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云
【摘 要】本文針對高中英語新課標要注重提高高中生的表達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要求,闡述分析了提升高中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舉措,主要包括:講授口語表達相關知識,提高學生口語表達意識;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創(chuàng)造口語表達氛圍;依托教材,增加學生口語表達的機會;重視鼓勵,為學生建立口語表達的信心。
【關鍵詞】高中英語 口語教學 表達能力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7B-0137-02
高中英語教學“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中的“說”一直是教學中的薄弱項,也是教學中最容易被忽視的一項,以往的英語教學重視筆試而輕視口語表達,但是,隨著新課程改革,英語口語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新課標強調:要改變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的講解與傳授,要注重提高高中生的表達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傳統(tǒng)的教學重視筆試而輕視口語表達,導致大多數學生學的是“啞巴英語”,即擅長做題但是羞于英語口語表達,但是時代在進步,跨國交際也日益走進人們的生活,為響應新課標要求,高中英語教師要改變現狀,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將口語表達貫穿到英語教學的方方面面,幫助學生走出“啞巴英語”的局限,提升學生英語的綜合素養(yǎng)。本文響應新課改要求,重視口語教學,提出多措并舉的策略,通過策略的運用,以期能夠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一、講授口語表達相關知識,提高學生口語表達意識
從中學英語教學的終極目標來說,就是要訓練學生能夠用英語進行日常生活的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第二語言的“說話”能力,但是,學生在口語表達之前往往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口語表達知識和技巧,感受口語表達的靈活性與真實性。不然,學生在進行表達時,只會說幾個干巴巴的單詞和句子,那么,就達不到口語教學的效果了,因此,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在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之前,要傳授給學生有關口語表達的知識,保證學生能夠在口語表達中運用,最終形成自己的表達風格。
關于學生英語口語訓練,首先,學生的單詞發(fā)音要到位,教師在教單詞、句子或語法知識的時候,要教導學生讀準單詞以及正確地把握句子的語音、語調,打好口語基礎。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筆者提倡教師采用多多誦讀的方式,高中英語教材中有很多精彩的語段,通過經常地誦讀,教師領讀或是磁帶跟讀,幫助學生及時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不僅能修正學生的發(fā)音問題,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可謂是一舉兩得。其次,教師要教給學生一些常用口語的知識,例如,在課堂上,學生該如何用英語回答教師的問題呢?教師應該教學生一些課堂用語,比如,教師問:“How do you think of the theme of this article? ”學生在回答時要注意使用“I think (that)…;In my opinion,…”等,盡量避免學生直接引用課文中的原話,要讓學生感受到是進行一次英語對話,而不只是陳述答案。在生活中,同樣地,教師要讓學生掌握系統(tǒng)地英語交際用語,如自我介紹、請求幫助、表達愿望、感謝或意見等常用的英語交際用語,教師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條件,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在生活中運用這些知識,做到在學中用,在用中學。
學生的口語表達的提升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口語知識的傳授,鞏固學生的口語基礎,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意識,讓學生認清口語表達的重要性,最終使學生能夠自主自愿地“說英語”。
二、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創(chuàng)造口語表達氛圍
目前,高中生口語表達訓練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缺乏情境。缺乏相應的語言情境,學生就很難有表達的欲望,那么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就難以提升。新課標倡導:學生要能主動在日常生活情景和周圍環(huán)境中建構知識體系,并且學校的課堂要具有生活化和情趣化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需要努力創(chuàng)設各種各樣的情境,以輕松、愉快的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口語表達的濃厚氛圍,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欲望。
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愛聽故事的心理特點,利用每節(jié)課的前五分鐘,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幾個生動有趣的小英文故事,吸引學生注意力,接著提幾個小問題,教師也可以順勢將小故事引入教材,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英語口語表達的欲望。再如,教師還可以請學生講故事,讓學生站到講臺上,用英文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或是自編的故事,要求故事完整、有意義,講完故事后,還要向其他同學提幾個相關的問題,這樣就可以避免個別學生不認真聽的情況。此外,教師也可以定期舉辦角色扮演的活動,搜集教材中的精彩片段或學生感興趣的故事,由學生設計表演。實踐證明,學生對這種形式很感興趣,認為這種形式簡直就是給枯燥的高中學習帶來一股清泉、一抹生趣。學生通過講故事,角色扮演等活動,大大地激發(fā)了對英語口語表達的興趣,在其過程中也積累了許多口語表達的技巧和經驗,可謂是事半功倍。
為學生創(chuàng)造英語口語表達的情境,使學生能夠自主的對英語口語表達產生興趣,產生“我想說、我要說”的欲望,讓學生快樂表達、熱愛表達,在愉快輕松地氛圍中學會口語表達。
三、依托教材,增加學生口語表達的機會
眾所周知,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中心是教材,不管是詞匯教學還是語法教學,都離不開課本的知識內容,“以本為本”才是教學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師應該充分把握教材,巧妙結合課本知識,有目的地設計口語教學策略,使學生在學習課本內容的同時,也能鍛煉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進而提升英語的綜合素養(yǎng)。
例如,高中英語教材中有一個練習是“Find the correct word and expression for each of the following meanings”,即要求學生尋找單詞的正確釋義并進行配對,這道練習以英文釋義的形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單詞的內涵,同樣地教材上的“paraphrase”也是一個釋義的練習,不過,與前面不同的是要求學生自己用英文解釋其含義,這就對學生的要求更高了。為此,依據教材,筆者運用了釋義策略,在課堂上,筆者會提供給學生一些重點的單詞,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使用英文對該單詞進行涵義闡釋。當然,在此之前,筆者會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描述事物的語言,指導學生觀察教材上是如何對單詞進行英文釋義的,明確要求學生從單詞涵義的特征、功能等方面進行闡釋,筆者先舉一個例子作為示范,比如accountant:someone who keeps or examines the records of money received,paid and owned by a company or person cashier;a person whose job is to receive and pay out money in a shop, bank,restaurant,etc.當然一開始學生可能說得不太順暢,但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英語口語表達,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英語思維和綜合分析能力。
英語教材是教學之本,教師要重視結合英語教材,采用科學而合理的教學策略,給學生增加口語表達的機會,進一步訓練和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四、重視鼓勵,為學生建立口語表達的信心
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以及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在學生口語表達的時候,要多多運用鼓勵性的、贊美性的評價,對學生個別語音、語調的錯誤不必即時糾正,應首先幫助學生克服“我不會說、我說不好會被嘲笑”的心理障礙,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口語表達的自信。
例如,在學習一篇課文時,筆者要求用自己的話概括總結文章每段的大概內容,筆者隨機請學生回答問題,有的基礎好的學生回答很流暢,筆者會請學生和筆者一起為他鼓掌,給學生贊美;有的基礎稍差的學生,回答得磕磕絆絆,當該學生不確定答案或是表達不清時,筆者會循循誘導,鼓勵并幫助學生完善表達。
在學生口語表達時,多給學生鼓勵與贊美,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民主的表達氛圍,不斷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學生感受到英語口語表達只是一件簡單平常的事。
總之,我們要重視提升高中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表達的意識,為學生的口語表達創(chuàng)造機會,夯實學生口語表達的基礎,為學生創(chuàng)造寬松、和諧的口語表達氛圍,使學生輕松自然地進行英語口語表達,達到提升學生英語綜合素養(yǎng)的最終目標。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