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余好
摘 要:低聲教育是與高聲命令式教育相對應的一種教育方式,低聲教育可以趕走憤怒、穩定情緒,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有利于教育管理的民主化、有利于學生的心智健康、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應當成為教育學生的主要方式。
關鍵詞:低聲教育;主體;民主;和諧
何為低聲教育?低聲教育是與教育學生大喊大叫相反的一種教育方式。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常常為教育學生效果不佳而束手無策,總是感覺大聲訓斥能夠威懾學生,使學生不再犯錯誤。但是不管你是嚷嚷不休的說服教育還是大喊大叫的命令式教育,學生全然不理你。如果你經常對做錯事的學生高聲斥責,不僅收不到效果,反面對孩子性格養成、心理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這時候就要考慮改用低聲教育的方式了。
一、低聲教育的科學依據
心理學家對哪些事情應該使用怎樣的聲調進行研究,發現處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聲調會收到不同的效果。老師批評學生用低聲調更容易接受,這是因為:
1.低聲調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緒平和一些,也可以使學生抵觸、逆反的心理有所松弛,有利于雙方溝通。
2.低聲批評學生,不僅可以集中對方的聽力,而且也可以先發制人,不讓孩子使用高聲調。生活中常常看到老師高聲責罵學生,學生反抗的聲音也不低,雙方的情緒越來越激動,最后惹得老師一肚子氣,學生心里不服氣。
3.低聲調可以趕走憤怒,在學校班主任教師是學生的主要教育者,教師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最大,遇事暴躁、不冷靜,開口大聲責罵學生的教師,肯定對學生的性格有不好的作用。
二、低聲教育的辦法
1.批評學生要選擇比較安靜的環境
安靜的環境可以為低聲教育創造良好的氛圍,排除周邊各種噪音的干擾,可以舒緩師生的心情,使師生雙方都有樂于接受的心理,為下一步教育學生創造必要的環境條件。
2.運用正確的語氣和措詞
對許多教師來說,控制自己不去大聲批評學生是很難的,因此,說話前請三思,運用恰當的語氣和措詞,效果會更好。比如“有件事想和你商量商量”“我感覺不妥,不知你怎么認為”“想了解你的想法”……這些語言能讓學生自己悟出所犯錯誤,讓學生初聽起來覺得有思考的空間,稍過一會兒,學生很自然就會明白教師的意思了。
3.把所期望學生要做到的要求解釋給他們聽
在聽取學生發言,讓學生有所悟的基礎上,教師把學校的規章制度、社會規矩的要求,進而大到國家的法律法規,向學生作出針對性的解釋。給學生充分的發言機會,在低聲教育談話中做到民主交流,雙方和風細語,這樣的教育效果使學生最終能夠理解并接受。
4.不要使用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語言
就事論事,教育不是發泄不滿,不要隨意發泄對學生的情緒,不要使用傷害學生自尊心的語言。有的學生年齡雖小,但他們渴望得到教師的尊重和賞識。如果教師在學生犯錯誤的情況下也能賞識學生,讓學生覺得教師是真心期望自己更好地成長,是像家長一樣關心自己,是在對自己負責。
三、低聲教育的意義
1.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體精神
學校是培養人的場所,班主任教師是學校中和學生關系最密切的教育者,肩負著既教書又育人的雙重職責。現代主體性教育理論認為,教育應當培養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訓斥或大聲教育中,教師的教育管理往往是一種命令,學生往往是一種被動的服從,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被扼殺。低聲教育是一種談話式的交流,在教育管理的過程中,學生的意見和觀點也會表達出來,他們的觀點和見解往往也會受到教師的重視和理解,這樣的教育管理有利于把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機結合起來。
2.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在學校的教育管理過程中,學生犯錯是常見的現象,根據學生犯錯的嚴重程度不同,也往往決定了教師教育學生的聲音的高低。這種大聲教育把學生推向了教師的對立面,雙方的情緒往往被點燃,教師在訓斥學生過程中,有的學生自尊心受到了較嚴重的傷害。低聲教育中雙方在平等中進行交流,老師通過說服教育與耐心引導,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深情與厚望,這種教育方式符合中小學生心智不夠成熟的特點,有利于學生成長。
3.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建立不是靠教師的命令與訓斥,而是靠民主平等的交流與對話。低聲教育是一種談話,是一種交流,教師沒有把犯錯的學生置于對立的位置上,而是讓學生感受到是一種教育和關心。這樣的教育談話過后,學生往往會反省自己的錯誤,有的尺子甚至會把自己內心深處其他的想法說給教師聽,久之教師往往會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理解和尊重,而這種尊重和信任,會使學生產生自信,是他們前進的重要動力。用低聲教育方式能夠給學生以自信和尊重,如果在教育學生后感覺效果不佳時,不妨試用低聲教育方法。
參考文獻:
袁寶菊.對違紀學生處理方式探微[J].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