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如金
[摘 要]本文,遵循新課程標準關于化學學科教學提出的明確要求,以化學實驗為教學依托,通過創新、開展多種類型的化學實驗調動現階段初中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并通過具體的化學實驗研究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實驗精神,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化學實驗操作習慣和化學學習思維養成提供基礎,為更好的實現化學教學目標提供保障。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實事求是;科學實驗精神
化學學科教學是義務教育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的重要學科之一,初中化學主要圍繞化學實驗、操作定理、化學實驗公式等基本化學常識為依托,通過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具體實驗理解能力以及化學公式、定理的運用實現初中化學學科教學目標。新課程標準針對初中階段化學學科教學提出明確要求,需要教育者或教師在化學學科教學中以化學實驗為依托,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學生具體的動手操作演示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方式和合作共享、實事求是的科學實驗精神,同時新課程標準還提出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化學實驗講解和演示時要將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危險情況、注意事項做明確說明,以保障初中生實驗的安全性、順利性。
一、運用“具體生活化微型化學實驗”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實事求是主動操作的科學精神
當前新課程改革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初中階段化學教學中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要地位不斷突顯。同時化學實驗教學也是科學實驗研究得以順利進行,學生可以對化學反應方程式得以有效理解的主要教學手段。
化學教師在初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化學實驗的教學,是使學生將具體形象的表象思維轉化成抽象邏輯性的思維,這有助于培養其思維靈活運用的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進而通過化學實驗培養學生實事求是主動操作、動手實踐的科學實驗精神。由于化學實驗地位在化學教學中的重要性,所以針對當前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和初中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教學實踐探尋出創新型化學實驗教學模式——“具體生活化微型實驗”教學模式,通過利用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貼近的實驗素材作為實驗案例,提升學生實驗的理解性、直觀性,進而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實驗精神。
在化學實驗過程中采用“具體生活化的微型實驗”教學模式,就要求初中化學教師在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運用一些初中生易懂且貼近他們日常生活中的化學反應進行化學實驗,例如:“光反射取火”,光在照射一點時,通過鏡片或玻璃片的反射可以燃燒,就可以把這個化學實驗轉移到生活中,在大自然、室外進行,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取火,可以很切實的學習到這個實驗的化學原理。還有,例如:“溫度對于酶的反應”,可以讓學生自己帶來家用的加酶洗衣粉,在其不斷加溫的過程中觀察其產生的反應,探索在這種溫度不斷變化下加酶洗衣粉會產生怎樣不同的洗滌效果,可以使學生在不斷觀察和探索的過程中,將所得結論運用到日常生活中,變成自己的已有經驗,并可以通過自己動手進行的化學實驗來解釋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同時也能更好的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樣的化學“具體生活化的微型實驗”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整體的實事求是科學素養,更好的培養其主動探索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二、教師根據現階段化學教材方向結合社會中的生活熱點,為學生創設與之適應的化學實驗培養學生實事求的科學實驗精神
如果教師根據現階段化學教材的主要方向與社會中的生活熱點進行有機結合,進行生動化的化學實驗教學設計與創想,就需要教師在化學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根據目前社會的熱點話題和初中生生活的實際方向,為學生提供和化學學習內容息息相關的化學素材、化學實驗材料和相關歷史資料。同時也可以利用學生日常生活中出現的一些自然現象推動學生進行探索其中的化學反應。這種通過對自然現象的探索可以有力強化初中生對化學基本知識、主要化學方程反應式的記憶與理解運用。使他們明白化學實驗學習與實際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他們探索新事物和主動學習的實事求是性和主動、積極性。
例如:人教版初中化學教材中“保護生存環境”這一章節對愛護水源的學習,這既是一個自然問題,又是一節自然科學中化學實驗問題的探討。對于水質的介紹,教師就可以根據當前的社會熱點水資源的破壞可以給人類、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什么不便,可以延伸出對于“水質”的介紹,日常生活中如何進行對水質的改善等問題的討論,從而使學生了解到水質的一級、二級處理,并帶領學生搜集不同的水資源,可以是從家中凈水器中取出的;教學樓中的飲用水;下雨時收集的雨水;加熱后產生的蒸餾水等,帶領學生一同進行簡單的沉降實驗,讓學生通過實驗切實的體會到水資源污染后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諸多不便,培養學生更好的利用水資源,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這樣的化學實驗教學模式實現化學教學與社會實踐的有效結合,使學生在化學實驗的動手操作與學習過程中感知到所學的化學知識,體驗其中所具有的實事求是現實意義。這種靈活化、貼近社會熱點的化學實驗教學有利于培養初中生對自然的保護意識,培養人文情感,將自然科學充分的融入到自己的學習生活中,并根據當前的社會生活熱點為背景進行實事求是的化學學習思考與討論、分析,推進學生化學思維的養成。
總之,化學學科教學主要以化學實驗為依托,通過化學實驗建立化學反應方程式,進而推動學生提升化學學習的積極興趣性和主動探索化學科學精神,實現化學學科學習目標。另外,在化學課堂中運用實驗化教學方法,并結合學生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微型化學反應實驗進行教學,可以促使化學基本知識和乏味無趣的化學反應公式、定理以靈活化、直觀化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培養學生主動探尋化學問題、養成運用化學思維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習慣,最終實現學生實事求是科學實驗精神的樹立。
參考文獻:
[1]項國雄;魏丹丹.《教育技術的資源觀——對教育技術資源內涵的重新審視》.[J].中國電化教育.2015年01期.
[2]王曉崗;李原芃;張星;樊雅娟.《開展“趣味化學實驗”通識課程的教學實踐》.[J].實驗室科學.2012年06期.
[3]王孝勇;陳寶華;程孟琪;沈文忠.《中學趣味化學演示實驗的教學設計探究》.[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