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萍芳
摘 要:新課改要求培養現代化需要的人才,那就要讓學生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的意識。但調查發現,元江民族中學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普遍欠缺,制約著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能力的發展。構建學生自主學習課堂模式,成為老師急切解決的問題。就元江民族中學自主學習狀況做了簡要研究,并提出幾點改進的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自主學習;課堂模式
一、研究背景
元江是少數民族自治縣,以哈尼族、彝族和傣族為主。元江民中的學生以山區少數民族為主,少數民族占總人數的75%以上。受語言、民族性格等因素的影響,學生表現出極大的靦腆性格,課堂中很少主動參與,沒有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以下是兩節常規語文課堂的聽課記錄,其中5、6班為平行文科班,7、10班為平行理科班。四節課中,教師都設置了學生主動參與的互動環節,分別是搶答問題和小組討論問題。
通過調查發現,缺少主動學習是少數民族地區語文水平難以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因此造成了不少少數民族學生在高考中語文“拖后腿”嚴重的現象。
二、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
1.學生主動參與,積極發揮主體認知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宰者,老師是輔助者。學生自主參與,充分發揮課堂主人公的作用。老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鼓勵、引導、表揚、肯定的方式貫穿在整個課堂教學中,以此讓學生從內心對學習懷有求知欲,增強學習的信心,積極主動參與,提高學習效率。
2.學生能切身體會到合作及創新的重要
新課改要求學生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要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老師傳授知識也不再積極主動傳授,而是以引導為主。課堂中,老師把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思考,而后互助學習,互相解決疑難,形成你幫我、我幫你,彼此監督互助的學習模式。整個教學活動中,每一個學生都變得很重要,在接受別人幫助時,也激起幫助別人的強烈愿望。新穎的觀點、創新性的思維等,成為學生共同追求的目標。
3.學生全程參與
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參與貫穿于課堂的始終。學習目標的確定、學習重點的明晰、學習方法的選擇、學習過程的參與、學習情況的反饋再到學習成果的總結反思,學生都作為主體參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參與、引導,是為了更好地配合學生,而不是主宰學生。學生的全程參與,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性。
三、教師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策略
1.教師破除陳規,敢于放手
高中階段的學生,認知性和主動性都已得到提高,確定目標的能力及獨立思考的能力顯著增強,能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老師作為主體的滿堂灌教育方法,會滋生學生的惰性及得過且過、不求上進思想,讓很多學生成為課堂的旁觀者。因此,教師應選擇相信學生,放手于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教師成為主要輔導者。
元江民族中學的“352”教學模式,把時間真正還給了學生,一節課中,30%的時間用于學生自主學習、思考,50%的時間用于學生的合作探究,20%的時間由老師指導、解決疑難。在整堂課中,教師已由課堂的主宰者轉換為主要輔助者,而學生自始至終都是參與者與組織者,每個學生都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學生課堂睡覺、發呆的情況得到改善,每一個環節都在認真配合,課堂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
2.教師要做好課前準備,創設自主學習情境
教師雖是課堂的主要輔助者,并不意味著教師不關心學生的學習情況,而是說教師不能越俎代庖,因為對課堂的設置、對課程知識的引導以及對課程目標的制定,都對學生學習的興趣及效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根據課程特點,確定課堂目標,制定學生自主學習方式。課前,教師不僅要對教材深入研究,設置適合學生思考、討論的問題,還要設置好課堂流程,創設自主學習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語文課為例,上課時,以小組為單位,獨立思考后由小組討論得出結論,再請小組代表展示結果。每組成員為六個學生,分別按成績由先到后編排為①②③④⑤⑥六個號。每次討論結束后,由小組推薦一名成員展示結果。推薦①的,結論合理,可加小組考評分1分,推薦②的,結論合理,可加2分……以此類推,編號越靠后,結論合理,為小組爭取的小組考核分越高。這種方法能夠刺激學生的求知欲和表現欲,同時相互監督、互助,在整個探究合作過程中,讓每個學生都成為課堂的主人。
3.讓評價貫穿于課堂的始終
課堂教學評價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及學生之間的評價。課堂中適當、正確的評價,能讓學生及時意識到自己的學習狀態及優點、特點、缺點、弱點,能為以后的學習找出更好的方向,激勵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能讓老師及時認識到課堂教學中的效率,可以根據教學情況及時做出課程設置調整。
教學案例:9班是高二年級的理科班,剛開始,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極其被動,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不高,很多學生成了課堂中真正的“陪襯者”。在形成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形式后,學生有了一定的學習興趣,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老師針對班級情況,在展示結果后,制定了學生互評、教師再評的評價模式。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教師發現學生的求知欲得到提高,對語文課有了期待,課堂中普遍學生變得比以前更勤奮、更踏實。
新課標以培養現代化人才為目標,那就對老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作為課堂的主要輔助者,在整個課堂中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既不能越俎代庖,又不能袖手旁觀;既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又要研究學生的個性差異;既要信任、放手于學生,又要讓自己成為整堂課的參與者……因此,教師對課堂的組織、引導,對課堂的效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只有不斷反思,對教學方法不斷調整、創新,才可能把課堂搞活,把學生教好。
參考文獻:
劉明成.構建立足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