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靚
中學美術教學是我國基礎教育中一門比較重要的課程,中學美術教學不只是為了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發現美、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啟迪學生的心智。由于現代教育對中學美術重視程度不夠,現在的美術課教師往往以單一刻板的講解和說明來進行授課,忽視了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動機。
一、促進全員參與
以往的中學美術教學大多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這樣的教學模式大大扼殺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能使學生參與是教師的最大過失。”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美術課程更是需要學生的直接參與,這樣才能調動學生自身的創造潛能,使他們獲得深刻的體驗。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在滿足其好奇心的同時,促進學生更靈活地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和能力。
(1)發現美。美術是情感的藝術,它通過我們的視覺器官直接進入人的情感世界。在美術的創造與欣賞活動中,雖然人的感覺、知覺、想象、情感思維等都會參與到這一過程中來,但是視覺始終處于優先的地位,因此,從視覺的角度去研究美術造型的規律,培養學生的視覺能力,應該是美術教育的基礎和前提。
(2)感受美。“想象是藝術的生命源泉”。美術作品的深刻內涵,不是一眼就可以從作品上看出來的,而是需要通過每一個欣賞者對作品的觀察,然后再加入想象力的發揮,從而領會到作品所表達的主題。因此,充分調動學生發揮想象力,才能領會到作品的主題和作者的情感。
(3)創造美。如何讓學生學會聯系生活,把抽象的客觀事物直觀化和形象化,是美術教學的基本要求。初中美術教育是比較貼近生活的,課堂也應該盡量還原生活,將教學活動中的事物和大自然中的事物相結合,通過培養學生利用美術元素如形狀、色彩把抽象的事物直觀化,從而提高學生的美術造型能力。
二、技能、技巧教學與學生動手能力
初中美術包括繪畫、工藝、雕塑和建筑四大門類,每一個門類都是審美創造的過程,每一個門類過程的實施都離不開技能和技巧的運用。因此對學生美術技能和技巧的培養是中學美術教學的首要任務。技能是創造力的主要行為能力要素,技巧是對材料進行藝術形式加工時的技能和巧思,其本身就帶有美的屬性和特質。所以,教師在美術的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技能、技巧的訓練,培養他們雙手的靈敏性、協調性和準確性。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了,就可以增加創作美的機會。如在教民間美術時,教師在準備授課時,可以提前布置學生充分預習,給學生拋出一個思考,讓學生先試著理解作品,課堂上在學生動手過程中穿插一些欣賞,通過欣賞對比,使學生認識到自身技能、技巧的不足,從而促進其技能、技巧的提升。
多為孩子們創造一個動手參與、動腦思考的氣氛,盡可能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小創造或小制作中去學習。讓學生多動手,這樣就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索的興趣方向。
三、教學創新與現代教學媒體
我們現代美術教學應該順應社會的發展,注重教學的創新。美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審美意識,緊跟潮流,充分利用現代的教學設施,提高美術教學方法。比如,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拓展學生的視野,適當地增加一些教學內容。在課外擴展期間可以組織學生一起挑選感興趣的題材、收集優秀的學生作品或者通過教師藝術處理的原始教材,作為教學材料進行課堂的補充。
還可以,組織學生定期舉行外出寫生、觀看畫展、到動畫公司參觀等活動,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育的環境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可以促進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現代美術教育不能只停留于課本的講解。它還要求教師借助于教學媒體設施,通過網絡這一龐大的資料庫,借助新媒體、新技術直觀地向學生展示,使學生真正做到主動學習。
著名的教育學家威廉·瓦爾德說過:“平庸的老師敘述,好的老師講解,優秀的老師示范,偉大的老師啟發。”教師的每一種教學行為都暗含著他的一種教學觀念。教師應該從學科的特色出發,引導學生多從色彩、線條、給人的情緒感染等方面來感受,使我們的美術教育真正成為素質教育的得力助手。
(作者單位:湖南省桃江縣桃花江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