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實中
摘 要: 文章從鄉土地理課程資源應用于初中地理教學的意義及方法出發,闡述二者結合的意義及路徑,對于理論研究和實踐教學具有重大意義,希望借此引起對鄉土地理資源的重視,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我國教育事業和地理事業的進步。
關鍵詞: 鄉土地理 課程資源 初中地理 教學方法
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對地理的喜愛與理解是初中地理教學的最重要目的,為達到此目的,需要完善教學方法,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對學生學習地理、研究地理意義重大,日后必將成為初中地理教學的必備資源,學生亦能從中受益匪淺。
一、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對于初中地理教學的益處
1.鄉土地理課程資源的主要內容介紹。鄉土地理課程資源指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地理現象、事物等,對于地理學習極為重要,尤其對于初中地理這種奠基性強,與生活緊密相關的課程而言,鄉土地理課程資源猶如最好的教科書和校練場,地形地勢、天氣變換,季風洋流等,都能有較為直觀的感受,初中生剛剛進入地理學習,基礎概念冗雜,且未深入學習,難免枯燥乏味,鄉土地理給予學子自然的感知環境,創造天然的實驗場。地理本就是需要實踐的課程,鄉土地理資源有復雜的地形,一些地質構造能直觀呈現,從天氣分析大氣運動,從晝夜變換感受太陽運動等。
2.在實踐中理解、鞏固理論,強化教學目標。作為一門實踐性基礎學科,初中地理并不涉及大量理論研究,其教學目的在于使學生對基礎性概念有所了解,對一些地理現象有所認識并能夠結合所學分析其原因,將所學知識與現實地理現象相連接。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就是一個實踐場所,立體生動地將書本知識展示在學生面前,由于其是由多種因素作用而成的,以此作為初中地理課程學習的資料,對于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等實踐能力具有極大的作用,地理學習不能紙上談兵,不深入實踐無法真正對地理形成真正系統而細致的認識,這也是鄉土地理資源對于初中地理課程來說必不可少的原因,二者的結合才能提高學生能力,實現教學目標。只有親身體會才能鞏固知識,透徹理解原理與現象。
3.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于地理學習來說,興趣是最重要的老師,初中學生正處于對世界充滿探索精神的時期,一切未知的事都容易吸引其注意,而課本卻并不受其喜歡,至少相對而言興趣不濃厚,單一對其灌輸學理與知識,容易適得其反,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鄉土地理課程資源的引入恰巧解決了這個問題,告別枯燥的單向式接收,能夠以自身興趣為著手點,自動探索地理奧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增強學生對地理的認同感,從而激發學習動力,引導學生對世界形成科學的認識,杜絕知識無用論等消極思想,積極面對人生,體會自身價值所在,感知到自己與世界的聯系,對世界具有價值,這種心理認同感是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引導,對學生終身均有益處。
二、初中地理如何利用鄉土地理課程資源
1.以案例促進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如何引入鄉土地理資源,使其進入初中地理課堂?首先,在教學中引入案例進行說明與講解,例如,在地形地勢介紹一章中,對于平原、高原、山巒、谷底各種復雜的地形,僅依靠教師的口頭表述和平面展示,是很難使學生真正了解各種地形的構造和還原到現實世界的,這個時候,利用學生平時所見進行學習,就能夠省略許多冗雜的描述,再如學習天氣、氣象時,如果能夠對平時的天氣、氣象與課本進行對比,更能使學生了解其表現及成因。地理更多的是對自然界的研究,自然地理需要學生親近鄉土,充分利用鄉土資源,土壤、地質等的直觀呈現,各種石頭的成因及其特性,在生活中已經有了認識,如果能夠將這些認識與書本對應,則二者就能協調融合。
2.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充分利用鄉土地理。動手能力是檢驗地理學習成果、加強知識理解運用、增強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途徑,組織教學實踐,能夠有效利用鄉土資源進行地理學習,研究大氣運動時,對城市的熱島效應進行研究,組織學生在城市及其周邊設置觀測點,定時進行溫度測量和風向研究,通過對地面的溫度及風向研究印證城市熱島效應,還可以組織對湖水周圍及其外圍地區溫度比較研究水的吸熱作用,能夠在峽谷地區開展峽谷效應的研究,對于濕地等對氣候的影響等也可以開展實踐調研活動。總之,要利用所學知識,確定具體的研究課題,開展實踐活動,充分利用鄉土資源中匯集的各種地理現象及特征,對所學知識進行印證或者進一步拓展研究,如此便能利用鄉土資源對初中地理教學真正起到強化教學目的的作用。
3.分小組展開研究性活動,鍛煉思維。一個人的智慧終究有限,眾人拾柴火焰高,在利用鄉土資源的過程中,分小組開展研究性活動,確定研究主題,例如,學生可以研究云霞的成因,朝霞、晚霞與天氣,與大氣折射等的關系,模擬實驗進行研究,或者創建地球運動模型,模擬其自轉、公轉、地球的晝夜變化,這種研究可以是對已知知識的模擬分析,也可以是對未知板塊的大膽假設,總之,在鄉土中發現、研究,培養地理學習的方法、路徑,集眾人智慧進行學習,這種研究性學習對于團隊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養具有極大意義。如研究地理環境對人的生活習性的影響,就是一項極具意義,也具有樂趣的研究性課題,鄉土資源與地理學習的研究性活動結合,需要具有可研究性和值得研究性。
筆者以自身研究和大量資料為依據,撰寫了本篇文章,旨在促進初中地理教學的發展,充分利用鄉土地理資源。案例、實踐、研究性活動等形式,是地理課堂的調味劑,也是點睛之筆,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是初中地理教學改革的作用方法。
參考文獻:
[1]張碧秋.初中地理教學中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利用研究[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2014,(03).
[2]庾春花.延邊地區初中鄉土地理課程資源開發現狀及對策研究[J].延邊大學學報,2012,(02).
[3]張勛.新課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學課程資源與鄉土資源的整合及應用研究[J].魯東大學學報,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