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威
摘 要:導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而家庭教育方法的不當、父母道德素質的地下、婚姻變異的家庭對青少年犯罪的影響最大。大量的實踐證明,家庭教育的缺陷,家庭環境的不良影響,是導致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本文先分析青少年犯罪家庭預防的重要意義,然后介紹了青少年犯罪預防中的家庭因素,最后嘗試提出部分可行的通過家庭因素來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和途徑。
關鍵詞:青少年犯罪;家庭因素;預防
一、青少年犯罪中預防家庭因素的意義
家庭是社會的根本元素,是人們從出生到接觸社會的第一步,也是個人社會化最初和最主要的場所。家庭因素對青少年犯罪的預防機制不象其它社會預防機制那樣有比較系統的程序和固定的方式,而是通過家庭生活“遇物而誨”,利用一件事、一種思想、一種行為向他們灌輸社會規范、法制觀念、待人禮儀、做人道德,提髙孩子的是非判斷力,養成優良的品德,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家庭預防因素具有很強的效力。首先,子女和父母之間存在著特別的紐帶關系,既有血緣上的承繼聯系、感情上的依存關系,還有經濟上的撫養關系、法律上的責任關系。這些都使子女很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管束,即使父母的批評和責備尖銳了一些,子女都能諒解。其次,家庭管理、家庭教育,是從哺乳期開始的,它在孩子心智上留下的烙印,對他日后的成長發展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這便是心理學上講的“先行效應”。所以這種心理上的親密優勢使得家庭在預防青少年犯罪方面十分有效。
錯誤的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犯罪旳產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反之想要去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發生,就要通過良好的家庭教育。而良好的家庭教育又會起到怎么樣的預防作用?筆者進行了如下的分析。
李斯特提出了犯罪原因二元論,即社會因素和個人因素,并且特別重視社會因素。青少年犯罪也是如此,它的產生除了自身的原因還有就是社會上的外來因素,家庭因素就是社會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青少年這個敏感的時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和引導外來的因素對他們個人自身的心理和行為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家庭的教育,是決定青少年走向何方的關鍵所在。如果可以接受正確的良好的指導,則不會輕易地誤入歧途,而這個過程就需要家庭的巨大幫助,家長在其中的作用更是重之又重。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下,青少年在出現問題的時候,可以通過父母的正確指引找到恰當的解決方式,不至于自己誤打誤撞,一步錯步步錯走上一條不歸之路。
二、青少年犯罪預防的途徑——從家庭因素探究
1.從價值觀方面教育子女,預防青少年犯罪
(1)要培養子女正確的價值取向。價值取向是指:某些價值觀成為一定文化所選擇的優勢觀念形態,或為個體所認同并內化為人格結構中的核心部分,就具有評價事物、喚起態度、指引和調節行為的定向功能。因此,要正確培養子女的自我意識,競爭意識和法制意識。
(2)要培養子女的精神層面需求,使之成為健全的人格青少年,正是一個敏感的時期,對他們的需求上的教育,是一項偉大而又艱巨的任務。對子女的需求的教育不應只停留在物質的表面。物質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它們所應托起的、人類所應具有的——精神層面需求。這就要求家長對子女進行教育的時候,多在精神層面下文章,讓子女學會尊重他人和被他人尊重,讓子女從小就把自我的價值實現放在人生目標的首位,而非知識教育子女長大要成為“科學家”、“藝術家”這樣華而不實的空中樓閣。對一名青少年而言,他們更多的是要學會如何奉獻。
2.從道德品質方面教育子女,預防青少年犯罪
(1)以身作則,加強自身道德修養。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提高家長素質是強化家庭教育的基礎。育人要先育己,打鐵先得自身硬,這是最顯而易見的常識,也是最基礎的資本。要教育子女這樣那樣,父母就先要以身作則,為人父母首先要自尊自愛,培養自身良好的道德修養和品格,其次要補充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特別是法律知識的學習尤為重要!知法懂法才不會輕易的去違法犯罪,也可以很好有效地預防青少年犯罪。
(2)注重塑造良好的意識環境。良好的環境,是一個人健康成長的前提和保證。家庭氣氛可以成為青少年犯罪的直接原因,作為父母要給子女營造一份良好和諧的家庭環境,家庭成員要相互尊重,互相體諒,使孩子在這樣和諧的環境之下,養成良好的品行,同時良好的家庭環境,還有助于培養青少年樂觀自信積極向上的性格,這樣可以很好的預防青少年犯罪。
(3)學習科學教育手段,掌握道德教育的一般規律與方法。辦事的方法對于結果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樣要做好青少年的教育工作,科學的教育手段就變得特別重要。這里說的科學,其實就是一個適度的問題:管教過于嚴格,就容易造成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容易讓子女出現抵觸情緒,不利于家長對子女的教育工作的進行,反而還容易引起子女的不滿和反抗,嚴重的就很有可能走向青少年犯罪;管教過于寬松,又會形成一種溺愛的環境,“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在家里孩子就是寶貝,就要百依百順,這樣一來很容易變成嬌生慣養型家庭,給子女太多的呵護讓他們在得不到的時候就會心理上產生不平衡,容易過激的方式處理問題,導致青少年犯罪的產生。
3.從心理健康方面教育子女,預防青少年犯罪
要注重與孩子的溝通溝通是人與人建立關系的一座橋梁,現在有些家長忙于工作,無法與孩子溝通,最多就是過問一下學習成績,而不去查實子女的心理狀況,這樣一來很多的孩子都會養成報喜不報憂的習慣,當真正的“擔憂”出現的時候,才會突然把一堆問題都暴露出來,家長再發現時,常常會措手不及,這時候粗暴的方式就會常常被運用,子女在被忽視后突然遭遇挫折又得不到家長的體諒,很容易造成一種對家長對社會的抵觸情緒,甚至是反抗情緒。久而久之,在一些特殊的社會因素的激化下,青少年極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三、結語
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犯罪最直接、也最為關鍵。國內外研究證明:青少年的早期生活經驗,將深刻影響其一生。家庭是青少年性格、人格培育、成長的第一場所。在家庭里,青少年掌握了最基本的社會生活知識、勞動技能、道德規范和行為習慣等。如果家庭出現問題,無疑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都會產生消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房秀全:論家庭教育與青少年犯罪,《內蒙古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
[2]姚向陽:青少年犯罪問題與家庭教育,載《東方論壇》1999年第3期.
[3]于淑中:家庭教育與青少年犯罪,載《山東公安??茖W校學報》,200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