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文
摘要 彌渡香酥梨是彌渡特有栽培品種,具有抗逆性強、易栽培、產量高、品質優、發展前景好等優點,但梨樹老化、退化、種植管理水平低等原因影響產業化的發展,針對此種情況,對彌渡縣東山香酥梨種植區的自然概況、香酥梨品種、種植管理、病蟲害等作了初步的調查,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彌渡香酥梨;生產現狀;問題;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 S66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9-0113-01
清朝翰林李彪曾作詩“東谷有仙子,香酥天下絕”,表明彌渡香酥梨悠久的栽培歷史,據記載有300余年。彌渡香酥梨盛產于彌渡縣新莊、紅星一帶,是彌渡特有水果,該地區水分充足、氣候溫和,其中朱坊、黃礦廠最為出名,其地所產香酥梨皮薄味甜、香脆細嫩,口味極佳,聞名于省內外。香酥梨的成熟期較早,通常在農歷7月至8月中旬進入收獲期,香酥梨果實體型不大,底色呈黃金色,陽面略顯胭脂紅,果肉香脆如密,且細嫩無渣。每逢金秋時節,梨園當中碩果累累,熟透的香酥梨鮮紅透亮。之所以稱之為香酥梨,是因為其香氣迷人,距離果樹數米處便可聞到香味,若是置于室內,更是香氣誘人。香酥梨不僅口感好、外形美觀,而且易栽培、抗逆性強、產量高,具有良好的種植前景,因此是彌渡縣東山山區、半山區調整產業結構以及農民致富的首選經濟林樹種。
1 形態特征
彌渡香酥梨是砂梨紅皮雜交栽培品種[1-2],落葉喬木,高達10 m。枝紫褐色或暗褐色,幼時被毛。葉窄卵圓形至卵形,長7~12 cm,寬4.0~6.5 cm,具芒狀鋸齒,先端長漸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兩面無毛;葉柄細長,約5 cm。香酥梨果實呈現扁圓形,橫向直徑可達5.7 cm,縱向直徑約3.5 cm,單個果實重量約95 g,桔紅色果柄長達3.2 cm,果?;科綀A或突起,萼片呈閉合狀三角形,生長后期會自然脫落。果實表面光滑清秀,肉白汁多,香甜細脆,可溶性固形物13%,可食率達80.2%。花期2—3月,果8—10月成熟。
2 產區自然概況及現狀
彌渡香酥梨的自然產區位于大理州東南部的彌渡縣,主要集中在東山的新莊、紅星、長坡、山高村委會。該產區地處亞熱帶地區,溫度非常適宜種植香酥梨,其年平均最高溫度為22.0~23.5 ℃、極端最高溫度為31.5~34.3 ℃,最低氣溫為0.2~1.1 ℃,年平均溫度在14.8~16.5 ℃之間。該產區年日照時數2 400.0~2 516.3 h,平均每年≥10 ℃的活動積溫為4 492.1~5 276.9 ℃。且無霜期較長,其年均無霜期長達264 d,年均有霜日數為53 d。空氣濕度適宜,該產區降水量少,其年均降水量在630~750 mm之間,平均濕度約為67%。彌渡縣產區的土壤以石灰巖、玄武巖發育而成的紅壤為主,pH值在5.0~6.5之間,呈弱酸性。土壤厚度薄,只有20~40 cm,且地表植被破壞較為嚴重,常年干旱、溫熱,基本無灌溉條件[3]。這種生態環境非常適合紅香酥的種植,其品質優、產量高,且經濟壽命達100年以上,例如黃礦廠果園以及朱坊桃樹山果園百年老樹,目前仍然可以正常結果,產量可高達500 kg/株以上。
目前,彌渡縣香酥梨的種植總面積已接近1 300 hm2,年產量為1.4萬t,產值超過5 000萬元,大理、昆明、景洪等為國內主要產品銷往地,并深受泰國、緬甸等鄰國的青睞。彌渡縣名優果品基地的建成,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的建成,注冊了“國恩”牌、“小河淌水”牌香酥梨商標,專業合作社的成立,為彌渡香酥梨產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 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3.1 基礎設施薄弱,栽培條件差
香酥梨種植區主要集中在彌渡東山。該地區基礎條件較差,水利化發展滯后,蓄水設施(如水池、水窖、小水壩等)嚴重不足,導致季節性、區域性干旱缺水問題突出。一些海拔偏高、陽光照射不足的地方不利于果樹的生長及果實的品質。
3.2 種植管理技術有待提高
經調查,大部分果園中的梨樹是由小紅梨、棠梨、深窩梨、巍山紅雪梨、蒼溪梨、早酥梨、金花梨等為砧木嫁接而來,存在梨苗來源不清、品種雜、授粉品種選擇不當等問題,導致減產以及果實經濟性狀差異大。沒有成熟的標準化生產或無公害生產技術標準,建園選址隨意,整地措施不當或未進行整地,底肥施用不足或不施,導致果樹后期生長不足影響果樹的抗性,果品質量也參差不齊。田間管理粗放,大多果園水肥跟不上,舍不得修枝、疏花、疏果或由于缺少技術、人力的原因未作規范的管理。對病蟲害防治沒有從生產全局和生態總體制定規范的防控措施,而是見蟲治蟲、見病治病,導致病蟲發生嚴重,特別是老果園病蟲危害更嚴重,果實產量、品質隨之降低,影響果農的銷售和收入。
3.3 產業發展規模小,品牌效應不強
全縣香酥梨種植面積已發展到近1 300 hm2,年產量可達1.4萬t,但是很多果農仍然以傳統種植、管理方式為主,存在果園零散、管理粗放等問題,在發展香酥梨產業認識方面有待提高,不注重保護品牌,重生產輕管理、重產量輕質量,從而對香酥梨產業發展的市場品牌打造帶來了阻礙。除此之外,目前全縣香酥梨生產主力軍仍是散戶個體,鮮有龍頭企業進行香酥梨產品的深入加工,絕大多數產品直接進入市場,在包裝、加工方面有待提高,進而很難挖掘產品的附加值,難以實現產、加、貯、運、銷一體化,在市場上品牌效應不強??傮w而言,全縣在“公司+基地+農戶”產業化經營格局推進下起步很慢,成立了1家專業合作社,但還未正常運轉,在注冊公司方面仍是空白。此外,在資源共享、渠道建立方面不完善,表現出與外界市場銜接不緊密、產品流通不暢、市場信息不靈等問題,容易導致供大于求的現象,直接影響產品的市場價格,造成農戶經濟損失的同時,對生產資料及勞動力資源也造成了浪費。
4 發展對策
4.1 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加強建設力度,增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保證果農增產、增收
結合水利、扶貧等相關項目,重點推廣水利基礎設施的強化建設,可通過推廣修建小水窖、小水庫等蓄水設施彌補當地降水量不足的問題,通過推行滴灌等節水設施栽培,來不斷提高對季節性、區域性干旱缺水等自然災害的抵抗能力。此外,通過加強采后處理加工產業鏈建設,打造知名品牌。在“公司+基地+農戶”產業化經營格局上,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加大對加工、營銷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的政策支持,加強完善特色水果加、貯、運、銷一體化流程建設,延長產業鏈,提高果品附加值。
4.2 在經營管理上,加大宣傳力度,加快推進土地流轉,不斷擴大產業規模
堅持果農自愿的原則,各級政府應當制定有利于土地流轉的優惠政策,大力支持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經濟組織通過多種方式(如轉讓、承包、租賃等)進行流轉土地,不斷推進彌渡香酥梨產業快速開發;同時將鄉村旅游、休閑農莊建設有機融入其中,把土地集中整合到少數的莊園農場主手中。通過建立特色水果生產基地或農業莊園、農場、合作社,改變傳統種植、面積零散、管理粗放的狀態,不斷發展壯大農業經濟組織,提高產業的組織化程度。與此同時,不斷完善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立銷售網站平臺、成立營銷服務中心,通過互聯網手段及時掌握市場動態,逐步增強市場競爭能力[4]。
5 參考文獻
[1] 張文炳,張浚如,李學林,等.云南紅皮梨種質資源及其利用[J].中國南方果樹,1997,26(5):38-39.
[2] 張東,舒群,滕元文,等.中國紅皮砂梨品種的SSR標記分析[J].園藝學報,2007,34(1):47-52.
[3] 趙錦濤.適合干燥、溫熱、山地栽培的極早熟品種:紅香酥梨[J].云南林業科技,1991(4):56-48.
[4] 潘竹英.紅香酥梨的豐產栽培[J].湖南林業,200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