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志芳
【摘 要】對桂林市衛生學校藥品營銷專業基礎會計課程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分析,從教學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師資力量等方面探索中職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改革。
【關鍵詞】中職衛校 非會計專業 會計課程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7B-0055-02
基礎會計作為中職衛校非會計專業開設的一門基礎專業課程,有助于學生開闊視野、提高自身素質和競爭力、拓寬就業渠道。為了適應社會需求,桂林市衛生學校專門為藥品營銷專業學生開設了基礎會計課程。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如教材內容選擇不合理,專業特色不明顯、教學方法單一、考核方式落后等,這些都嚴重阻礙了教學的進程。如何結合專業特色,提升基礎會計教學效果,是學校在教學改革過程中亟需解決的現實問題。
一、藥品營銷專業基礎會計課程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為了解中職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課程教學現狀,筆者采用不記名問卷調查方式,對桂林市衛生學校2015級藥品營銷專業學生開展調查,并隨機抽取12名學生進行訪談。調查內容包括:一是學生是否有興趣學習會計課程,通過學習希望達成的目標;二是學生對目前教學內容設置的滿意度及建議;三是學生對教師選用教學方法的接受程度及樂于接受的教學方法;四是學生對考核方式的認可度;五是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跟學生的座談是在輕松、自由、和諧的氛圍中展開,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喜歡的教師類型、喜歡的學習形式、學習困難的原因等方面。此次共發放調查問卷170份,回收有效問卷167分,有效回收率為98.24%。
(一)學生是否有興趣學習會計課程,通過學習希望達成的目標。中職生思想意識活躍,有廣泛的興趣愛好。調查發現,66.21%的學生覺得有必要開設會計課程,對學習會計課程有一定的興趣。89.32%的學生認為要完全掌握賬務處理的各個環節,難度較大,希望通過會計課程的學習,進一步了解會計信息產生的渠道和方法,進而能夠看懂并有效使用會計信息。
(二)學生對目前教學內容設置的滿意度及建議。調查發現,78.86%的學生認為教學內容側重于會計信息的生成,對如何在營銷中運用會計信息則知曉不多。76.65%的學生更喜歡理論與技能相結合,會計知識與所學專業相結合。由此可見,該校側重于會計理論教學,忽視了實踐教學,會計知識與專業融合度還有待提升。
(三)學生對教師選用教學方法的接受程度及樂于接受的教學方法。通過調查發現,中職衛校會計課程仍采用教師課堂講解的教學方法,教師居于主導地位。63.61%的學生認為這種教學方法讓他們感受到的是會計學的枯燥、乏味,甚至于產生厭學情緒,他們更希望在輕松、開放的課堂內,教師采用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和問題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四)學生對考核方式的認可度。中職衛校對學生會計課程學習成績的考核,一般設有三個指標:作業、提問和期末筆試成績,且期末筆試成績占絕對比重。這種考核方式導致很多學生都是為了應付考試突擊性學習。好的口頭表達能力是藥品營銷專業學生就業的一大法寶,只進行筆試不利于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調查表明,絕大多數學生也認為考核方式應多元化,要多注重過程考核,如課堂中的表現、是否積極對加小組討論、是否敢于作小組討論的總結性發言等,這樣不但可以提升他們在課堂上的專注度,更能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
(五)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調查發現,82.64%學生認為教學效果一般或不滿意。結合中職衛校會計課程教學目前存在的目標不明確、教學內容選擇不合理、教學方法單一、考核方式落后等問題,不難理解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較低的原因。
二、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課程教學策略
(一)明確專業課程教學目標。中職非會計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并不是從事具體的財務會計工作,而是在醫院、藥廠、醫藥公司或藥店從事營銷方面的工作。因此,中職衛校藥品營銷專業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目標應設為:了解會計信息產生的渠道、方法,了解會計報表的編制基礎及所蘊含的信息,初步具備將會計學知識與實戰相結合,有效提高營銷技能。
(二)合理選擇教學內容。中職衛校的藥品營銷專業不開設會計學的后繼課程,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安排為32學時,應圍繞教學目標在有限的教學時數內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具體來說,筆者認為在向營銷專業學生講授會計基礎知識之前,可以先向學生展示一些有趣的理財小知識,讓其了解“會計”無處不在,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其次,圍繞會計報表的理解和使用,采用倒推的方式學習各個知識點,將財務報表的分析作為重點。最后,針對中職衛校的藥品營銷專業,添加與專業相關的內容。如增加與銷售環節密切相關的報銷業務、稅務處理、本量利和應收賬款分析等內容。職業教育注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在課時安排上,可適當增加技能課時數,理論與技能課時相應調整為24學時與8學時。
(三)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對于剛步入中職學校的藥品營銷劑專業學生而言,基礎會計是一門全新的課程,與其他專業課程沒有必然的聯系,再加上其本身是一類比較抽象的學科,超越了中職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學生普遍缺乏學習會計的興趣,學習的難度就更大,老師難以完成預設的教學任務。因此,教學應由教師為主體的傳統式教學轉化為以學生為主體的、開放的引導式的教學模式,同時將多媒體教學技術引入課堂,用動、靜結合的畫面展示繁雜、抽象的會計知識,幫助學生理解,指導學生學習。例如,在給藥品營銷專業的學生介紹財務報表相關內容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某一醫藥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要求學生結合本專業知識,采用教師引導、小組討論的方式對公司的盈利質量、存貨、應收賬款、銷售前景等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通過營造開放式的課堂,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參與討論,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改進課程教核方式。非會計專業會計教學強調會計知識的應用,傳統的考核方式不易測量學生對會計知識的運用。筆者建議加大平時成績比重,平時成績占65%,期末筆試成績占35%,作業、課堂及小組討論中的表現、實操的演練、案例分析報告等都視為平時成績的構成部分,這樣的構成及配比可以促使學生更加重視平時的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根基牢固了,課程內容自然就掌握了。
(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目前,中職衛校非會計專業的基礎會計教學還處于發展階段,年輕教師居多,大部分教師大學畢業直接參加工作,從高等院校到中職衛校,幾乎沒有任何實戰經驗,往往只具備傳授一些理論知識的能力。再加上在中職衛校的大環境背景下,教師外出進修、參與實踐的機會也比較少,這樣的結果必然會影響到會計教學效果。為了改變會計教師理論知識強實踐經驗不足的狀況,中職衛校應有計劃、有安排地讓教師定期去企事業單位進行實踐鍛煉。創造機會讓教師參與學術交流,不斷更新會計教育理念。對于會計的新政策、新制度要經常性地學習。通過多種學習與交流,教師掌握了最新的會計動態、最新的應用技能,會計教學效果自然能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李鋼.談非會計專業的會計教學[J].會計之友,2010(17)
[2]肖含,張民田.經管類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學》課程教學思考—基于專業定位視角[J].新課程研究,2014(3)
[3]王盈盈.管理類專業財會課程體系改革與實踐探討[J].財會通訊,2011(2)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