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霞
摘 要:社會體制的改革,帶來社會化趨勢日益加深,教育也受其影響。故此,教師的角色也會發生變化。本文主要分析教育社會化的本質和現實需求,并探析教師的集中角色轉變模式。
關鍵詞:社會化視角;班主任;角色轉換
學生是班主任管理下的重要對象,但由于應試教學模式的潛移默化影響,班主任的權威性比較強,并且考核方式多以成績論,造成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速度停滯。特別是教育社會化背景下,班主任的定位有待重新考量,從管理逐步走向服務,適應社會化視角下的教師角色轉變要求。
一、教育社會化的本質和現實需求
教育是對人進行影響和訓練的一種培訓過程,在養成教育中,這類影響能讓人的訓練內容與社會經驗結合在一起,目前教學的主客體都是作為社會主要成員存在的一種形式,教育本就具備社會屬性。現代化教育本就有著“個人本位”與“社會本位”這兩個大目標。個人本位是讓教育者通過教育激發受教育者的個人潛力,發揮受教育者的個性,完善個人的不足之處,教育是要讓人接受新的思想,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教育中個人本位和社會本位的兩大目的體的綜合,讓這兩者逐步融合,進而滿足現代教育的雙面性要求,引導個人發展,提升個人潛力,適應社會發展需要,聯系教育與社會,讓兩者之間相互作用,滿足教育社會化的本質需求。
目前,市場和社會經濟飛速前行,伴有人口壓力的加劇,國家之間的競爭也愈來愈明顯,個體之間的競爭也更為嚴峻,一個人能夠掌握社會需求中的規則意識,或者是否掌握社會發展中的創造能力,就變成人適應社會發展的最佳方式,也會成為一個人立身關鍵。換句話說,人類漫長的進化發展史上,適者生存是不變的話題,人的很多特性要適應環境變化。現代社會中如何讓個體快速的融入到社會發展中變成教育工作者有待考慮的問題,教育很多時候比較封閉,社會孤立隔絕的學校教育給學生能提供知識訓練,但是不能滿足學生的接受能力訓練,因而很多學生在走出校園以后,生活經驗極少,甚至都不能應付日常人情往來。故此教育社會化發展尤其必要性,要讓教育與平時的社會生活作緊密聯系,班主任在整個教育社會化的推進中將應擔起重任。
二、班主任角色轉變的具體措施
1.單一管理轉變為多元化方向
傳統的學校教育中,班主任主要的工作職責即承擔授課和管理班級的責任,其實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上面教育遠超于管理,在該模式下班主任的角色發展受到限定,很多角色不能發揮出應用的作用,究其原因是教育與管理只能兼顧一頭,如果兩頭都要兼顧顧此失彼的情況將會時常出現。教育的社會化發展,班主任角色的內涵將會更為豐富和多元,一方面要做好教學兼顧,另外一方面要扮演學生的傾訴者,讓學生能夠面對班主任打開心扉,說出自己所想和所思,有效的了解學生的近期動向,針對學生的具體狀況做心理指導,班主任的這一責任就被看成家長代理人,雖然會弱化班主任的管理職責,但對班主任的綜合素養提出新的要求,班主任不但要具備高的教學能力,更要完善各類素養,培養自己的綜合能力,樹立服務學生的理念。實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從人的角度出發,讓班主任的多項角色職能充分的發揮出來。
2.班主任從約束者轉變為引導者
傳統教育模式中班主任經常運用硬件管理的方式,口頭教育來約束學生行為,這不僅應矯正學生的某些不良行為,提升班級管理質量。但客觀看來,班主任對學生的過渡管理,會制約學生的個體發揮,當學生的很多想法被扼殺,不能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潛能。如果教師在約束學生行為的過程中,很多規定個人化色彩過于濃烈,學生處于叛逆期抵觸心理會逐步增多,這必然會增大班級管理難度。尤其在社會化背景下,班主任都習慣于管理班級學生的學習狀況,并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學生的管理很機械,靈活性不佳。為此,班主任要將部分精力轉移到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上面,用引導的方式代替約束,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模式。
3.班主任由被動向創新轉變
班主任管理中的的被動性,即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進程中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有滯后性的特性,通常是班級出現問題以后班主任才能發現,然后在介入解決,不能在問題沒有發生或者剛有苗頭之前就發現問題,及時的扼殺問題,讓問題不會出現,因而目前班主任管理中出現前瞻性不夠的情況。受到各類主客觀因素影響,學生的很多問題已經出現或者引發惡劣影響后教師才事后做糾正,班主任在學生出現問題的介入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引發學生的逆反或者抵觸心理,對事件的處理極為不利。因而,班主任要創新管理理念,改進管理模式。開展急劇創造性的班級管理活動,并借助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或者個人素養,在挑戰難度較大的班級政治教育工作進程中,讓班主任由被動管理變為主動推進,顯著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三、班主任角色轉換的注意要點
受到教育社會化的背景影響,班主任的角色轉換在施行時要注意到以下幾方面:第一,受到社會化趨勢的影響,社會的價值觀呈現方式逐步走向多元化,班主任就要在此就要適應時代變化發展要求,適應多元化的發展規律,有傳統的管理者逐步轉化為引導者,引領學生了解多元社會發展狀態,并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價值觀,不要受到紛繁復雜的世界影響。第二,推行教育的社會化和教學素養的同時,要逐步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特別是教學目標方面,摒棄傳統的唯學生成績論,評價學生從學生的綜合角度考慮問題,保障學生的發展呈現個性化模式,即滿足教育的統一性,也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但是這類管理脫離不開班主任的教學方式更新,從客觀上也要班主任轉變自我。
四、結語
班主任是素質教育推進的關鍵性要素,在本文中明確指出教育的社會化要以素質教育為基礎建立相關的角色變化機制,但是這種調整不僅要依靠班主任來完成,班主任也需做好自我調整,阻礙實踐教學中將會面臨的羈絆。
參考文獻:
[1]豐靜林.論教育社會化視角下的班主任角色轉換[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28):12-131.
[2] 張祥.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班主任角色轉換問題及對策研究[J]. 中學教學參考. 2013(11):3-4.
[3] 王鴻燕.素質教育要求下的班主任角色轉換[J]. 科教文匯(中旬刊). 2014(06):3-4.
[4]劉宗友 . 新課改背景下關于班主任角色轉換的幾點思考 [J]. 淮南師范學院學報, 2011,(4) .
[5]常秉琨 . 現代教育意義上的班主任角色轉換之我見 [J]. 班主任, 200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