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亮開
摘 要:本文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探究分析,闡述了在網絡時代泛濫的負面新聞環境下,如何更好的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關鍵詞:負面新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新聞正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廣泛傳播,其傳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覆蓋范圍廣,并具有超文本特性等優勢,在人們生活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成為人們接受新聞信息的重要途徑。尤其對于思想活躍、容易迅速接受新事物的大學生群體而言,他們對網絡信息有著本能的求解,甚至與網絡幾乎密不可分,網絡成為大學生了解各方面新聞信息的主要來源。然而,面對瞬息萬變、良莠不齊的信息海洋,如何辨別和認識網絡上的各種新聞信息,這是困擾當代大學生的一大難題,很多大學生出現“迷茫不知所措”的現象,尤其對于網絡負面新聞的泛濫和沖擊,一些消極的價值觀、人生觀、法制觀對大學生的影響不可低估。在此背景下,網絡負面新聞的廣泛報道和傳播,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挑戰,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成為一項更加緊迫的任務。
一、網絡負面新聞對大學生心理發育及價值取向的影響
1.扭曲價值觀,阻礙心理健康成長。現今網絡世界各類新聞紛繁多樣,公眾每天都會接觸海量的網絡信息,而網絡負面新聞作為網絡新聞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它獨特的方式為各大網站拉取公眾的關注度。很多負面信息如滾筒式的播送,如:扶不扶老人、助不助人、官富二代又仗勢欺人、某明星為離婚大打出手、某地官員以權謀私等等,這些本該為道德倫理所排斥的問題,因為網絡負面新聞的頻頻報道,反而變得常態一樣,作為正值價值觀建立和形成階段的大學生,在長期接觸這些報道之后,就會形成對社會固有道德觀和價值觀產生畸形,偏離社會主流價值取向,從而阻礙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友愛、助人、正直、奉獻一系列的品質不再是必選項,而成為了對錯判斷題。
2.弱化社會責任感,促成情感冷漠化。目前的大學生基本是95后的獨生子女,社會和家庭環境造就了這批學生自我、張揚、自信心膨脹以及責任感缺失等性格特征。同樣的事情不是為了集體利益而做,而是單純的為了鍛煉自己。此等情況下,雖然很多網絡負面新聞事件本身并沒有正負之分,但是在無形中宣揚的個人主義、金錢主義和享樂主義會潛移默化滲透到學生的思想意識中,影響學生的社會化發展。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應對負面新聞
1.重視基層言論,主動了解。負面新聞所表達的觀點和立場傾向,其根源和指向仍然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現象和問題。研究表明,群體性突發事件產生的直接原因80%以上來自基層,是能夠在基層解決的。在某些輿論行為進入網絡之前,其影響或范圍還比較有限,因而較容易予以控制和規制。為了使預防性機制發揮效應,現實中需要學工組織、學生社團、班級學生干部、學業導師等機構或人員構造現實網絡化的監控和預防體系,主動了解大學生思想動態變化和利益訴求,爭取讓學生的訴求、情感、不滿等情緒意見在進入網絡之前就能得到釋放。
2.要有學校網絡上要設置審核人。在群體傳播過程式中,存在著一些把關人,只有符合群體規范或把關人價值標準的信息內容才能進入傳播的渠道。由于網絡傳播的信息紛繁復雜、傳播目的的不同、以及受眾的心理需要的差異,必須
對信息進行把關。傳播者進行把關都有一定的標準,這種標準因傳播者所處的社會、媒介組織以及個人等因素的不同而有差異,認識影響把關因素可使傳播者把關更有效,更符合社會需要。設置校園新聞審核人隊伍,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和輿情引導水平,做好校園信息傳播過程中的審核把關和過濾工作。一旦發現不健康、過于激烈或情緒化的言論及帖子,除了立即刪除之外,還應迅速分析文章涉及事件的性質、真相,并通過留言和郵件的方式與學生溝通,針對問題主動出擊、加強正面引導。一般來說,“審核人”和“意見領袖”可能會出現重復身份,但不完全等同。從負面新聞監管權限來說,“審核人”責任更為重大,一般由學校宣傳部門工作人員來擔任。
3.利用校園網絡,加強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主動占領網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搶占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點。早在江澤民時期就指出:“要高度重視互聯網的輿論宣傳,總的方針是積極發展,充分利用,加強管理,趨利避害,發揮優勢,主動出擊,不斷增強網上宣傳的影響力和戰斗力,使之成為黨和國家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陣地,成為我們對外宣傳的新渠道。”要大力加強校園網建設,建設紅色理論專題,旗幟鮮明地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進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設立新聞實事欄目,及時更新國內外發生的重大熱點新聞,并設立網上論壇,鼓勵學生自由發表對熱點問題的看法和觀點,開展網上互動;開設健康教育、法律園地等一系列欄目,加強社會主義法制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提倡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弘揚優秀民主文化、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校園網建設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宣傳陣地。
三、如何更好地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1.學校的具體幫扶措施。黨委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心骨,引領意識形態的主航向。在集體領導和具體分工的基礎上,要完備門戶網站,及時更新動態;
要建立了“網絡化班級制”管理,和諧班、民主班和成長班,完成了校-系-班-社團-宿舍的電子媒介一體化管理,及時跟蹤學生的發展實態,并且與班級導師制掛鉤;從學工處到系部都建立了“QQ學生心理輔導群”、微博群、微信、貼吧等電子媒介互動平臺,第一時間、第一地點與學生保持“第一接觸”,及時指導和矯治學生出現的學習、心理和思想問題。
2.教師要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在網絡時代教師要建立專門的門戶網站,提供優質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庫,包括課程資源、網絡課堂、名師講壇、閱讀空間、知識拓展和學習測試等窗口;要有專門的網絡值班人員,建立網絡值班制度,及時更新資料和圖片;要創建思政教師與學生的QQ群,學生遇到問題時可第一時間與教師鏈接,暢通了溝通的渠道;要對理論基礎、時事熱點、兩會精神、政策導向、形勢政策、產學研一體化等全面詮釋、多方引導,并保持與學生的高頻互動,從學習、思想、生活、情感、心理、就業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程輔導。在整個教學體系過程,輻射精品課程優質資源,教師就像一根紅線,一以貫之地引領網絡課堂的走向,把握學生的主流意識。
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網絡負面新聞已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影響。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負面新聞的變化力度將進一步加大,必將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新的挑戰。網絡負面新聞今后在我國思想政治教育中究竟出于何種地位,以及在未來社會扮演何種角色,值得我們去進一步思考。
參考文獻:
[1]鄧利平,負面新聞信息傳播的多維視角[M]. 北京:新華出版社,2013.
[2]楊麗艷, 淺談負面新聞信息的傳播功能[J].東南傳播,2013.
[3]魏志祥,大學生道德法律意識的培養[J]. 教育發展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