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品
摘 要: 實現教育公平是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途徑。目前,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問題仍舊是阻礙這一目標的主要因素,其已經引起眾多專家與學者的思考與關注。通過對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問題和對策進行研究,旨在推動教育公平的發展,逐步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教學問題。
關鍵詞: 農村留守兒童 學習問題 對策
一、引言
近年來,農村留守兒童這一較為特殊的群體逐步走進公眾的視線。研究發現,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存在多方面的問題,極大影響了農村地區的教育水平,也制約了農村經濟與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因此,重視與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問題不但是現代教育發展必須解決的重點,而且是實現社會全面發展必須應對的問題。基于此,我們對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問題及對策進行研究,以期能夠為相關人士提供有益參考與借鑒。
二、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問題
1.學習資源較少
首先,造成農村留守兒童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城鄉經濟水平差距較大,農村父母不得不常年在外打工。這種現象直接反映了當地的經濟水平相對滯后,從側面彰顯出當地的教育水平落后。在這種背景下,農村留守兒童所在的地域缺乏足夠的經濟支撐,導致當地政府對教育的扶持力度有限。換言之,農村留守兒童進入的學校并沒有足夠優秀的師資力量。這些學校無法對外招收到優秀的教師,年輕的教師不愿意主動進入偏遠的農村支教,導致農村留守兒童擁有的師資力量相對局限。與此同時,當地學校沒有足夠的資金配備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黑板、粉筆和教材成為教師能夠使用的有限的教學資源。
其次,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的經濟情況通常并不樂觀,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所獲得的報酬僅僅能夠維持家庭的基本開支。這就導致農村家長很難為孩子購買更多的書籍,更無力為孩子配備計算機等價格高昂的現代化設備。
基于此,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資源相對較少,即使有部分兒童想利用課余時間主動學習,但其學習資源僅僅局限于教材,這種現狀極大地阻礙了留守兒童的成長與發展。
2.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
農村留守兒童與城鎮兒童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極大的差距。現代教育已經認識到家庭教育對兒童成長的重要影響,兒童所接受的完整教育需要包括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兩個方面。但由農村留守兒童的定義來看,其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一般文化水平不高。農村留守兒童的直接監護人往往是年邁的爺爺奶奶,其文化程度較低,甚至部分人屬于文盲。
在這種背景下,農村留守兒童無法獲得有效的家庭教育。同時,農村留守兒童無法像城鎮兒童一般獲得家庭教師的專業輔導。這就決定了農村留守兒童無法在放學后獲得教師的幫助,其遇到學習上的困難時無法得到及時的解答。
3.農村留守兒童的負面心理
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負面心理是其學習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一方面,由于缺乏父母的關愛,部分農村留守兒童容易產生被輕視的錯誤意識,在青春期產生叛逆的情緒,導致其對父母的安排存在抵觸心理,因此不愿意接受父母的安排而認真學習。另一方面,農村留守兒童的性格相對孤僻,更容易產生自卑等情緒。尤其是在學習方面受到挫折時,農村留守兒童既無法依靠自身的能力快速解決挫折,又會受到其他同學的嘲笑,這對于自尊心較強的農村留守兒童而言是一種極大的打擊。基于此,農村留守兒童容易產生自暴自棄的情緒,進而對學習失去興趣和動力。
三、如何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問題
1.政府加大對農村教育投入
從某種程度來說,造成農村留守兒童學習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城鄉經濟的差距大,農村地區的經濟和教育水平較低,使得農村留守兒童無法獲得更好的教育,導致更多問題的出現。因此,政府需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利用行政、經濟等多種手段進行有效的協調,以此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與資源。首先,政府需要從經濟上扶持農村的進一步發展,充分利用經濟手段和市場的自我調節能力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使農村的教育水平同時得到提升。其次,政府可以適當加大財政投入,給予農村學校一定的財政補助,使其能夠逐步添加和完善教學資源,并吸引優秀教師的加入。同時,政府需要在制度方面進行協調,積極吸引優秀教師前往農村學校任教,提高農村學校的師資水平。最后,政府可以積極組織社會公眾進行募捐,利用社會的力量為農村留守兒童籌集學費,幫助農村學校快速發展,為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提供支撐性力量。
2.以學校教育彌補家庭教育
由于社會經濟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導致其無法在課后獲得專業性的輔導,極大地影響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效率與質量。政府不能在短時間內快速地縮短農村與城市間的差距,無法從家庭教育的角度有效解決留守兒童的學習問題。
基于此,農村學校可以從新的角度進行思考,以學校教育盡量彌補家庭教育。簡單地說,農村學校可以全力推進寄宿制教學體制,尤其是組織留守兒童參與寄宿,并參加學校組織的晚自習。教師可以利用晚自習時間對留守兒童進行輔導,在留守兒童遇到學習中的困難時進行及時的幫助,解決其學習中的疑難問題,以此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問題。
3.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
針對留守兒童的負面心理問題,教師和家長都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平時多與他們溝通,及時發現孩子內心的陰暗面和負面意識,給予其足夠的關愛,使其能夠健康成長與發展。
首先,教師需要成為農村留守兒童的師者、朋友甚至親人,要在某種程度上代替其父母對留守兒童施予關愛。進一步說,教師不但要關注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況,還要關注其生活和心理。當留守兒童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教師需要及時進行開導,讓留守兒童感受到他人對自己的關注,使其帶著感激的心理更認真地對待學習。
其次,常年在外的家長需要更加關注留守兒童。尤其是在青春期,父母需要多與留守兒童進行溝通,及時全面地了解他們的想法,消除社會上存在的讀書無用論等負面意識對其的侵蝕。
通過更有針對性的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才能更加健康,才能逐步擺脫自卑、自閉等負面情緒的侵蝕,進而更自信陽光地生活與學習。
四、結語
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問題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它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我們應盡一切力量通過家庭、學校和社會各方面的努力,互相配合,積極應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中的突出問題,并通過實踐提出對策,以此逐步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問題,幫助農村留守兒童更好地成長。
參考文獻:
[1]馬雪琴.農村留守兒童學習問題的成因與對策研究[J].課程教學研究,2014(09).
[2]王小聰.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問題及其對策研究——以江西省于都縣為例[D].云南師范大學,2007.
[3]鄒麗麗,李靜,郁大海.農村留守兒童學習現狀與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