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堅+熊海州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田野調查、數理統計、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對熱帶海洋體育旅游資源開發進行探討。結果顯示:熱帶海洋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缺乏整體規劃;熱帶海洋體育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生態保護措施不力;熱帶海洋體育旅游資源價值實現效率低。結論:在生態平衡的條件下利用自然資源和政策優勢合理開發熱帶海洋體育旅游;優化體育旅游產業結構,完善體育旅游產業研究新體系;拓展國際體育旅游發展空間,建立資源共享體系,深化熱帶海洋體育旅游資源價值高效發展。
[關鍵詞]熱帶海洋;體育旅游;資源開發;價值實現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4.238
海南省地處我國最南端,四面環海,具有明顯的熱帶雨林季風氣候,擁有豐富的熱帶海洋資源,海岸線長1800多公里,占全國2/3的海洋資源。海南雖然地處熱帶,但有熱帶季風、海洋和大面積的熱帶雨林調節,四季如春,氣候宜人,平均氣溫22℃~25℃。海南島擁有30多個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漢等族。海南被列為國際旅游島以來,旅游業得到快速發展,相關產業得到提升,區域經濟得到快速增長,許多大型國際國內體育賽事在海南舉行,國際帆船帆板、國際沖浪、國際龍舟、國際馬拉松、國際自行車等賽事已經成為了常態化。水上運動項目的增加為海洋體育旅游資源開發提供了更多的空間,將海洋體育旅游資源有序開發不但可以拓展旅游項目,豐富人們感受大自然情趣的內容,而且可以使自然資源轉化為經濟價值,使自然資源得到有效利用。
1 熱帶海洋體育旅游資源開發優勢
1.1 熱帶海洋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的政策優勢
海南擁有極其豐富的、中國獨有的熱帶海島旅游資源,海水、陽光、沙灘、森林、溫泉、熱帶物產、少數民族風情等。2010年1月4日國務院正式出臺《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將“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旅游度假勝地”。2014年10月20日國務院公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把體育產業作為綠色產業、朝陽產業培育扶持,破除行業壁壘、掃清政策障礙。
這兩個文件精神為海南體育旅游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有利于熱帶海洋體育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體育旅游是體育與旅游交叉融合而產生的新型產業,吸引人們參與感受體育活動和大自然情趣的一種新的旅游形式。2001年世界旅游組織統計,每4位旅游者就有1位在出游時參與體育旅游,全世界體育旅游收入已高達8000億美元,占旅游總收入的20%,每年還在以6.8%的速度增長。
1.2 熱帶海洋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的自然優勢
熱帶體育旅游資源是在熱帶區域的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凡能對旅游者產生體育旅游吸引力,可以為體育旅游業開發利用,并可產生健康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各種事物的總和。熱帶海洋體育旅游主要是在熱帶區域利用海洋資源以參與、欣賞、觀看海上休閑健身項目為內容的旅行游覽活動。
熱帶體育旅游具有資源特異性、非季節性、可重復性、專業性、參與性、健身性等特征。海南以其獨有的熱帶氣候特征、熱帶海洋島嶼、熱帶地質地貌、熱帶原始雨林和唯一的黎族風情占據了我國熱帶區位優勢,同時,也衍生出了眾多的熱帶體育旅游資源。
海南山地型資源有199項,占總數的38.9%。海域型資源有93項,占總數的18.2%。濱海類型有71項資源,島嶼22項,山嶺75項,峽谷21項,瀑布13項,奇石異洞28項,地質景觀7項,河流154條,湖泊24項,溫泉17項,熱帶雨林15項,動物保護區13項,自然保護區82項。海南所轄海域面積近300萬平方公里,占全國海域面積的2/3,在尚未開發南沙群島、西沙群島遠海旅游的背景下,濱海是海南最吸引旅游者之處。陽光(sun)、海洋(sea)、沙灘(sends)有避寒、消暑、覽勝、探秘、光浴和休閑健身的功能。可以開展眾多的游泳、橫渡、潛水、垂釣、帆船、帆板、沖浪、傘降、劃板、游艇、摩托艇、沙灘球類項目。
2 熱帶海洋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現狀
2.1 熱帶海洋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缺乏整體規劃
我國富有較為廣闊的熱帶海洋資源,開發海洋體育旅游具有較大的經濟價值,能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在濱海區域發展水上運動項目既可以滿足游客的需求,又可以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可以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還可以促進旅游業的發展和相關服務業的開發,使海洋資源得到經濟價值的轉化,體育旅游經濟價值的實現。海洋體育旅游資源的開發涉及交通、住宿、餐飲業的發展,還涉及水資源保護,輔助設施建設,海洋安全管理等系列問題。目前,國家對海洋資源開放和利用雖然具有統一管理的政策,但是對海洋體育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還缺乏具體參考的政策文件,濱海旅游資源一般都是采用私有企業、個體企業承包開發管理,部門之間缺少分工協調配合管理文件和措施,容易出現推卸事故責任等問題。在游客進行水上運動時管理部門收費價格差距較大,安全保障機制不健全,安全設施較少,資源開發沒有統一規劃。
2.2 熱帶海洋體育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生態保護措施不力
熱帶海洋具有較多的島嶼,在島嶼周邊海域開發水上運動項目沖浪、潛水、游泳、帆船、帆板、垂釣等,由于管理機構分工不明確,較多水域出現無人管理,游客在游覽的過程中亂扔垃圾,海邊沙灘垃圾成堆,周邊餐館廢水隨意排放,致使海域水質受到污染。很多水域在游客下水游泳時缺少警示標志,安全事故時有發生。體育旅游資源開發部門只注重資源的開發,但沒有顧及管理和環境保護,造成部分海域環境被破壞,影響了體育旅游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
2.3 熱帶海洋體育旅游資源價值實現效率低
熱帶海洋具有豐富的體育旅游資源,在開發水上運動項目的時候,由于缺乏相關輔助設施,水上運動項目基地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產生的經濟效益較低。海南萬寧日月灣是國際沖浪比賽場地,每次比賽結束后賽場顯得冷落,周邊環境配套設施建設不夠。由于賽場周邊缺少餐飲住宿設施,交通不便,缺少沖浪訓練指導人員,在賽場附近進行沖浪的游客太少,每天進行沖浪運動和學習的人數多則數十人,少則幾人,雖然每次比賽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建設,但是,賽后缺乏統一管理和利用,管理部門宣傳力度不夠,輔助設施不健全。體育旅游項目比較單一,導致游客少,濱海資源沒有得到恰當利用,有的部門為了增加收入,不斷提高水上運動項目的收費價格,潛水項目每人次達到數百元,如此高收費,增加了游客的負擔,參與水上運動的成本過高,實際參加潛水、沖浪的游客少,整體降低了區域經濟收入,資源沒有充分得到價值實現。
3 熱帶海洋體育旅游資源價值實現途徑
3.1 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合理開發熱帶海洋體育旅游資源
通過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作用,突出中國唯一的熱帶海島區位特色,積極開發高品位的熱帶體育旅游產品,實施有效的熱帶體育旅游市場營銷策略,充分發揮海洋資源的整體優勢,精心打造熱帶體育旅游市場,保護熱帶體育旅游資源,深入調查更新體育旅游理念,實施海洋資源開發戰略定位,建立熱帶海洋體育旅游資源數據庫,把熱帶海洋體育旅游納入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戰略之中。政府應該參與到海洋體育旅游資源開發宏觀管理,發揮好政府政策導向作用,保持海洋體育旅游可持續發展。海南應以海洋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為主,強化海南熱帶海島區位優勢,開發西沙群島體育旅游線路,海上游艇和郵輪旅游觀光與海洋體育旅游相結合,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打造水上國際體育旅游線路。
加強體育與旅游相關部門的合作,強化兩者的職能,統一制定資源開發與發展規劃,增加體育專業人才進行體育旅游開發管理,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合理利用熱帶海洋資源開發體育旅游,通過體育旅游形式使自然海洋資源轉化為經濟價值,使海洋資源得到經濟價值的實現。
3.2 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培養和引進體育科技人才,拓展國際體育旅游發展空間
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體育旅游導游認證體制,取得國際導游證的導游員不僅具有較強的導游專業知識,而且要具有與體育相關的救生知識、體育健身知識、保健知識,還要具有較強的體魄和樂于助人的敬業精神。建立海洋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管理規劃,加強海洋體育旅游資源開發關鍵技術的研究,合理配置資源。加強與國際市場的交流與合作,重視培養和吸納體育科技人才進行海洋體育旅游資源開發和管理。充分發揮政府、體育旅游企業、體育旅游行業協會和體育旅游者的主體作用,利用熱帶海洋體育旅游市場,創新開發熱帶海洋體育旅游資源和熱帶體育旅游產品,確保政府、產業、產品、市場、客源等方面相互依賴、良性互動,共同保障實施熱帶體育旅游在國際旅游島建設中的發展戰略,優化熱帶體育旅游管理體系,進一步拓展國際旅游空間,有效利用資源優勢,增加海洋體育旅游資源開發效率,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從經濟學、社會學、民族學、體育學、旅游管理學等多學科的視角研究國際旅游島體育旅游產業發展問題,闡述、論證體育旅游產業在旅游經濟發達地區的發展,豐富體育旅游產業理論。對旅游從業人員和游客進行安全管理教育,保證安全救生設備完善,對各種熱帶海洋體育旅游設施建立定期檢查制度。對從事海洋體育旅游行業的工作人員定期進行上崗前的學習培訓,不定期的檢查從業人員在工作中創造的業績,及時引導更新海洋體育旅游知識,結合現代高科技不斷滿足游客參與體育旅游的需求,保持良好的選才和合理使用人才的環境,加大海洋體育旅游人才的培養,保障旅游專業人才的供給,提升海洋體育旅游人才的知識面。在海南省現有體育學院和旅游院系本專科和研究生培養建制內建立體育旅游專業體系,加大體育產業人才的培養力度。
3.3 優化體育旅游產業結構,完善體育旅游產業研究新體系
探索加快熱帶海洋體育旅游發展與保護生態相結合之路。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前提,優化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集約節約利用資源,嚴格保護生態環境,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要求、高水平建設,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體育旅游資源開發、區域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形成良性互動格局。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中要充分利用海洋資源優勢和國家政策優勢合理開發海洋體育旅游,在本地區人口相對較少的情況下,面向國內市場進行旅游開發,同時要面向國際旅游市場進行深入的開發,充分利用海洋資源開發海洋體育旅游市場,開發新型海洋體育旅游項目,擴大體育旅游項目資源,增加國內外游客容量,完善海洋體育旅游產品設施,采用外向型發展和內涵建設相結合的經濟發展道路,使國際旅游島建設成為國內的度假天堂,符合國際旅游發展趨勢的國際性旅游目的地。
以國際旅游島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角度為出發點,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運用經濟學、社會學、民族學、體育學等學科理論,借鑒國際、國內體育產業和旅游產業發展研究成果,推動國際旅游島體育產業和旅游產業發展,從而推動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建立高校與所在地市體育資源共建共享體系,實現體育資源共享,利用體育產業的發展促進旅游產業的發展,同時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3.4 建立資源共享體系,深化熱帶海洋體育旅游資源價值高效發展
海南熱帶體育旅游富含熱帶海域、水域、山地、生態、節慶民俗、高爾夫、體育賽事旅游和熱帶體育訓練旅游等八大領域。開發理念應以大項目、大資金、大生態文化、大熱帶體育旅游為重點,采用“海洋生態集約型”開發模式,重點發展度假、休閑、娛樂、康復、探險、賽事和民俗觀光等高中端搭配的熱帶體育旅游產品,發展水上帆船帆板、沖浪、潛水、游泳、摩托艇等體育旅游項目。全面考察和評估國際旅游島各類體育旅游產業資源的基本形態、結構,產業資源載體在分化、重組、提升過程中的產業化定位,完善體育旅游產業研究新體系,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擴大海洋旅游資源,形成國際間救援系統,研究海洋安全救援管理機制,使公安系統和武警系統與旅游管理系統協調配合,完善海上和陸地應急救援機制的快速有效配合,形成海陸空的立體安全保障系統,有效保障游客的生命財產安全,形成綠色、環保、安全的國際旅游島。
加強科研投入力度,挖掘熱帶體育旅游資源和文化內涵,提高熱帶體育旅游產品的科技含量,制定熱帶體育旅游產業區域合作政策和熱帶體育旅游人才培養與使用政策,建立體育旅游管理相關法律,通過調整旅游各利益主體關系來達到推動熱帶體育旅游產業更好更快地發展。為國際旅游島建設培養新型體育、旅游、經濟人才,培養和健全體育旅游人力資源系統,優化體育旅游人才結構和資源配置,促進體育旅游資源價值高效、創新、綠色、開放、協調、共享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EB/OL].(2014-10-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0/20/content_9152.htm.
[2]國家統計局.國家標準(GB/I8972—2003)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S/EB].(2003-02-24).http://baike.wxphp.com/view/2538445.htm?fr=ala0.
[3]劉衛東.“一帶一路”戰略的科學內涵與科學問題[J].地理科學進展,2015(5).
[4]馮文昌,藺麗萍,邢國福.“一帶一路”視閾下我國體育旅游發展研究[J].2015第十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15-11-05.
[5]韓魯安,崔繼安,和平.體育旅游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作用[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0(2):42-44.
[6]韓丁.我國體育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設計[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0(3):9-11.
[7]張強,柳伯力.國內外體育旅游業發展概況[J].四川體育科學,2003(2):1-2.
[8]閔健.體育旅游及其界定[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6):4-6.
[9]汪德根,陸林,劉晶雪.體育旅游市場特征及產品開發[J].旅游學刊,2002(1).
[10]周立華.體育旅游資源“多類多元”開發模式構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10):1325-1327.
[11]楊強.中國體育旅游研究20年:述評與展望[J].中國體育科技,2011,47(5):90-100.
[12]袁野,等.體育賽事經濟與城市建設關系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
[13]田文林.體育旅游資源開發模式研究——以河南省為例[J].人民論壇,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