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冠群
摘 要:旅游法是為了規范旅游活動中的各種社會關系,保護和促進旅游產業的健康發展應運而生的,它的產生、存在和不斷發展完善,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也是現代旅游業和法制社會深入發展的必然產物。本文筆者就我國旅游法律制度建設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旅游法律;制度建設;對策
旅游法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以穩定旅游市場秩序、維護旅游者合法權益為目的,調整在旅游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旅游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旅游法是一個法律規范體系,它既包括國內法規范,也包括國際法規范;既包括實體性規范,也包括程序性規范;既有私法性規范,又有公法性規范;旅游法是用以調整旅游活動中各種社會關系的,因而體現了旅游活動的特點,這也是旅游法區別于其他部門法的基本標志。
一、旅游法的特征
旅游法的特征是旅游法本質的外化,是旅游法區別于其他法律部門的征象和標志所在。作為法學的一個分支,旅游法具有一些自己的特點,
1.旅游法具有綜合性。旅游業作為一個涵蓋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方方面面產業部門的綜合性服務行業,其涉及部門、因素之多、之廣,是很多其他產業所無法相比的。因此,這也就需要同樣表現為綜合性的旅游法律系統即包括旅游基本法在內的,一系列旅游單行法及眾多相關法規的共組。旅游法的綜合性也就成為其作為獨立部門法的基本特征。
2.旅游法具有市場經濟性。正如有學者所認為的,“旅游法的社會本位性的實質是強調政府從社會公共利益角度對旅游市場經濟的介入,以消除旅游行業極端放任和自由個體權利本位以及國家權利本位對整個旅游經濟所造成的消極影響,解決旅游市場主體的個體盈利性和社會公益性的矛盾。這對解決長期以來旅游市場一管就死,一放就亂,一方面機制不靈活,一方面無序競爭的局面,促進旅游經濟和社會的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大有好處?!甭糜畏ㄔ谡{整旅游法律關系主體,其中既包括作為平等主體的旅游經營者之間,旅游者與旅游經營者之間的關系調整,也包括了旅游行政主管部門與相關部門之間以及行政管理過程中產生的法律關系??傊?,通過發揮旅游法的積極作用,使其切實滿足旅游市場的實際需求,真正體現市場經濟性。
3.旅游法具有專業性。與其他部門法相比,旅游法的專業性要求更高。旅游資源的脆弱性、不可復制性等特點決定了旅游產業在開發與發展的過程中,其經濟行為一旦不當所產生的后果往往是不可彌補的。因此,旅游法的內容必須依照旅游經濟活動的客觀規律制訂,進而真正發揮旅游法對旅游市場經濟良性規制的作用,從而保證旅游經濟步入良性、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二、我國旅游業法制建設的現狀
1.我國現行旅游法律法規存在缺陷與不足
隨著我國旅游產業的飛速發展,我國的旅游法律制度也經歷了由無到有以及加速發展、逐漸強化的長遠過程,并取得了一些進步。但是,我國現存的旅游法律制度還存在著缺陷與不足,具體細節規定的不夠詳細,執法力度不強,這就導致我國旅游法律法規的法律效力低下,在實際工作中不能有效解決旅游法律關系主體在旅游活動中所產生的矛盾,造成了有法律制度在,但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的尷尬境界。而且,由于中國旅游市場的地域復雜與多樣性,還需要國家與地方統一的協調管理與規范,也必須制定出一套完整規范相互統一的法律制度體系。
2.旅游行業法律制度存在較大空白
旅游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社會活動,包括了“食、宿、行、游、購、娛”等六大主要環節,當前我國旅游法律制度在很多方面還存在不足甚至空白,住宿對f旅游目的士回酉店飯店的價格管理、旅才予險的“購物團”問題、日益增加的游客權益保障等,一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顯然很難滿足旅游行業方方面面的法律管理需求。
3.我國部分旅游法律法規缺少時代性
我國部分旅游法規仍然在用幾十年前的規定來規范現在的旅游業,這顯得非常陳舊和落伍,甚至在一些新的法律法規中都沒有涉及到如今出現的新問題以及易引起沖突的熱點問題,所以經常出現爭議不斷、各自為政的場面,這體現了我國旅游法律制度的滯后所造成的無序混亂,極其不利于我國對旅游業的監管。因此,旅游法律制度一定要緊跟時代腳步,體現時代特征,這樣才能規范和保障現代旅游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三、旅游法律制度建設的對策
1.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
作為規范我國旅游業發展的根本性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經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于2013年10月1日正式生效?!堵糜畏ā返念C行為我國旅游業的規范管理提洪了“憲法性”的依據,標志著我國旅游法律制度的進一步完善,但是在旅游活動的主客體權利義務、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的職權范圍、旅游資源開發和旅游涉外關系等幾個方面仍然存在著進一步完善的必要和空間。
2.盡快出臺旅游基本法
旅游業作為綜合性強、關聯度高、涉及面廣的產業,包括諸多要素,而各種旅游要素資源管理卻分散在各個行業主管部門之中,現有的旅游行政法規及部門規章已經明顯不能適應旅游產業發展的需要。當前,旅游與相關部門管理職權的交叉導致旅游行政執法難度很大,旅游者和旅游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需要通過制定旅游基本法來理順旅游運行中的各種法律關系和責任,規范旅游市場。
筆者認為,出臺旅游基本法已具備現實可能性。首先,全社會對旅游業的認識達到了高度統一,全社會對旅游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等的認識達到了空前的統一,對需要規范的問題、需要建立的制度越來越清晰,旅游立法具備了廣泛的社會基礎和客觀條件;其次,地方性旅游法規的相繼出臺為國家出臺旅游業綜合性法規提供了寶貴經驗;再次,多年來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在發展旅游業過程中積極探索,建立制度,作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如實行政府主導戰略、建立假日綜合協調機構、實施聯合執法機制等,為出臺旅游基本法提供了有利條件,因此,旅游基本法的出臺自然應順應需求,加快進程。
3.規范及健全旅游者權益保護制度
旅游者由于自身的經濟實力以及對旅游信息掌握得不完全性,導致其在與旅游經營者打交道的過程中往往處于弱者地位,因此,對旅游者合法權益加大法律保護力度,也是十分必要的。旅游格式化合同是旅游合同當事人一方的旅游組織者為了重復使用而事先擬訂好的合同。這里所講的旅游格式化合同,是經過有關部門批準,并強制要求旅游組織者必須與旅游者簽訂的格式合同。簽訂格式合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障旅游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經國家工商局審查批準,國家旅游局頒布了國內旅游合同范本和出境旅游合同范本規定旅行社在組團時必須與旅游者簽訂格式合同,并成為行業管理的一項檢查內容。在旅游法中,應明確規定旅游組織者組織旅游者出游,必須簽訂旅游合同。根據國家旅游局出臺的這兩種旅游合同范本的實踐經驗,在對其不足之處進行修改的基礎上。明確對旅游者損失的賠償標準 由于經營者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或未提供必要的安全設施導致旅游者人身受到傷害或財產遭受損失,或由于服務方式不當致旅游者人身或財產損害,或旅游者購物、接受服務時遭受經營者的侮辱、毆打或其他不公平對待而致其人身及財產損害,以及解決上述爭議發生的必要費用等旅游者都可以主張索賠。筆者認為在此認知的基礎上,對于旅游經營者在面對賠償時,具體賠償標準的確立,更是我們此后應該研究的重點。我國在對旅游者的權益保護進行規定時,也應根據我國國情,提出一個較為具體的賠償標準,從而提高旅游法規的可操作性。
4.加強監督和執法力度
在旅游法制化進程當中,加強監督嚴格的旅游執法是不可或缺的,我們當然還要有完善的旅游法體系。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加強監督與嚴格的執法要比立法更難操作與執行。因此,在行政立法上,我們應加大具體行政機關的責權利,明確相關監督機關的責任,避免在執法中各部門職責不清和互相推諉,還可以改變現有旅游執法手段少、力度弱的現狀。除此之外,我們可以更多地采取聯合執法的形式,以旅游行政部門牽頭,聯合工商、公安、價格、商務、外匯等部門開展旅游市場專項治理,這樣不僅可以解決旅游執法涉及面廣和牽涉部門多的情況,更可以有力維護和凈化旅游市場的秩序,還大大加強了執法的力度。這樣一來在旅游中執法將會更加順利實施,受到的阻礙會大大減少。
總之推進我國旅游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是在新時期實現我國旅游業和諧發展的必然選擇,對于保障我國旅游業的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意義重大。完善旅游法律制度需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態度和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堅持完善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為基本大法涵蓋各種法律法規的法律體系,特別是要針對當前廣泛存在于我國旅游業中的主要矛盾,處理好導游與游客、旅行社與游客、景區與游客的關系,真正做到旅游行業健康發展有法可依、執法有據。
參考文獻:
[1] 楊祖高. 旅游法制建設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 學習月刊. 2010(24).
[2] 董莎莎,孫靜靜. 關于我國旅游法律制度的思考與完善[J]. 學理論.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