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潤青
摘 要:面對二期課改這樣的政策和讓學生減負的呼聲,我們一線教師的壓力越來越大,對我們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我們如何能讓學生輕松愉悅地學習,并且還能學到東西。本文從教材、學生兩個核心入手,談談我們教師可以怎么做并做得高效。
關鍵詞:教材;學生;方法;高校課堂;愉悅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205-02
我們每個教師心中的課堂都是希望學生有最大的收獲,教學三維目標能最大化的達成。所以在備課中我們心中的課堂環節如下:
課堂的主線和細節:
這樣的設計是很完整但如何讓
讀什么:一是標題,二是內容
1、讀標題是前提,標題是一節課或一單元內容的主題,文字雖少,但卻是教學內容的最集中體現,也是一課的靈魂所在。標題中的關鍵字,要逐字分析。不能正確把握標題,老師的授課可能就會像寫作文一樣,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如《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性質》,首先研究的基本圖形是線段的垂直平分線,而且研究是這條線的性質。
2、讀內容:具體到每一課,首先要看,都有哪些內容,每點內容有幾個層次。再看虛線框部分,設計了什么樣的活動?提出了什么問題?為什么這么設計為什么這么問?用意何在?可以刪除或修改嗎?
怎么讀:
1、讀標題要講究順序,由大到小,由宏觀到微觀。從單元-章-課-題。把握好這種順序,才有可能正確理解所講內容在教學中的地位,把握教學側重點和層次。
2、讀學生:通過預學習學生已經學到了什么,有哪些內容不用贅述了。或者哪些內容可以通過檢測進而總結得到結論。
重讀教材
何時需要重審教材?
1、學生反復出錯時
課例:預初時《有理數的加減法》
發現問題:大量學生反復因為符號問題出錯。
教材歸因:因為引入負數,學生對負數的前面的性質符號“-”(負號)和運算符號的“-”(減號)產生混亂,進而產生大量符號錯誤。
教材重審:引入“代數和”的概念,進而要求學生按代數和的讀法來讀題,理順運算符號對性質符號的干擾,形成符號的統一性,進而提高了計算的清晰度.
舉例說明:(1)-3+1-4-3
(2)80+(-20)-30+100-(-32)
=80-20-30+100+32
調整效果:大幅度提高準確率,并且對混合運算及其后續的式的運算和方程、不等式等計算的基本功都發揮著比較正面的作用。
2、學生特別混亂時
課例:初三時《垂徑定理及其5個推論》
發現問題:多數學生初學后,非常混亂,即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一個定理和五個推論,更無法用幾何語言呈現出條件和結論,感覺學了猶如沒學似的。
教材歸因:一個定理五個推論的產生非常零碎,定理及其推論的驗證過程沒有形成系統,并且內容太多,沒有從本質上理清吃透,進而學生無法形成認知的系統性和思維的深刻性。
教材重審:通過再閱讀和審視,形成更為精準的認知即
關于垂徑定理及其推論的內容歸結為一句話:
在1“過圓心”,2“垂直于弦”,3“平分弦”,4“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中知“二”推“二”,同時所有的推導過程的本質其實就是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進而又由此感受到了這部分知識的常作輔助線為連接半徑和作弦心距,也可以升華為圓的問題其實本質不是圓的問題,走出來其實就是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問題。
調整效果:在知識、方法、能力這一塊全面突破。
3、學生心存疑惑時
課例:初三時《銳角三角比》
問題呈現:初步學習銳角三角比這一張,學生尤其是優生總是漫不經心,問其原因,都說是這一章很簡單,不就是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一個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事兒,以前就學的妥妥的,現在只是一種重復,最多把結論進行了記憶,沒有什么思維含量,提不起勁。
重審教材:發現教材上這一章是跟在相似三角形之后的,而且概念的進入就是由直角三角形的一個銳角確定,則直角三角形的相似就存在,則進一步的對應邊之比就確定,從而產生了銳角三角比的系列概念。
問題解決:通過重審教材我們不難發現,正是由于這樣的關聯性,就暗示了我們事實上銳角三角比是對相似三角形的補充和升華,尤其是對直角三角形相似更為靈活的重新認知。學生尤其是優生在以后解題過程中,在大量混亂的相似直角三角形背景中,證明直角三角形相似即麻煩又笨重甚至還混亂和無法順利推進,但是如果變換一種理念,用在直角三角形的背景下,銳角等則它的銳角三角比都等,進而通過角的靈動帶動邊之比進而快速變換。 調整效果:學生思維的流暢性和靈活性大幅度提高,問題有時也變得簡潔和清晰。
思方法 我還可以做什么,怎么做
1、板書
數學課堂的板書能留下點什么,留給學生點什么?(新課、復習課、試卷講評課)
2、課前的準備(充分備好每一節課)
3、課后的跟進(課后的整理)
我期望的狀態:研讀教材、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提高自我,爭取做到課堂各環節的無痕和靈活,課堂絕大部分學生是愉悅的高效的滿足的。課后學生是有意愿的做作業有成就的結束作業,有欲望的拓展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