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

摘要:互聯網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發展,它深刻地影響著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引起包括商業模式、交易方式、管理活動等各方面的變革。伴隨經濟發展而產生的會計行業在互聯網的時代浪潮下,正面臨全新的挑戰,接受“破繭”的改革。本文主要從互聯網對傳統財務會計核算方面產生的影響,及對整個會計行業產生的影響展開討論。
關鍵詞:互聯網+ 財務會計 會計行業變革
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正式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表明我國正向“無界發展、無界創新”的“互聯網+”時代邁進。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互聯網時代,傳統的商業模式正在被以“電子化、信息化、網絡化”為典型特征的電子商務模式所逐漸取代。互聯網模式以其不受時空限制、及時溝通、信息共享、方便快捷等優點,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便捷之時,也給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會計環境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一、互聯網對傳統財務會計核算的影響
(一)對會計目標的影響。在“互聯網+”時代,諸如廠房、機器設備在內的實體資產的作用在減弱,而平臺、流量、渠道、客戶口碑等無形資產的作用變得越來越重要。在重資產時代,企業會計的主要目標是為企業所有者服務,也即“為股東、債權人提供信息為主”。而“互聯網+”時代,會計的主要目標正在向以計量企業資源、權益的變動,收益的形成過程及有效控制企業人力資源為主的方向發展。
(二)對會計假設的影響。會計四大假設包括:會計主體假設、持續經營假設、會計分期假設、貨幣計量假設。在“互聯網+”時代,首先,會計主體是處在龐大網絡系統中的虛擬企業,他們會根據市場的需求變化隨時重新組合成員,完成短期的任務后,該組合便會“解散”,再重組,再解散,并且成員之間是互不干涉的。因此,這種不斷變化之中的會計主體,確定起來比較困難。其次,持續經營假設會計主體在可預見的未來能夠持續經營下去。然而,在互聯網時代,如前所述,會計主體在不斷變動,成員們完成短期的合作后就會中止,經營方式靈活。如果一定要以持續經營為前提,反而有很大的局限性。再次,會計分期在傳統會計中以1年、6個月、1個季度來分期,最短也是一個月。然而互聯網大環境下經營模式的靈活性決定了會計分期假設需要變得更加靈活,應盡可能地縮短會計報告期,一個“業務”完成,便可出一份報告。另外,借助計算機,會計信息隨時可以被整合,也在客觀上為會計信息的產生提供了便利與可能。最后,關于貨幣計量假設。在電子商務大環境下,衡量一個企業的資產,不僅包括可以用貨幣計量的內容,更應包括那些難以用貨幣計量的資產。比如,企業的無形資產、人力資源以及社會績效等,這些因素在互聯網時代對一個企業的發展顯得越來越重要。
(三)對收入計量確認的影響。在互聯網銷售模式下,出售的商品可以是實物商品,也可以是各種虛擬商品,比如,話費充值、游戲幣、視頻音樂等。后者往往通過電子郵件或下載的方式交付給客戶,時間上比前者要快一些。不論是銷售哪類商品,在銷售業務流程上都有如下共性,即相對于傳統線下銷售來說,中間多了個第三方支付平臺,具體流程見圖1。
通過分析流程,我們不難發現,在互聯網銷售模式下,有兩方面值得探討。一是銷售收入的確認時點。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中對于銷售收入的確認的規定: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企業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對已售出的商品實施有效控制;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相關的已發生或將發生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筆者認為,在買家收到貨物,并確認收貨時確認收入比較合適。而對于目前國家規定,網上銷售商品“7天無理由退換貨”的要求,筆者認為比較謹慎的做法是,7天期滿后再確認收入比較合適。若客戶退貨,則不確認收入。二是銷售收入的計量。比如網上銷售產生的運費問題如何處理。目前網絡銷售平臺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以京東為代表,自建物流平臺的,運費做“其他業務”處理;而以淘寶為代表通過第三方物流運輸的電商,運費處理則稍為復雜。要比較買家支付的運費和賣家實際支付給第三方物流運輸公司的運費孰多孰少,關于這個問題李倩(2015)做了詳細的分析。網上銷售收入計量另一大問題是關于評價返還積分的處理。一些商家為了提高信譽,鼓勵買家對店鋪進行評分,寫購買心得,以返還現金或積分的方式獎勵買家。對于這樣的情況,究竟是作為商業折扣直接沖減銷售收入呢,還是采用相對公允價值法將收入在當期收益與遞延收益之間進行分配呢?熊冉冉(2015)做了詳細探討,本文不再做詳細分析。
(四)對權責發生制的挑戰。通過對上述互聯網銷售模式的分析,筆者發現買家發出訂單,賣家接到訂單并發貨后,此時在傳統的會計核算方式下,賣家應該確認收入了。但是,在互聯網銷售模式下,或者更確切地說基于第三方支付的互聯網銷售模式下,賣家此時是不能確認收入的,這對權責發生制的會計原則提出了挑戰。另外,在電商時代,交易非常迅速,極少有分期分攤收入和費用的問題(除了大件商品,采用分期付款的),也少有交易已經發生但支付未發生的情況,會計信息聯網,會計報告即時可得。如前分析,會計分期這一假設已經沒那么必要了,權責發生制是否仍應作為唯一的會計核算原則值得思考和討論。
(五)對會計核算形式的影響。傳統的會計核算流程是從原始憑證到記賬憑證再到賬簿最后出報表。此時主要采用的是手工核算,為便于信息核對,特意設置流程一環套一環,以方便通過勾稽關系檢查記賬是否準確。這樣做的弊端是環節多、處理流程重復、費時費力,隨著企業ERP的普及,通過專業會計軟件,可以大大簡化這一流程。通常情況下的處理流程如下:取得原始數據,輸入數據庫,進入web數據庫,直接導出會計報表。會計專業軟硬件技術的發展,使得報表的生成在向非定時化、網絡化、自動化的方向發展。
二、互聯網對整個會計行業產生的影響
(一)對會計職能產生的影響。會計的兩大基本職能,一是核算,二是監督。在傳統會計時代,大部分會計人員做的是以貨幣為計量基礎的會計核算工作。但是,到了互聯網時代,通過前面的論述,我們不難發現,基礎重復的核算工作正在被計算機取代,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在會計核算領域又出現了新的課題。隨著移動互聯的發展,支付方式越來越多,有互聯網支付、銀行卡收單、電話支付、移動支付等等。隨著這些支付手段的發展,對會計如何核算目前仍沒有統一的會計準則來規范。另一方面,會計監督的職能愈來愈重要。這種監督不僅是對會計核算所得出的各種會計指標進行貨幣監督,更重要的是對業務發生過程中以及發生前的監督。比如,計算機的使用可能會帶來計算機病毒、計算機犯罪、黑客等問題,這些問題會伴隨整個業務流程,大大增加會計監督的難度。
(二)服務模式方面。利用互聯網平臺和現代信息技術,會計部門的業務從線下為主發展為線上為主,打破了會計服務的限制。特別是近年來手機App記賬軟件的誕生,極大地便利了廣大會計人員的工作,擴大了其工作的空間范圍,可以實現實時記賬和實時財務咨詢,為顧客提供更高效而便捷的財務會計服務。同時,互聯網的發展也極大地方便了廣大會計管理部門的政務公開、網上交流等,有效地促進了會計管理部門管理服務模式的進一步改變。
(三)商業模式方面。在互聯網時代,已不是“單打獨斗”的年代,而是“資源整合定成敗”的年代。國外有AGM(蘋果、谷歌、微軟),國內有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這些超級企業的共同特點是,利用互聯網平臺整合資源,創造出遠遠高于自身能創造的價值。而這種整合的理念同樣適用于財會行業。具體來說,影響主要有:首先,亟需拓展現有“資產”這一會計要素的內涵。其次,在互聯網時代應賦予企業更大的會計計量屬性的選擇權。單一的歷史成本計量方法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互聯網時代的要求。再次,互聯網時代亟需完善“分部”報告的披露。以騰訊為例,在其四大業務中,增值服務(主要是網絡游戲)占其收入的80%之多,在披露其高盈利能力下,并沒有披露與高收益相匹配的平臺維護成本。最后,亟需明確商業模式在財務報告中的角色。在互聯網時代,財務會計必須更加關注商業模式,并盡快賦予其應有的角色和地位。
(四)對會計人員的影響。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用在如今正處于互聯網改革浪潮中的每位會計人員(包括從業者以及正在學校讀書的即將從業者)身上也是如此,只有提前做好改變的準備,順時代而行,才能不被時代拋棄。互聯網時代新生的經濟環境、經濟業務帶來全新的會計課題,要不斷學習、探索,提高自己的會計專業技能。此外,還要不斷學習電子商務知識、會計電算化技術、現代信息技術等,成為多面能手,才能立足于互聯網時代。此外,在互聯網時代,會計人員更應遵守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在無紙化的辦公環境下,篡改會計資料變得隱蔽,一旦被發現,極易導致犯罪。
參考文獻:
[1]胡潔等.會計電算化環境下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商業會計,2012,(12).
[2]覃泰鴻等.電子商務對傳統會計的影響[J].財經縱覽,2014,(27).
[3]章優優等.電子商務對會計的影響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4,(36).
[4]熊冉冉.基于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電子商務交易相關會計處理問題探討[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5,(28).
[5]黃世忠.移動互聯網時代財務與會計的變革與創新[J].財務與會計,2015,(16).
[6]高一斌.“互聯網+”與大會計時代[J].金融會計,2015,(9).
[7]李倩.電子商務背景下銷售收入會計核算探討[J].財會通訊,2015,(6).
[8]應益華.互聯網時代會計目標及職能重構與本科會計人才培養探索[J].商業會計,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