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穎
摘 要:強軍文化是以強軍目標為價值引導的先進軍事文化。強軍文化彰顯了鮮明的時代特點,體現了時代價值,對于助力強軍夢的實現、新四有軍人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當前,打造具有時代價值的強軍文化應牢牢把握文化建設的基本方向,注重吸取優質的文化資源,營造良好文化氛圍。
關鍵詞:思想內涵;先進軍事文化;時代價值;路徑選擇
中圖分類號:G1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8-0183-03
我軍自誕生之日起,重視文化建設一直是一貫堅持的傳統。當前,在全社會努力實現強國夢強軍夢的大背景下,面對新的時代特點,要繁榮先進軍事文化,就要打造具有時代價值的強軍文化。習主席指出:“一個沒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難以自立自強,一項沒有文化支撐的事業難以持續長久,要結合各部隊傳統和任務特點,加強軍事文化建設,打造強軍文化,鞏固思想文化陣地,培養官兵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這不僅賦予了先進軍事文化建設新的時代內涵,同時也賦予了軍事文化新的使命擔當。要領會其中內涵把握時代價值,打造強軍文化,使之真正成為滋養官兵的精神沃土和助力實現強軍夢的重要動力。
一、強軍文化的思想內涵
習主席指出:“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是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要把強軍目標要求貫穿到部隊建設各領域各過程。”目標昭示方向,目標引領發展。這一重要論述拎起了軍隊建設的總綱,給先進軍事文化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為軍事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據此可知,強軍文化是以強軍目標為價值引導的先進軍事文化,是一個有著豐富時代內涵的概念。
(一)軍事文化與先進軍事文化
對強軍文化內涵的理解首先需要厘清軍事文化和先進軍事文化的關系。關于軍事文化的研究發軔于20世紀80年代,學術界開始有人將歷史上的軍事文化現象在一些著作中羅列。直到20世紀90年代較為集中的研究成果才出現。這一時期軍隊和地方學者熱衷研究《孫子兵法》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歷史上儒墨道法學派的戰爭觀念、海洋經濟和海洋觀念方面的文章不時見諸報端,《中國軍事科學》雜志還專門組織多期有關軍事文化的專題討論。目前,對于軍事文化研究較為透徹和權威的是徐長安教授。他的《軍事文化學》這本書中是這樣界定軍事文化概念的:軍事文化是人們在軍事實踐中所形成的軍事創新能力、軍事活動方式以及創造的精神成果。軍事文化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涉及與軍事活動有關的一切方面及其歷史發展。軍事與文化相互互動形成軍事文化,并且在軍事和文化相互作用中持續發展。在戰爭中文化即是重要的動機,同時也在戰爭進程中起到重要的影響。不同戰爭文化背景各不相同,都要打上軍事活動主體的文化烙印。戰爭爆發前,要對作戰部隊進行思想、組織和制度建設上的思想動員,對戰事進行謀劃,建立健全軍人生活方式、軍隊管理方式和軍事行為方式以滿足戰爭的需要;戰爭進程中,為了在戰爭中爭取主動權,調動鼓舞官兵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需要制定正確的戰略戰術;戰爭結束后,總結軍事活動經驗,上升到理論層面,形成了軍事謀略文化、軍事管理文化、軍事制度文化等。所有這些,加上人們在長期軍事實踐中形成的軍事價值觀念、軍事思維方式、軍事思想、軍事文藝等,共同組成范圍廣泛、內容豐富的軍事文化。先進軍事文化,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戰斗力的代表,通常是由進步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創造出來,又為人類進步事業服務的。
(二)先進軍事文化與強軍目標
先進軍事文化,是在軍事領域形成的反映我軍性質、宗旨,符合軍事實踐發展進步要求,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和時代先進屬性的價值取向、知識體系、思維方式、制度設計、技術沉淀、行為模式、精神狀態等構成的觀念形態的總和。核心價值觀作為文化靈魂,凝結在文化中,是決定文化性質的規定和方向的最深層要素。不同的核心價值觀對文化立場、文化取向、文化理念和文化選擇的形成具有不同的指導意義。在社會文化中軍事文化作為一個重要源頭,是構成人類文化光譜的重要角色。人類文明的演變和進化、民族精神的孕育和軍事文明的提升都對軍事文化產生深遠影響。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集中反映了新形勢下黨和人民對軍隊的最高政治要求,是軍隊建設總體性、方向性的指導原則,從根本上規范了我軍官兵的價值追求和行為準則,集中回答了聽誰指揮、為誰當兵、為誰打仗的根本問題,明確了官兵的根本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其所蘊含的價值理念、優良傳統和時代精神是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內容的繼承發展,以強軍目標為核心的軍事文化形態表現為先進的軍事文化。
(三)強軍目標與強軍文化
習主席強調要為強軍繁榮先進軍事文化,打造強軍文化。何謂強軍文化。我們說,強軍目標是先進軍事文化的核心,賦予了先進軍事文化深刻的思想內涵和豐富的時代特征,決定先進軍事文化的性質和發展方向。以強軍目標為內核的先進軍事文化就是強軍文化。要建設和發展強軍文化就要遵照強軍目標的基本要求,緊緊圍繞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來打造舉旗鑄魂的忠誠文化、愛軍精武的戰斗文化、求真務實的鐵律文化。首先,聽黨指揮是強軍文化建設的核心,必須把舉旗鑄魂的忠誠文化作為打造強軍文化的首要任務。聽黨指揮是我軍的立軍之本和建軍之魂,是我軍生命之所系、力量之所依、方向之所在,是強軍文化建設的核心。其次,能打勝仗是強軍文化建設的主體,必須把愛軍精武的戰斗文化作為強軍文化建設發展的核心旋律。“能打仗、打勝仗”是軍隊使命職責和根本價值所在,是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根本保證,也是軍事文化建設的主體和最主要目標的指向。戰斗力是衡量和檢驗軍隊一切工作根本標準,也是衡量和檢驗強軍文化建設的根本標準。強軍文化實質是戰斗文化,戰斗性是強軍文化區別于一般文化的本質特征。當前,強軍文化要突出其戰斗屬性,把著眼點放在鞏固和提高部隊戰斗力上,打牢姓“軍”的思想根基,筑牢為“兵”的精神支柱,把聚力強軍之要作為強軍文化的核心主題,把張揚軍人血性、宣傳戰斗精神、崇尚革命英雄主義作為強軍文化的重要內容,將具有“軍味”“兵味”的戰斗文化滲透到官兵的血液和骨子里,讓人民軍隊成為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雄獅勁旅。最后,作風優良是強軍文化的基礎,必須把打造從嚴治軍的鐵律文化作為強軍文化建設的重要方向。作風優良是我軍鮮明特色和政治優勢,關系人民軍隊的性質、宗旨、本色。習主席強調“作風優良是我軍的鮮明特色和政治優勢”“作風優良才能塑造英雄的部隊”。從嚴治軍需要加強管理,也需要文化的熏陶。因此,要把依法治軍、從嚴治軍作為重要方向,打造鐵律文化。
強軍目標為先進軍事文化注入了時代內核,指明了先進軍事文化的發展方向。以強軍目標為價值引導的先進軍事文化就是當下習主席提出的強軍文化。強軍文化的打造要以強軍目標為根本遵循和價值引領,以強軍目標的三方面內容為出發點,努力打造忠誠文化、戰斗文化和鐵律文化。
二、強軍文化的時代價值
文化是時代信息的載體,總是合著時代的節拍向前發展。對于助力強軍夢的實現、新四有軍人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強軍文化為先進軍事文化建設賦予了鮮明時代特色
文化是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的產物。任何一種文化都必須與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軍事文化在我軍歷史發展的不同階段呈現出不同的時代主題,為當時的軍事實踐活動起到有效的服務作用,這也是我軍軍事文化能夠一如既往保持先進的重要因素。當前,改革創新、依法治軍、信息主導是強軍文化的時代主題,是先進軍事文化建設新的聚力坐標。一是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只有與改革同行才能實現軍事文化蓬勃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強軍文化,是一種反映時代、充滿活力的文化,必須從改革創新中學習有價值的部分,同時為此注入強大動力實現深入改革。二是依法治軍的時代精神。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實施善法之前提。強軍文化要融入中國特色法治建設總進程,著眼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在官兵的思想觀念中把從嚴治軍鐵律立起來,以法治文化保證工作循之于法、秩序統之于法、結果合之于法。三是信息主導的時代精神。為了全面迎合信息時代,軍事文化發展也必須容納更多的信息元素。互聯網思維、大數據思維等新的思維理念是新時期強軍興軍的時代要求,是推動我軍信息化建設進程的文化支撐。
(二)強軍文化為實現強軍夢構筑了強大精神支撐
為實現強軍夢,在擁有強大硬實力的同時更要強化“軟實力”。這個軟實力就是強軍文化。在實現強軍夢的征途上,強軍文化可以確保強軍興軍的正確方向。目前,我軍建設和發展所處的時代位置和歷史方位發生了深刻變化,機遇和挑戰并存。強軍文化可以打牢官兵強軍的精神支柱。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離不開先進軍事文化的支撐。不論社會如何發展變化,戰爭形態如何多樣化,“強軍先強心”的歷史規律是不會改變的,以先進文化砥礪克敵制勝精神的基本經驗沒有變。這就要求要以強軍文化構筑官兵堅不可摧的精神支柱。
(三)強軍文化為培養新四有軍人提供了豐沃的文化土壤
強軍之道要在得人。習主席鮮明提出要著力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必須要以強軍文化進行滋養,實現這一目標。文化是塑造人的熔爐,文化這種普遍性特征決定了可以發揮其教育的功能,將主流思想意識和價值判斷通過潛移默化的文化滲透內化為官兵的思想信仰和價值觀念,從而制約官兵的思想和行為方向。為滿足我軍的建設和改革需要一大批能擔當強軍重任的新一代革命軍人,這就要求強軍文化必須發揮對軍人素質教化的功能,使官兵樹立能夠堅定不移的聽黨指揮、跟黨走的信念,成為一支軍事素質過硬、能打勝仗、英勇頑強、不怕犧牲,具有高尚思想,能夠始終保持無往不勝英雄主義的軍隊。
三、打造強軍文化的路徑選擇
打造強軍文化,要牢牢扭住強軍目標這個基本方向,充分挖掘和弘揚我黨我軍傳統的軍事文化資源,緊緊貼合官兵思想實際和部隊當前的使命任務,在文化自信自強中打造富有時代特色的強軍文化。
把準強軍文化建設的根本方向。強軍文化的建設首先要解決的是發展方向的問題。強軍目標明確了強軍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強軍文化建設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牢牢抓住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把準強軍文化的發展方向。具體而言,一是將鑄牢聽黨指揮強軍之魂貫穿始終。持之以恒抓好軍魂教育,深化理論武裝,將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這項基本軍事制度體現在文化建設的部署中,反映在讀書娛樂等基層文化活動中,貫徹落實到基層文化環境布設中,主動用先進的精神文化占領官兵思想的主陣地,堅定信念,鑄牢軍魂,做到對黨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二是把能打勝仗這一核心要求作為根本標準。強軍文化必須牢固樹立戰斗力這個唯一標準,根除花架子、假把式的形式主義,著力強化官兵“當兵打仗、帶兵打仗、練兵打仗”的使命擔當,著力培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精神和軍人血性,將能打勝仗的核心要求與強軍文化有機結合。三是發揮育人功能以保持優良作風。注重以文化建設的良好作風帶動部隊建設的良好作風,堅持對照檢查、逐一列項,一體化設計、工程化推進、清單式解決,把勞神傷財的形象工程徹底拆除,使華而不實的面子文化無立足之地。發揮廉政文化功效,自覺抵制低級趣味和奢靡之風,強化高尚道德追求。發揮儀式文化作用,讓官兵在軍營文化活動中培樹服從命令的意識和令行禁止的作風。
努力營造良好的軍營文化環境。每個人的思想行為與其周圍的精神環境文化都有著必然的聯系。要努力營造良好的軍營文化氛圍,讓官兵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時時處處受到文化環境的感染和熏陶,增強強軍文化的價值認同,提高文化自覺和使命擔當。一方面要為立足軍事斗爭準備、緊貼使命任務抓好軍營文化環境建設。軍營文化環境必須緊貼部隊的使命任務,努力提升戰斗品質,不斷凝聚軍心士氣,潛移默化地影響和規范官兵行為,鑄造優良作風,彰顯高尚品格,培養過硬的戰斗精神,夯實部隊戰斗力基礎;軍營文化環境必須圍繞部隊所擔負的作戰任務,與戰場需求對接,與中心任務接軌,把軍營文化環境與官兵日常訓練相互結合,著重激發官兵的練兵斗志和士氣膽量,使軍營文化環境真正地為戰斗力的整體提升提供充足的養分。另一方面,軍營文化環境建設需要著眼官兵的精神需求,把握官兵思想脈搏。有什么樣的文化氛圍、就會產生什么樣的思想、催生什么樣的行為。因此,要塑造與當代軍人相適應的軍營文化環境。當前,我軍兵員結構日益多樣,官兵文化素質普遍提高,精神文化需求呈現多層次、多方面、多樣化的新特點。面對這些變化,軍營文化環境建設必須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注重官兵思想實際,以培育新一代革命軍人為目標,為官兵提供更多高品位、高質量的精神食糧和更為優質的文化服務,陶冶官兵情操,凈化官兵品德,滋潤官兵心靈,在滿足官兵精神文化需求的過程中培養人、塑造人、提高人。
參考文獻:
[1]云彬.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對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思考(中)[J].紅旗文稿,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