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葉花+李小英+賀棋+賈小英


[摘 要]目的 探討高校與醫院、街道-社區聯合健康教育對穩定期COPD患者生活質量和活動能力的影響。方法 將78例市區COPD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37例,對照組41例。對照組實施一般健康教育,觀察組實施高校高校與醫院、街道-社區聯合健康教育。干預時間為6個月,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和6分鐘步行距離。 結果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吸癥狀、活動能力、社交心理影響、生活質量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6分鐘步行距離測試觀察組優于與對照組比較(P<0.05)。結論 高校與醫院、街道-社區聯合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穩定期COPD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高校;健康教育;COP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具有氣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表現為長期反復咳嗽、咳痰和氣急、喘息,出現呼吸困難、端坐位呼吸,演變為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導致全身各臟器、系統功能嚴重受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本研究利用高校資源與醫院、街道-社區合作,為穩定期COPD患者開展健康教育,為醫院與社區更好地開展健康教育提供參考。
一、對象
以郴州市某人民醫院、某附屬醫院呼吸內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 2012年12月-2013年6月入院的患者納入為對照組,2013年12月-2014年6月入院的患者進入觀察組。兩組在性別、年齡、疾病嚴重程度等基本資料比較,沒有差異(P>0.05)。
二、干預方法
①準備工作:對部分患者訪談,制定健康教育方案;選取愿參與研究的本科護生8名,進行COPD健康教育知識與技能的培訓與考核;②住院期間健康教育:入院治療48-72小時,病情控制后發放健康教育手冊,責任護士主動將教師、護生介紹給患者,由教師或護生講解COPD的相關知識、康復指導癥狀急性加重及其應對、堅持家庭氧療、飲食及營養等。家屬參。③出院前:責任護士、教師、護生對患者及家屬在住院期間堅持康復鍛煉給予肯定,并告知其出院后應繼續堅持鍛煉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讓其留下聯系方式;患者疑問或不理解的內容再給予個別指導。④出院后:教師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通過微信或QQ發送COPD與患者聯系,每4周進行一次隨訪,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康復鍛煉情況,給予指導。
健康教育效果評價:課題組成員分別于干預前(出院前1天)、干預后4周、12周、24周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與6分鐘步行距離測試(6MWD)。其中問卷有兩個部分,一部分為患者一般情況,另一部分采用了圣喬治醫院呼吸問題調查問卷(SGRQ),問卷包括3個維度50道題,得分越高,生活品質越差。
三、結果
1.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GRQ得分比較見表1。
2.干預前后兩組患者6分鐘步行距離比較
四、討論
1.高校與醫院、高校與街道-社區聯合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健康教育是指運用多學科知識和工作方法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采取有組織、有計劃、系統的社會教育活動,使人們自覺地接受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遠離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從表1可以看出,經過24周的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呼吸困難癥狀、活動受限、社交心理影響、生活質量總均分較對照組明顯降低(p<0.05)。提示患者呼吸困難癥狀、活動受限、對社交心理影響明顯改善。
2.高校與醫院、高校與社區聯合健康教育能延長6分鐘步行距離
從表2結果來看,經歷24周的干預后,觀察組患者6分鐘的行走距離與對照組比較明顯延長(p<0.05),說明患者的癥狀、活動受限情況減輕,患者的生理功能與病情有所改善,其生活質量也會提高。
3.高校的加入利于教育、科研與護理實踐的發展
我院護理學系為普通高等院校,緊密圍繞培養實用型人才,立足于本專業特色,發揮本專業優勢,師生共同走出象牙塔,參與社會、醫院、街道-社區的服務。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臨床護理、科研的結合,能鍛煉和提高知識和技能。
4.高校的加入有利于社區護理服務的深入
高等院校加入一定程度上緩解醫院護理人力資源不足的壓力,教師與護生對患者進行系統、連續的知識與呼吸訓練,完善護理工作,促進患者康復,提高護理滿意度;高等院校與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的合作,豐富學科理論知識,增強臨床思維能力教學和科研能力,提升社區服務中心服務質量與綜合實力,便利優質為社區服務。
參考文獻:
[1]吳曉蓮,蔣谷芬.內科護理學[M]湖南:中南大學出版社,2011:54.
[2]韓燕霞,鈕鎂娥,汪小華等.自我管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知信行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 18(3):1166.
[3]梁霞英,蔡舒,黃春梅等.高校—街道—衛生站聯動健康教育在社區COPD老年患者中的實施[J].護理學報, 2012, 19.(8A).76-77.
作者簡介:戴葉花(1983-),女,湖南武岡人,碩士研究生,湘南學院教師。
通訊作者:李小英(1963-),女,湖南永興人,教授。
【湘南學院科研項目,編號2013YJ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