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華
摘要:“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以教定學的被動教學模式,創造了以學定教、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學習模式。通過實踐發現“任務驅動”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及與他人協作的能力。基于任務的學習是近年來受到廣泛重視的一種教學方式,尤其在中職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應用更為普遍。
關鍵詞:任務驅動;設計任務;學科整合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6)08-0092-02
在“任務驅動”教學中,教學要求的落實,教學目標的實現,都體現在每一個具體的任務之中,因而任務的設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們在進行任務設計時,要充分關注其他學科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情況,加強與其他學科的橫向聯系,實現課程整合。這樣的好處是使學生體會到信息技術課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緊密聯系,使任務具有親切感,同時,也會引導學生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工具,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反過來促進信息技術的提高,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一、什么是“任務驅動”式教學法
所謂“任務驅動”就是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構建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要求“任務”的目標性和教學情境的創建,使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
這種方法對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等有著獨特的優勢,因而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被廣泛采用。在“任務驅動”教學中,教學要求的落實,教學目標的實現,都體現在每一個具體的任務之中,因而任務的確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為什么要基于學科整合思想的角度設計任務
如果把信息技術這門課孤立地進行教學,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任務的設計還應盡量使本學科與其他學科相聯系,與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聯系,與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相聯系,走課程整合之路。將信息技術既作為意識、觀念,又作為內容、方法和手段,融于學科教學之中的理論與實踐。在如此條件下如何從學科整合的思想下進行任務設計成為關鍵之處。
案例1:在學習“復制、剪切、粘貼”這一知識點時,就要避免讓學生把一些毫不相關的內容剪來帖去,這樣的任務只會讓學生感覺無聊,很難從中得到啟示,因此,設計的基本任務中需要學生修改的文章就可以從學生學過的課文中選取。
三、教師如何設計任務
1任務的設計目標明確、具備可操作性
設計的任務要針對教學的目標。教師要認真分析教學目標,將教學目標巧妙地蘊含到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中,通過讓學生去完成一個包含一定具體知識或能力訓練的實際任務,從而達到某個教學目標。
任務只是達到目標的手段,切不可為了追求任務的完美而偏離教學的目標。要根據教學總目標,結合所學習的內容,按照“從大到小、逐步細分”的思路,分層次、分階段、分課時地把總目標分解為一個一個的知識模塊,并使每一個模塊對應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當學生完成這一個一個的任務后,教學目標也就順利地實現了。
2設計任務的難度要適度,充分考慮學生學科知識水平的差異
在任務驅動教學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因材施教。任何時候學生之間都存在著差異,因此,教師在進行任務設計時,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學生因來自不同的學校,同時他們在各個學科之間掌握的知識水平也存在差異。因此,教師設計任務時應面向全體學生,所涉及的其他學科要求掌握的知識應該適中,切不可在設計的任務出現學生必須掌握其他學科難度的知識才能完成的情況,如下面的案例。
案例2:在培養學生利用互聯網獲取信息的能力的一節課上。設計的任務為:學生在電腦畫一個國旗的簡筆畫。
首先讓學生們說一說國旗圖案的特點,學生都能很容易地說出:五星紅旗,有一個大五角星和四個小五角星,但是普遍不知道小五星各有一個角對著大五角星中心。然后讓學生利用搜索引擎去查找關于國旗的相關特點。而有的學生只知道一個搜索引擎,在上面找不到相關的資料;有的學生輸入的關鍵字不合適,也找不到;甚至有的學生還會遇到打不出想要的字、找不到瀏覽器的地址欄等一些常識性的問題,筆者通過個別輔導、互相交流等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協作學習,使他們很容易就掌握了網上收集信息的基本技能,這樣的學習形式經常出現在課堂上,對學生良好信息素養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上面的案例對美術的要求不高,而且對學生畫出來國旗也基本沒有美術方面的要求,因此,學生們基本都可以做到,而實際的教學的目標卻是培養學生利用互聯網獲取信息的能力。
3要務求實效
“任務驅動”教學法中基于學科整合思想的任務設計
不要搞花架子,不要把信息技術生搬硬套其他學科中去。任務的設計必須突出計算機最具的魅力,集圖、文、音、像、畫、照片等功能于一體,及其信息量大、計算速度快、傳遞快的優越性。
案例3:在熟悉Excel公式的中一節課中。任務設計為如何快速地計算數學課本上的一條計算平均分的小題目。首先讓學生分成小組討論,學生們說述自己所想到辦法。各小組都能很容易地說出:用紙筆計算,使用計算機上計數器計算,還有在Excel中先計算等。然后讓各小組利用各自的方法去計算一次,然后匯總起來總結對比一下各辦法的優劣。并逐步地讓學生感受到Excel的各種公式并介紹其使用方法,讓學生們分組計算數學課上一些常見的小計算題。而有的學生只知道公式不懂公式的含義,在公式里不知道合適的格式;有的學生輸入的公式不合適得不到想要的結果;甚至有的學生還會遇到不會如何開始使用公式、找不到公式作用入口等一些常識性的問題。筆者通過個別輔導、互相交流等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協作學習,使他們很容易就掌握了Excel公式的基本技能。
在上面的案例中并不一刀切地摒棄傳統的數學方法,并且講究實效性突出了信息技術信息量大、計算速度快的特點。讓學生很容易地被這樣一個數學的任務驅動起來自主性學習信息技術知識。
總之,在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教學時,要重視從學科整合的角度去設計任務。好的任務不僅起到良好的“驅動”作用,也會引導學生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工具,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反過來促進信息技術的提高,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艾奉平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電化教育,2001(09)
[2]章慧敏,傅德榮信息素養與信息技術教育[J]中國電化教育,2001(09)
[3]鐘志賢,萬士杰初探網絡環境下的教學[J]翠園教科研,第三期
[4]王雅坤多媒體技術在教學實踐中的意義及應用[J]廣東省科技信息,2013(28)
責任編輯 何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