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婕
【摘要】水質監測在水資源開發、保護以及利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實際監測過程過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存在一定的技術缺點。因此,在環保化和系統化發展的前提下,本文首先分析了水質監測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接著結合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水質監測;技術問題;解決對策
水質監測主要對水資源污染物產生的原因和污染途徑進行評價,為治理水污染,保護水環境提供技術方面的支持。同時為了保護水源,保證水安全供應,要建立完善的預警機制,建立完善的水資源保護體系,建立合理的水質監測站點,提升自身的水質監測能力,從根本上防止惡性水污染事故發生。就目前而言,我國水資源短缺,而且分布不均勻,水污染比較嚴重,就要加強水質監測,保護好水源頭,提升水質監測能力,保證水質監測數據的準確性,提高水質監測分析效率。要根據不同的水功能區,建立科學合理的評估與決策模型,對水利工程建設進行科學指導,實現我國水資源保護與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完成水質量監測目標,為以后水資源保護提供重要的技術保障。
1、水質監測常見的技術問題
在實際進行水質監測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技術問題,如果僅僅以水質監測為基礎,就會導致水質監測工作陷入困境,影響到水質監測質量。下面就針對水質監測工作常見的技術問題展開論述。第一,在采樣過程中,采樣點分布、樣品選擇等環節出現處理不當的情況,沒有充分利用當前的新技術,影響到水質監測的質量和數據的精確度,不利于水質監測工作的順利進行。第二,受到水質監測實驗室溫度、濕度等因素的影響,比如出現溫度范圍波動比較大,沒有控制好室內濕度,就會大大降低水質監測的精確度,造成水質監測出現較大的誤差。第三,水質監測儀器儀表存在問題,在實際監測過程中,儀器儀表的品質、精度以及性能會影響到監測的質量和結果。第四,工序會影響到水質監測的質量。但是很多監測人員對監測工序不重視,在水質監測和測試的重點環節不重視,大大降低了水質監測工作的質量。第五,在水質監測數據處理上,很多水質監測人員沒有堅持數據修約的原則,就會導致水質監測結果誤差,導致水質監測工作效率低下。
2、做好水質監測工作的措施
監測人員要結合實際情況,分析監測過程中,控制好監測的每一個環節和步驟,提升監測的系統化水平,提高監測人員的技術意識。因此,本文就如何做好水利監測措施展開論述。
2.1 提高水質監測人員的技術意識。為了從根本上提高水質監測質量,就要強化水質監測的每一個環節,提高水質監測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綜合技能,控制好監測各個環節和步驟,做好水質監測樣品的采集,做好水質監測數據處理,明確責任,提高水質監測的質量。因此,為了保證監測質量,水利監測部門要加強對監測人員的培訓,從根本上提高他們的監測技術水平,不斷熟練掌握新的儀器設備的方法,保證水質監測的質量,更好的為社會服務,為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提供借鑒。
2.2 不斷采用新的監測技術。在實際監測過程中,監測單位要不斷采用監測新技術,加強對水環境的監測,從整體上控制污染物,加強對水環境保護,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的利用。第一,在實驗準備階段,監測人員要根據物質的理化性質,科學的選擇采樣容器,避免出現混用的情況;還要做好采樣裝置容器的清洗,控制好試劑的純度。第二,在采集階段,在進行河流監測斷面采樣過程中,要采用垂線布設的方法,提高監測人員的專業技能,明確監測責任,做好基本的采集工作,為以后監測打下良好的基礎。第三,在樣品分析階段,測量人員可以隨機抽取10﹪的樣品進行平行雙樣測定。在一批試樣中,隨機抽取10%-20%的試樣進行加標回收率分析,每批同類試樣中加標回收率應不少于2個。第四,在綜合分析階段,要做好數據樹立工作,合理取舍數據,控制好監測的每一個環節和步驟,再進行全面的審核,及時有效的發現錯誤,做好更改工作,避免影響到最終的監測結果。同時,在進行樣品實際測量中,必須要兩個空白試樣,從而進行樣品測試,在比色以后,再進行一次測定,控制好顯色時間,保證顯色的問題,與實驗室內部的溫差不能超過3℃,讓后隨機抽取20%的樣品進行雙樣測定。第五,在監測報告審批和發出階段,要保證水質監測結果的整體性和客觀性,控制監測的每一個環節和步驟,不能遺漏任何一個技術參數。
2.3 要建立完善的水資源質量評價系統。為了保證水質監測的質量,滿足實際需要,監測人員要運用合理的方式,提供全面的服務,建立完善的追資源質量評價系統,建立完善的監測數據,保證國家各項方針政策落實到位,為水利部門制定重要決策提供重要的借鑒和依據。在實際監測過程中,要把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圖像與水環境評價數據進行有效結合,進行全方位的采集、評價和管理,獲得不同層次的信息和數據,建立完善的水環境管理信息系統,提高覆蓋率、降低運行費用,保證安全可靠,提高水質監測的可視化和自動化,保證整個監測過程中科學有序,更好的為社會服務。
2.4 建立完善的立體監測方案。在整個水環境監測領域,監測人員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不同流域的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監測方式,建立完善的立體監測方。第一,要建立完善的實驗室監測系統,采用四級監測體系,要嚴格根據國家水利部門的標準,建立完善的實驗室,再配備上最新的快速自動分析儀,提高水質數據監測的規范性和精確性,保證規范性。監測人員要根據當地實際水質的特點,配備合理的特殊的監測儀器,保證水環境監測的標準化和規范性。第二,要建立自動站監測系統。在進行監測過程中,監測人員要充分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對水樣的物理參數、化學參數以及生物參數等做好記錄,再把信息有效的反饋到水質監測中心,實現對系統的遠程控制。
總結
綜上所述,水質監測是做好水資源保護開發的重要基礎,朝著環保化、系統化以及現代化的方向發展,水質監測部門要針對常見的技術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分析影響因素,獲得全面、真實、客觀的數據。
參考文獻:
[1]張立紅.水質監測工作中常見的技術問題[J].科學中國人,2015(08):34.
[2]金鑫童.水質監測工作中常見技術問題分析與對策[J].科技展望,2015(21):129.
[3]趙娜.水質監測的常見技術問題和處理對策[J].山西建筑,
2015(26):187-188.
[4]王雅林,梁曉萍,張志明.水質監測工作中的技術問題及應對策略分析[J].化工管理,2015(2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