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闡述了泰國中學生漢語教學的現狀和問題,接著指出游戲原則在泰國中學生漢語教學的必要性,最后從詞匯教學方面具體闡述了游戲原則在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游戲原則;泰國中學生;詞匯教學;興趣;課堂教學
在今天這個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漢語已逐漸成為一門全世界正在積極學習的主流語言之一。它的重要性,是一種綜合國力增強的表現,同時也是強大文化影響力的折射。在對外漢語教學領域,詞匯教學越來越得到大家的重視。周祖漠曾說過“詞匯教學是要貫穿全部教程里的,要有系統有計劃地加以布置,在教發音和會話的時候就可以教很多詞匯。”詞匯是遣詞造句的基礎,如果沒有詞匯,語音、語法無從談起。
一、泰國中學生漢語教學的現狀和問題
過去很多對外漢語教師習慣于運用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施教,其課堂一般的程序是:先讀生詞,并逐一解釋;再讀課文,逐句解釋,講解語法點;最后做練習鞏固。但盡管教師全心竭力地教授詞匯和句型,學生卻只是機械模仿和被動接受。實際教學中,不少漢語教師采用了游戲運用到詞匯教學中,但游戲形式如果與學生的實際的情況不符(比如泰國學生的年齡、個性氣質以及受教育程度和知識水平等等),非但不能激發學生興趣,反而會影響了教學的順利進行。一個零起點的泰國中學班級,教學對象的漢語表達能力雖然不強,但這并不影響他們的思維能力。有些教師教學生唱歌、講故事,也是幼兒階段的益智故事,中學生勢必會感到幼稚可笑,甚至反感,那就與教學目的背道而馳了。
因此,在教學中應全面考慮到教學對象的特點,在此基礎上,確定與之相適應的寓教于樂的游戲形式。
二、游戲原則在泰國中學生漢語教學的必要性
(一)設計的教學環節和游戲要結合泰國中學生的特點
在這個年齡階段屬于介于兒童和成年人之間的學習者。泰國中學生中的初中生,年紀較小點,一般比較活潑好動,回答問題踴躍,喜歡小獎品;到了高中階段,普遍個性開始彰顯,有面子觀念,回答問題也不會那么積極,因此,教師應思考如何巧妙地使用游戲調動泰國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過于簡單,又要避免太繁復,才能保證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二)合理安排游戲環節使泰國學生活躍氣氛,輕松接受新知
泰國中學生課業雖然負擔沒有中國學生重,但每天吸收的信息量依然很大,大腦易疲勞,造成保持率低,遺忘快的現象。因此教師在漢語詞匯教學時,應根據單元主題,結合泰國中學生的特點做出總體設計,科學安排教學各環節,循序漸進地穿插游戲進行教學,才能保證活動順利展開。教師在整個游戲教學中應起主導作用,既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又是組織者和參與者,其主導作用貫穿始終。
三、在對泰中學生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在詞匯教學中,用游戲的形式將詞語展示出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泰國中學生初次接觸漢語,首先一定要選擇和他們有密切關系的詞語進行教學,這樣他們才有學習的積極性。下面介紹一些根據不同詞匯教學內容對應的具體游戲方法和技巧:
(一)教授人體部位的名稱“頭、眼睛、眉毛、鼻子、耳朵、嘴”等,可以采用游戲的方法。上課時,先簡單教授,接著全體起立隨著老師的口令一起做動作,重復幾次以后,可進行男女生比賽,也可以讓一些同學上來表演,老師下指令,學生做動作,其他學生給予糾正。當老師的指令越來越快,學生開始手忙腳亂,但是就在大家的嬉笑聲中,同學們的反應也逐漸加快了,最終每個人都能夠找到準確位置。另外,還可以在黑板上畫出空白頭像,讓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去畫五官和四肢,當然剛開始時總是鬧出五官錯位的笑話,但糾正以后學生的印象特別深刻。
(二)學習數字時,可以訓練學生“快速反應”。先訓練學生1-10的數字,在配合手勢,老師出手勢,學生反應說出數字;接著加大難度,1-100的數字,還是老師快速做出手勢,學生說數字;再接著用100內的加減法,學生快速反應答案,并用漢語報出數字答案。這個特別適合泰國初中、高一的學生。
(三)在學習詞語時,可以利用卡片和實物配合教學。比如學習表示文具的一些詞語,我們最好使用學生的物品進行形象的演示。泰國學生很喜歡涂涂畫畫,上課時可以發給學生一張紙,上面寫上所學過的詞語,然后讓學生畫出相應的物品,涂上老師規定的顏色。在繪畫的過程中,他們把詞語與具體的事物、形象的色彩結合起來,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逐漸地能夠正確運用。也或者讓他們涂上顏色,一個個輪流起來說。
(四)點名游戲。這個游戲特別適合小班的泰國中學生的課堂詞匯教學。首先針對主題單元里的詞,分別給學生“命名”,并給學生發放詞及拼音的卡片,可迅速抓住學生注意力,接著教師用新名字進行全班點名,學生在聽到自己名字后舉手并應答“到”。點名時,教師可先點平時反應快的學生(如“學校”),在“學校”舉手應答后,其他學生馬上就會理解教師的要求,也做出反應。點名的節奏可由慢到快,頭幾輪可配合相應圖片滾動,增強視覺刺激,強化記憶。如是大班教學,也可采取分組合作、競賽、甚至對輸掉游戲一方實施的小小“懲罰”,此游戲對復習所學高頻詞匯很有效果,能幫助學生加深詞匯記憶,達到鞏固與提高的教學目的。
(五)合作游戲。合作是學生開展有效學習、實現真正交際性交流的重要途徑。傳統的零起點課堂,學生間的合作常常是學生間根據課文分角色朗讀或復述。這種操練,因合作雙方交流的是對方已知的內容,形式單一、缺乏有效信息溝通,不能達到真正交際性交流的效果。但是,當教師重新設計對話,變“已知”為“未知”,添加趣味性元素,就能設置一個促進交流的“信息差”,學生將不再是機械地朗讀課文對話,而是急切地需要傾聽對方的信息,方能做出反應。此時,真正的交流出現,語言實際操練的目的也在游戲合作中實現。此游戲適合高年級學生的課堂詞匯教學。
總之,對于泰國中學生,由于他們注意力集中有限,性格大多活潑好動,如果不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一味機械地灌輸,會使他們產生畏懼心理或厭煩情緒,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因此,在對泰國中學生進行詞匯教學時,應該堅持采用寓教于樂的游戲原則,使他們在玩中學,保持學習的興趣,而且可在游戲中進行中泰詞匯文化對比,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孫德金.對外漢語詞匯及詞匯教學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2]周小兵.對外漢語教學導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3]楊寄洲、崔永華.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技巧[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7.
[4]孟國.趣味性原則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作用和地位[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5(06).
[5]劉紅梅.談游戲原則在韓國小學生漢語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2010(09).
作者簡介:雷真真(1983~),女,湖南永州人,碩士,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