前景更好;四是對于是否終身從事幼兒教師這一職業,僅有41%的學生選擇了肯定,其余學生選擇了否。
通過以上調查統計我們可以發現,當前中職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仍舊存在以下問題:首先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雖然說大多數學生對于關心愛護幼兒都持肯定觀點,但是通過調查我們也可以發現大多數學生選擇學前教育專業的主要原因不是對幼兒教育的喜愛,而是更多的處于就業的考慮,這種思想決定學生在未來走向工作崗位時雖然不會出現虐待幼兒行為,但是教育質量將會大打折扣,對此學校應當加強學生的愛崗敬業職業道德教育。此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對于幼兒教師缺乏足夠的認同感,從調查結果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學生僅僅將幼兒教師這一職業視為其未來工作的一個跳板,缺乏足夠的職業情感和職業忠誠。其次從學校職業道德教育的角度來看,不同于本科學生,中職學生的思想觀念并不是十分成熟,這種情況決定了學生對于幼兒教育的認知更多的來自于學校的相關教育。在調查訪問中學生對虐童事件持反對態度,認為和學校一再強調的對幼兒充滿愛心、耐心要求不符這一結果來看,中職學校對于學前教育職業道德的理解更多的停留在“哄孩子”身上,而不是完全的將其視為教育行為,這也是部分學生覺得“幼兒教師=保姆”,社會地位較低,不愿意終身從事這一職業的一個主要原因。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一方面當前學校更重視的是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考核,對于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并沒有做出具體的要求,雖然說開設了“職業道德和職業指導”之類的課程,但是這些課程往往流于形式,和傳統的課堂教學并沒有太大區別,難以讓學生對職業道德形成正確的認識。最后從社會的角度來看,關于幼兒教師的職業道德目前并沒有一個系統的定性,很多關于幼兒教師職業道德的規定都是以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為藍本的,忽略了幼兒教育的特殊性,同時也缺乏相應的職業道德考核。
二、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確定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了學校具體的人才培養措施。對此筆者建議中職學校應當以教育部頒發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為基礎,以當前社會幼兒教育現狀為參照,針對性的對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和方案進行調整。其中在人才培養目標上,要將培養學生與現代幼兒教育相適應的職業道德素養放在首位,具體而言應當包括培養學生對學前教育事業的熱愛、培養學生對幼兒的愛心、培養學生積極開朗、樂觀向上的健全心理、培養學生與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相適應的專業素養等內容。而在人才培養方案上,要積極與當地各公立、民辦幼兒園合作,適當的提高學生實踐比例,在實踐中發現學生存在的職業道德素養不足之處,例如對待幼兒耐心不夠、脾氣較為暴躁等,然后針對性的采取措施幫助學生改進,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建議學生轉變專業。
(二)調整課程設置,強化課程建設。在課程建設上,筆者認為可以根據當前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進行一下設置:一是調整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分配,適當的提高實踐課程比例。正所謂實踐出真知,必須要讓學生長期的處于幼兒教育實踐中,才能夠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二是在必修課上,可以針對性的開設《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述》、《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師德常識》、《社交禮儀》、《心理健康》、《幼兒教師口語》、《就業指導規劃》等必修課,以此來改變當前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該專業的錯誤認知,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三是在選修課的開設上筆者認為要盡可能的開設一些文化課程,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同時也可以開設一些民間游戲課程,便于學生通過學習掌握與幼兒相處,將教育置于游戲中的有效途徑。四是在教材內容上,要給予任課教師以一定的自主權,確保其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學生的實用性教材。當然,最為理想的是教師能夠自主開發教材。
(三)改變教育教學方法,加強教學體系設計。當前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缺失的一個主要原因在于學校教育教學方法的失當,對此應當對現行的“滿堂灌”教學方式進行創新,靈活的采用課內外、校內外結合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所謂的課內外指的就是課堂上教師不再像以往那樣一味的進行理論講授,通過一支粉筆、一面黑板向學生講述職業道德,而是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幼兒教師的實際教學過程展現給學生,通過師生共同討論來總結幼兒教師應當具備的職業道德,以此加強學生對幼兒教師職業道德的認識,實現課內外教學資源的靈活運用。校內外則指的是將課堂學習與幼兒園見習實習相結合,定期讓學生到幼兒園與幼兒教師和兒童相處,切實體驗幼兒教師應當具備的種種職業道德素質,然后形成總結報告。
事實上,職業道德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很多教師介于近年來多次出現的“虐童事件”就將幼兒教師職業道德和關心愛護幼兒等同起來,這種看法是有失偏頗的。幼兒職業道德不僅僅包括對幼兒的關心愛護,更包括對幼兒教師這一職業的正確認識以及相應的專業技能。因此,在實踐中我們要多管齊下的采取措施來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培養出更多的優秀幼兒教師。
【參考文獻】
[1]于娜.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素養培養的問題與對策——以煙臺某職業學校為例[D].煙臺:魯東大學,2014
[2]趙敏.淺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師職業道德的培養[J].才智,2010(2)
[3]王瑞花.學前教育專業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策略探析[J].才智,2015(8)
[4]吳麗芳.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途徑與方法[J].學前教育研究,2011(4)
【作者簡介】沈英萍(1975— ),女,京族,廣西防城港人,大學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美術。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