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建 朱巧玲
摘要 研究了孟津縣水果休閑生態游發展現狀,分析了制約發展的問題包括規劃滯后、政策不配套、特色意識淡等,并提出了提升認識與加強領導、科學規劃協調發展、豐富內涵特色發展、加大扶持強化技術服務等對策,以期為該縣的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聯動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水果休閑生態游;發展現狀;問題;對策;河南孟津
中圖分類號 F59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5-0332-02
休閑農業具備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和生態涵養等多種功能,是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聯動發展的模式之一。孟津縣水果休閑農業具備優美環境,可觀賞品種豐富,功能齊全,可欣賞花,可采摘果,產生經濟價值不菲,兼具文化傳承、回歸自然的特點,社會效益好,對于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已成為休閑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托水果種植業發展休閑觀光農業是主要手段之一。
1 發展現狀
1.1 氣候適宜
孟津縣地形種類豐富,光照非常充足,降雨量比較適宜,地力深厚,小氣候類型多,多種落葉果樹原產于該地。孟津縣果樹資源豐富,品質較優,名牌、特色、優質、珍貴的果品眾多,發展水果休閑業區域優勢明顯,地域性樹種特色突出,奠定了果樹休閑產業發展的基礎。近年來果樹在孟津縣快速發展,全縣果樹總面積已達6 700 hm2。已形成了會盟鎮、平樂鎮孟津梨基地,小浪底鎮的薄皮核桃、早熟蘋果基地,城關鎮、常袋鎮的紅提葡萄基地,送莊鎮、白鶴鎮的草莓基地;麻屯鎮、常袋鎮大櫻桃基地,送莊鎮的桃樹基地。水果基地的塊狀聯動發展,以及差異化、特色化、規模化發展,為實施水果休閑旅游奠定良好基礎。
1.2 政策扶持有力
休閑觀光園區分布內容較為豐富,具備了一定功能。在發展中,孟津縣把以觀賞、采摘、休閑為主要內容的水果休閑生態游作為重點強力推進。 2011年,該縣在農業“三篇文章”打捆一起做政策的指引下,縣林業局加大了工作力度,建設過程中做到了“三個到位”,即政策扶持到位、資金支持到位、業主建設到位,休閑園區建設速度和水平大幅提升。孟津縣已建果樹生態游園區23個,開展連續節慶活動,營造果樹旅游氛圍,常年舉辦會盟梨花節、荷花節,孟津常袋紅提葡萄采摘節,小浪底石榴節,送莊草莓節等。舉辦種類豐富的節會,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從單一的農業生產收入向一、二、三產業經營收入邁進,提高農民收入。為市民提供了旅游、休閑、放松的地點,使其領略到各類水果發展衍變歷程、文化演義,具備良好的科普教育、文化傳承功能,是社會公德教育的重要載體。
1.3 經濟效益顯著
孟津縣緊鄰市區,具有交通便利等優勢。該縣采取多種方式,拓展果樹休閑農業的內涵。孟津縣各類觀光園區內通過提供賞花摘果、吃農家飯等方式增加收入,拓寬了果樹休閑旅游增收渠道。孟津縣水果休閑生態游年接待游客量超50萬人次,總收入逾2 500萬元,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孟津縣利用當地的667 hm2櫻桃樹作資源,在春末夏初時節,舉辦春季郊游、體驗農家生活、賞花摘果為主題的孟津櫻桃節,據統計,在櫻桃節中年接待游客1萬人次,經營收入超100萬元。孟津縣常袋綺夢紅提生態園依托近鄰小浪底旅游公路和市區的交通便利條件,擴大種植品種,園內有大櫻桃、杏、油桃、葡萄、桃、柿子等,面積逾33.3 hm2,產量1 100 t,每年夏秋季節,采取“休閑觀光采摘+農家樂”吃、住、玩、游一體化的聯動發展模式,年接待游客逾2萬人次,營業收入達1 400萬元。
1.4 具備多種功能
果樹采摘休閑生態游的發展,是調結構、轉方式、促消費、擴就業、增收入的重要引擎,拓展了農業的功能,促進農民增收及當地就業,改善農村環境,促進了城鄉交流。孟津縣果樹休閑業盤活了農村旅游業,帶動農民蔬菜瓜果的種植,推動了家禽、水產飼養和銷售,提高了農民收入水平[1]。孟津縣水果休閑生態游多位一體,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推進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聯動融合發展,拓寬農民就業新渠道。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孟津縣水果休閑生態游體現出較高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吸引了大批社會投資,占總投資的80%左右。資本注入提升了農村的水、電、路、林、村等基礎設施的水平,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環境,促進城鄉融合。市民的生活方式、文化觀念通過水果休閑生態游源源不斷輸入農村,在舉止言談中影響著當地農民的觀念和生活方式。同時,孟津縣在大力推進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勞動變運動、農品變商品、農房變客房過程中,市民通過生態游能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體驗到農事,增進城鄉居民之間的情感交流,助推了城鄉融合。
2 存在的問題
孟津縣果樹休閑生態游的發展,為推進全縣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需要給予注意和解決。其現狀為果樹種類單一,采摘季節性時間短;園區設計形式簡單,觀賞性不強;采摘服務不規范,采摘時浪費嚴重;軟件硬件基礎設施配備不完備,缺乏多樣化服務。
2.1 規劃滯后,布局不合理
孟津縣的果樹生態游的發展起步晚,速度快,但規劃嚴重滯后,發展存在盲目性。沒有堅持因地制宜和點線面相結合,龍頭項目建設和打造不足,農業、旅游等部門互動性不強,宣傳、營銷和推介形式單一,休閑體驗、餐飲美食、文化藝術、農業科普、民宅物業、養身康體等系列果樹休閑農業產業發展融合度不高[2]。
2.2 政策不配套,發展舉步維艱
孟津縣吸引社會、企業、個人資金投入不足。缺乏廣泛整合資金渠道,重點支持項目不突出,土地整治、農田水利建設、小城鎮建設、新農村建設、村村通工程、安全飲水工程等項目資金分散,對休閑農業園區進行集中扶持度不夠。缺乏足夠的專項資金,休閑農業園區缺乏設施農業、爭創品牌、組建合作社的扶持資金,對一些經營特色明顯、帶動力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足、運作規范的休閑農業企業重點扶持不足,缺乏做大做強的可持續動力。
2.3 特色意識淡,經營模式單一
孟津縣水果生態游發展定位不明晰,現代節慶文化與傳統文化節日的互動互融形式單一,在歷史文化立景、鄉土文化立牌、科技文化立足、道德文化立規、產業文化立業等方面融合度不足,特色意識淡薄,經營模式同質化嚴重,水果生態游內涵未充分發揮。
3 對策
3.1 提升認識,加強領導
堅持以農為本,強化現代農業主線。將休閑觀光農業發展與優勢特色產業建設結合起來,與設施農業結合起來,與生態農業建設結合起來,在農業生產過程、農民文化生活和新農村建設上做文章。實現從最初的景區周邊和城市郊區向更多功能適宜發展區域轉變。為更好地促進農業休閑采摘園區建設,政府部門要制定優惠措施,加大宣傳引導,合理推進,嚴格認定標準。技術部門加強水果技術培訓與技術指導,合理引進水果新品種。
3.2 科學規劃,協調發展
政府部門要將水果休閑生態游發展擺上推進農業轉型升級發展的重要位置,明確休閑農業發展的總體思路、主要目標和工作重點。當地政府要把水果休閑生態游作為重要的農業新興產業加以培育,加以引導。在發展中要注重創新,以創新的理念、求新的思維,在繼承中開拓,在開拓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3]。堅持規模經營,強化集群集約發展。實現從一家一戶一園的分散狀態向園區集群集聚發展轉變,從以農戶經營為主向社會資本共同投資經營發展轉變。以發展水果生態游為契機,創建省級以至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提檔升級。
3.3 豐富內涵,特色發展
堅持以創新創意為徑。積極引導和推進水果生態游探索和豐富“產品、文化、園區、產業、功能”等創意經營的新模式、新途徑。在產品上,賦予普通農產品的用途、包裝、文化和內涵創意,培育高附加值特色系列產品;在文化上,開發農作物和農事活動的文化內涵,促進水果生態游節慶經濟和主題文化農莊發展;在園區上,突出產業發展與休閑體驗,促進傳統果園、菜園、農園的休閑娛樂和教育普及創業項目經營,推動農園向農業主題公園升級發展;在產業上,做好做優農業一產的基礎上,創意推進種殖業、加工業、餐飲業、服務業的要素融合滲透,積極引導和推進“互聯網+水果生態游”,促進農旅三產業融合;在功能上,突出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和注重農村區域性綜合開發、美好鄉村建設、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三個統籌”,通過統一規劃、整體建設、創意經營,促進水果生態游由區域的單一生產經營載體向景點風景、生態屏障、文化符號、地域名片等多功能集成的綜合性經營載體轉型。
3.4 加大扶持力度,強化技術服務
發展水果休閑生態游,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更需要大量的強化政策支持。近年來,孟津縣市通過制定促進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發展政策,在推進現代規模農業、農業龍頭企業、農家樂等方面都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特別是在土地、林地、水面規模流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引導規范流轉。為休閑農業發展構建了政策保障體系。鼓勵金融機構、擔保機構創新金融產品,按照“靈活、方便、安全”的原則,為休閑農業發展提供信貸和擔保支持。鼓勵民間資本采取獨資、合資、合伙等多種形式參與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開發和經營[4]。鼓勵農戶以土地使用權、固定資產、資金、技術等多種形式投資入股休閑農業,享有薪金、租金、股金等相對穩定的收益。主管部門在休閑農業項目審批、辦證等過程中,對有關規費的收取做到能減則減,能免則免。積極開展休閑農業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培訓,幫助其提高素質和服務水平,組織休閑農業業主到發達地區參觀學習、開拓視野,提升服務手段和服務功能。
4 參考文獻
[1] 田玉廣.洛陽市水果類休閑生態游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3(24):310-311.
[2] 張眾.生態文明視域下縣域鄉村生態游的發展模式研究[J].農業經濟,2015(11):47-49.
[3] 宋河有.生態旅游實踐水平提升問題研究[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8(10):58-611.
[4] 陳寧.從觀光游到生態游:旅游經濟的發展模式轉變[J].廣西社會科學,2013(24):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