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銳
摘 要:校企合作是中等職業學校實現與市場接軌,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舉措。從2012年開始,重慶市黔江區民族職業教育中心與重慶正陽工業園區的樂爾佳機械有限公司積極探尋校企深度合作下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文章詳細論述了數控技術應用專業“訂單培養”校企合作的過程、取得的成果和積累的經驗。
關鍵詞:中職;數控技術;“訂單培養”;校企合作
所謂“訂單培養”,就是企業依據自身發展的需要,與學校協商并簽訂人才培養協議,由雙方共同確定學生的培養方案、構建課程體系、開展管理工作、組織考核上崗等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的辦學模式。“訂單培養”是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中形成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指職業學校、用人單位和學生在校期間簽訂“用人訂單”,校企間人才共育,資源共享,實現“招生即招工、畢業即就業”的產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訂單培養”校企合作的過程
(1)行業企業調研。為使數控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凸現職業教育的針對性、實踐性和先進性,與行業企業需求實現“零距離”對接,對與專業聯系緊密的機械企業進行了調研,全面了解了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企業用人需求、崗位從業人員情況和中職畢業生情況等。通過數據分析,結合學校專業優勢,尋求合作企業。
(2)簽訂訂單合作協議書。通過和企業進行深度校企合作洽談,充分協商,學校與企業工學結合,簽訂訂單人才培養校企合作協議書。共同確定培養學生的數目、目標、時間、過程及校企雙方的責任權利及合作目標。
(3)組建訂單班。學校和企業共同組建校企領導小組,制訂“訂單培養”人才方案、教學計劃、考核評定辦法等。校企共同對學生進行挑選,組建訂單班,舉行開班儀式,由企業對訂單班進行授牌。
(4)組織實施教學計劃。充分利用校企雙方教育資源,實現資源共享、人才共育,共同指導學生實訓實習,形成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合作機制。
二、主要成效
(1)專業人才素質整體提升。訂單式人才培養推行了工學結合,突出了能力培養,實現了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實現產教結合的職業教育理念,人才培養實現了“零距離上崗”,從根本上體現了職業教育的針對性,學生進入企業能很快完成從學生到員工的角色轉變,縮短了員工的成長周期,專業人才素質得到了整體提升。
(2)企業得到發展。“樂爾佳班”學生進入企業后很快成為企業的技術骨干,為企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新員工的成長周期縮短,節約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同時,“訂單培養”的學生進入企業后,零距離上崗,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業的生產力,加快了企業發展的步伐。企業在參與人才共育的過程中,技術骨干的教學能力得到了增強,在和學校教師進行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共同探討企業產品的技術問題,促成了企業技術骨干綜合素質的提高,為企業的發展增添了動力。“訂單培養”人才讓專業人才更好地融入企業,企業得到了發展。
(3)教師素質整體提升。專業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踐,進一步熟悉了企業生產崗的技能,練就了過硬的技能,并不斷和企業技術骨干交流,研究新產品、新技術,同時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提升教研教改的能力。
三、體會與思考
(1)“訂單培養”實現校企雙贏。訂單人才培養模式是典型的產教結合的職業教育形式,有利于整合社會優質教育資源,開展校企互動,充分發揮職業學校服務地方經濟的功能。同時能調動學校和企業的積極性,有針對性地在人才培養方面實現學校和企業的雙贏。
(2)培養類型單一。校企合作的過程中由于政府的積極倡導與國家現實的措施不完全對稱等,使得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推廣受到一定影響;同時,目前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中,僅僅把培養目標停留在一個企業上,容易造成一味迎合企業的要求而忽視自身規律,忽視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局限了學生的持續發展能力、換崗能力。在訂單人才培養的實施過程中,需要正確處理好企業培養人才與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關系,要把學生培養成一名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 彬.論我國中等職業教育中的校企合作——以眉山職業技術學院中專部酒店服務與管理專業為個案[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2.
[2]顏鴻填.中等職業學校“訂單式”人才培養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 2011.
(作者單位:重慶市黔江區民族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