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樹峰
摘 要:《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是土木建筑專業學習工程造價的重點課程,該課程由于和實際的建筑施工聯系密切,因此有很高的教學意義,近年來,為了提升《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的教學效果,進行了一系列課程教學改革,以培養和提升學生分析和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能力即高職教育的核心所在,學生的實際工程能力得到提升,才能夠在未來的社會崗位上不斷進步,做出貢獻,實現自我價值,本文就《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改革實踐進行相關探索。
關鍵詞: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實踐
“以能力為核心,以就業為導向”可以說是所有高職院校教學的統一標準,高職院校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專業技巧,幫助學生在畢業后的第一時間找到工作,在崗位上不斷加強實踐、提升自我。因此,高職院校的教學一定要緊跟市場需求,積極開展教學改革。隨著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建筑人才的市場需求不斷增長。《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是土木建筑專業學習工程造價的核心內容,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能夠使學生們掌握工程造價文件的編制能力,為企業裴炎造價管理和咨詢的專業對口人才,只有不斷跟隨時代的步伐革新教學模式和手段,才能夠盡快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
一、《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教學現狀和弊端
1.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課程改革之前,高職院校《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都十分單一。長期以來,高職院校一直致力于隨著實際崗位技能需求不斷調整和整合課程的教學內容,但是與此同時,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改善,教學方式長期以傳統的知識點為主導,教學本身的特點使得單一的案例介紹與分析成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做題能力得到提升,卻完全不會在實踐中運用。分部分項工程本身就有相互獨立的特點,如果采取傳統的講課方式,每個知識點無疑很容易被學生吃透,但是各個知識點之間沒有形成相互聯系的脈絡,導致學生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工程形象。
2.實習條件。實習條件較差也是《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教學需要改革的地方。《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的理論性和實踐性都極強,在課堂教學中注重理論知識講解掌握的同時,也必須開展配套的實踐訓練,注重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問題處理能力和崗位職業素養的培養,實現課堂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的結合,這一切的實現需要良好的實習條件作為前提,而實際上現階段的建筑專業實習條件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實訓如果在假設的前提下進行,是無法達到技能訓練的效果的。
3.教學資源。《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的教學資源多數是以案例講解為主,適當配以圖片作為輔助。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的不斷優化,越拉越多的教學資源能夠運用于《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教學中,包括案例、視頻、圖片、課件等形式,但是,現階段高效用于《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教學的主要是案例、圖片和課件,這些都是靜態的,不能生動具體地展現出施工工藝和施工流程,一些施工環節對于沒有實戰經驗的學生來說是十分抽象的,即便有教師在旁一遍又一遍的描述、講解,學生還是無法有直接的印象和概念,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4.師資培訓。教師在《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教學改革中的角色十分重要,但是種種事實表明,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師缺乏夠格的教學能力和實踐經驗,建筑行業專業知識的更新速度十分快捷,很多教師都沒有按照規定及時接受專業知識培訓,對相關政策的前后變化對比摸不清頭腦,這對教學改革的開展是有很大影響的。
5.課程考核。《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的重要性使其被列入考試課程之一,目前各個高職院校普遍將期末考試作為課程考核的主要手段,再加上學生日常出勤上課表現,即可確定課程最終成績。這樣的考核形式使得多數學生開始為了應付考試機械地學習,從而忽視了該學科的實踐性和系統性學習。
二、《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改革實踐探索
1.根據確定好的教學內容選擇教材。教材是一門課程教學的最基礎素材,在一定程度上,教材的質量直接決定了教學效果的好壞。在《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教材的選擇上,必須要先確定好教學的內容和目標,由于不同的省份、地區,不同的高職院校都有不同的教學政策和計劃,教材的發行也大有不同,因此,高職院校開展《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改革時,要注重針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和實踐能力強化,選擇適當的教材。
2.更換傳統教學主體。目前在國內,大部分的教育形式都是教師講述,學生聽講,學生主體的重要性雖然幾經強調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是很難落實,在這方面,可以在課程教學中引入工作頁,從而實現在各個章節的設計中增加學生的自我學習部分,學生在自主尋找學習信息的時候,不知不覺就能夠記住相關知識和信息,達到發揮主體地位的效果。
3.引入行為導向教學,開展實踐教學。實踐教學是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教學改革應當高度重視實踐教學,提升學生職業技能水平。為了使學生達到邊學邊練的目的,課程的時間設計也要根據內容分段分配到學期教學的不同階段,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行為導向教學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選好案例、案例分解、學生分組、布置任務、編制計劃、方案實施、評價階段等環節來實現行為導向法教學。
4.改革課程考核方式。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采取不同的課程考核方式,是課程改革后的重要內容,理論知識的考核采取理論考試和職業技能訓練考核相結合、開卷與閉卷相結合的方式;實踐性教學中采取編寫的預算書內容、質量和答辯相結合的形式,在考察內容和質量的基礎上,用公開答辯和個人答辯相結合的輔助考核形式,來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綜上所述,高等職業教育秉承“以學社為本、就業為向導、以能力為核心”的辦學理念,近年來建筑業的火熱升溫使得建筑人才需求越來越大,培養專業對口的現代化高職院校人才,就必須配以合理的教學改革,一改以往傳統、僵硬的教學方式和方法,結合高校和地區具體教學情況,開展教材的選擇、教學方法的設計、教學內容的確定、課程考核。
參考文獻:
[1] 吳梅芳. 精品課程《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教學探討[J]. 新經濟. 2016(20) .
[2] 郭蓉. 翻轉課堂在高職課堂中的應用——以《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為例[J]. 亞太教育. 2016(20).
[3] 張玉英. 高職院校《建筑工程計量計價》課程改革的探究[J].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