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雪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想象思維,將抽象語文知識具體化,讓語文教學更加深度有趣。基于此,本文探討了初中語文情境教學的實施,以期把語文知識融入到讓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之中,使學生達到心領神會的境界。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境教學;音樂;多媒體;生活;表演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097-01
情境教學就是通過創設與教學內容相符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入情入境,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與情感共鳴,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提升教學效率與效果的同時,促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塑造健全的人格。初中語文的每篇課文都蘊涵著豐富的思想感情、生活氣息、人物性格,有利于創設出生動而形象的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感受與領悟語文知識。因此,初中語文教學要求語文教師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情緒、情感體驗、美感等方面擺放在教學應有的位置上,以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基礎,創設相應具體的教學情境。充分調動課堂中的各種教學積極因素,高效地、愉悅地完成教學任務。
一、利用優美的音樂渲染情境
實際上,文學與音樂同作為情感的藝術,實有其相通之處,若能在導入新課或朗讀時,配上一段適宜的音樂作為背景,無疑將調動學生的情感,使靜態的文字變得鮮活起來,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去體會文本。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創設吻合文本情感基調的音樂情境,讓音樂抒情,渲染情境,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觸動學生的想象,讓文本的意境在音樂中得到升華。如《天凈沙·秋思》的教學中,其難點就在于如何讓學生在寥寥數語中,體味游子的孤苦離情。由于中國的傳統音樂與古典詩詞尤為契合,因此,我就給學生播放古箏選曲中的《秋日情思》,在凄涼婉轉的音樂中,我讓學生進入詩的意境,去想象作者佇立在清澈的溪水之畔,殘陽如血,滿目秋色,一股人生命運的蒼涼之感不禁涌上心頭……從學生沉醉而凝重的表情可知,音樂已憑其獨特的感染力使課堂盈滿了悲思愁緒的氣氛,使學生自然體會詩句的妙處,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再現情境
多媒體技術具有聲情并茂、視聽交融、動靜交錯、感染力強的特點,便于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視頻展示創設形象情境,不但課文內容形象化,有利于學生的理解與掌握,而且具有較強的可調控性、可復現性和可重復利用性。如學習有關自然景物的文章,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向學生展示具體景觀,這樣可讓學生更易理解其具體特征。如學習《三峽》時,我們用多媒體播放《三峽風光》,再現山峰的高峻,碧水的清澈,江流的洶涌湍急,等等。這樣的情境便直接展現在學生面前。再結合背景資料,反復朗讀課文,展開想象,讓學生創造性地描述三峽四季的景象,既提高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又陶冶了學生的思想情操,培養了學生熱愛祖國山水之情。
三、創設貼近真實生活的情境
語文大多源于作者對生活的感悟,盡顯人生百態,可謂語文處處含生活,生活處處有語文。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的生活資源,以學生的生活認知為出發點,創設貼近真實生活的情境,以啟發學生的自我情感認知,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去體驗情境,以增進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根據語文知識思考生活,并學會將語文知識應用于生活。如在《最苦與最樂》的教學中,若以文論文,學生僅會單純地記住負責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盡責是人生最大的快樂,卻不懂得反思生活中的責任問題。因此,為了調動學生與責任相關的生活體驗,我就先舉例講述生活中的責任,如借同學錢后還錢的責任、受人恩惠后感恩的責任、完成學習任務的責任、完成父母托付的責任等,然后再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生活中的負責之苦、盡責之樂,而學生也在不斷的訴說與回味中,自覺地將思維的觸角引向文中所傳達的“人生當勇于負責任,而不能逃避責任”的主題,從而既加深了對文本的現實理解,又樹立了正確的“責任觀”。
四、利用角色表演體會情境
學生表演課文內容,就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思考、參與、表現的實踐機會,讓學生表演、扮演角色,增添教學情趣。表演和扮演是理解和表達語文內容的實踐活動,表演的越成功,越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學習《皇帝的新裝》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分別根據皇帝、騙子、老大臣、小孩子的口吻來模仿,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再比如在教學《核舟記》時,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表演船頭和船尾兩部分內容,讓學生自行組織人選和道具。表演任務開始前,學生熱情高漲,學生惟妙惟肖的表演給課堂增添了無形的魅力。學生模仿課文,帶著高高的自制的紙帽,嘴上粘貼著自制的胡須,手臂上也戴著珠鏈,擺著造型,很是形象,還原了課文內容。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根據造型對照課文,加深學生的理解,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氣氛中接受了知識、感受了歡樂,激發了學習興趣。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資源,借助音樂、多媒體技術、生活、表演等方式來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關注與興趣,方能以境生情,以境動情,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將知識內化,化為己用。同時,教師無論創設何種情境,都應以情感為紐帶,以思想為核心,讓知識傳遞伴隨著濃烈的情感,真正抵達學生心靈,才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振動思維的翅膀,在知識的廣闊天空中自由飛翔,盡情感受語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