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福政

摘 要: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獨特遺產,不僅有豐富的文化寓意,更具審美價值。從文字與現代平面設計的融合與發展來看,文字作為承載民族文化的基本載體,在設計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本文通過從文字的文化內涵來探索文字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尤其是在設計理念、表現手法及具體應用中的獨特性。
關鍵詞:漢字;平面設計;文化內涵;表現手法;應用研究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一種特殊的文化表現形式。漢字從誕生到發展完善,在中華民族文化的源流中從未斷絕。將漢字與現代藝術設計相融合,從漢字的文化神韻中增強藝術表現力,科學、合理地促進漢字在平面設計中的人文性、民族性、意義性的發揮就顯得尤為重要。
1 漢字承載的歷史文化性
從漢字的起源到發展,漢字在中國歷史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從文化歷史的承載上,漢字是中國歷史的縮影,漢字在推動社會前進的同時,也從漢字書寫技術上推動了漢字的變革。從最初的記事表意,到漢字系統的擴充與完善,特別是近代以來,隨著書寫技術、印刷技術的發展,以信息技術為背景的數字化時代的到來,為漢字的使用及發展創造了新的條件。二是從人類哲學層面來看,文字作為文化的載體,其哲學意義更加浩繁博大。遠古時期的自然崇拜,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秦漢以來的獨尊儒術,新中國成立以后對民族傳統文化的挖掘與傳承,體現了漢字的意義。三是漢字作為中華民族的獨特象征,是漢民族創造的文字,也是漢民族思想與文化的集中體現。漢字的文化性、開放性、包容性、哲學性、思想性特征,為中華民族文化注入了生機與活力。
2 漢字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準則
平面設計在現代設計理念導向下融入漢字系統,需要從三個準則上來綜合考慮。一是注重正確性。對漢字本身來說,要做到準確無誤,即從漢字的字形、字義及含義應用上保持準確,盡管漢字在不同的語境下存在多義性,但漢字作為平面設計要素之一,要從漢字的發展與變形上,融入漢字約定俗成的構成方法,保障漢字的正確書寫。二是注重合理性。從漢字的使用來說,作為民族文化的載體,在使用中并非隨心所欲,而是要遵循相關規定,特別是對于公共發行的文字,要遵守法律法規要求。漢字本身并無善惡之分,而對于漢字本身的意義,卻存在正反、明暗之別,在平面設計上要避免反社會、反人類的漢字運用。三要注重協調性。平面設計是對藝術審美的呈現過程,而漢字作為平面設計的重要內容之一,要從漢字的字形、結構、詞組、成語等使用上,從文化的內涵與字面意義的協調中來充分表現設計思想,促進文字意義與設計情感的融合。
3 漢字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表現
3.1 漢字本體與變形表達
從漢字自身的歷史文化內涵來看,平面設計作為二維空間下的信息表達設計方式,需要從文字的本體意義中融入設計行為。漢字的本體是漢字自身的呈現方式,盡量減少對漢字的變形與修改來清晰表達平面設計的主題。
當然,對于漢字來說,除了本體外還可以融入抽象與變形。所謂變形,就是將字作為構形內容,通過適當的拆分、修飾、組合、變形來獲得視覺上的藝術審美目標。例如,“互”字,結合“互”字的字形結構,從變形與拆分上來進行抽象,使其具有象形性、圖形化,以實現平面設計中對意義的表達、對信息的傳遞,為受眾呈現耳目一新的視覺沖擊力與感染力。
另外,對于漢字本身的字形與結構,也可以通過線條化、色塊及圖像等要素融入漢字的造型中。例如,有些漢字可以從具體化的實物中構造漢字,使其建立漢字與實物的關聯想象,讓受眾從視覺上、概念思維上獲得多重刺激,營造視覺美感。
3.2 漢字的情感表達
漢字不僅承載文化、思想,也蘊藏著深厚的情感特性,特別是漢民族的文化內斂性、包容性,使其在平面設計中成為傳遞情感的重要媒介。在漢字的情感分解中,一方面,漢字作為文字,其基本功能是為了表達信息。比如漢字在設計中,主要從文字特性與設計理念上來運用漢字來進行意義解釋;某茶葉包裝中,將“紅茶”二字作為最直接、最表層的信息傳遞方式,便于受眾第一時間了解產品的信息。另一方面,漢字通過變形、異化處理后,從漢字本體屬性變換上融入了美學修飾與抽象性,增強了文字在表意、創意、思維、美學中的表現力,讓受眾從中來延伸想象力,以滿足對更高層次文化的表達。(如圖1)
從文字與城市內涵的銜接中,利用文字的造型特征與城市建筑相關聯,從字體變異中來呈現“杭”字與“航船”“亭臺”“橋洞”的特征,將文字的文化底蘊與建筑圖形融合為一,增強了設計創意性。同時,文字的圖形化表現是文字藝術抽象的重要方式,也是平面設計中廣泛應用的設計方法。漢字從最初的造型方式來看,本身具有事物的圖形化特征,因此,將漢字的圖形化符號作為審美要素,通過布局、排版、修飾、變形來挖掘漢字本身的審美意蘊,以增強受眾對平面設計中文字表現力的理解。
4 平面設計與漢字的融合發展
現代理念下的平面設計與漢字的融合,將傳統設計思想中的解構理論融入到漢字表現中,通過技術性、思想性、設計手法的運用,來實現現代平面設計中文字布局形式的多元化和獨特性。從設計思維來看,不同的設計要素是在遵循設計者思維與想象中,從傳統平面設計解構實踐中來重建設計作品,增強作品的和諧性、審美性與自然性。漢字的文化是深厚的,在平面設計應用中要注重模塊化、大眾化和全球化,要從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中來貼近現代理念,從改進與創新中來完成解構與改造,實現文化的內在傳承。因此,在協同漢字與平面設計的現代性上,需要從三方面來著手:
4.1 注重對傳統文化理念的紓解與融入
平面設計與文字的協同,首先要從對傳統文化的“破”與“立”中來獲得平衡。將現代設計理念與傳統元素的創新解構中,一方面增強漢字的文化厚重感,增強民族文化的傳承性;另一方面從現代設計理念出發,將漢字作為優秀傳統要素,將其的人文性與民族性與現代性相統一。例如,在平面設計中融入“中國風”要素,利用漢字與水墨風格來增強作品的濃重文化氣息。
4.2 注重對漢字歷史的尊重與突破
漢字本身的意義是博大的,其文化底蘊是深厚的。平面設計中對漢字的應用,從字形、字義的深刻挖掘與理解中,將漢字的變形與可塑性進行統一,在哲學范疇中實現變造。當然,由于漢字自身的多義性和地域性特征,對于漢字的使用要切合大眾化需求,要從字形、字義相對固定的表達上來滿足平面設計需求。
4.3 強調漢字的國際化發展
漢字不僅僅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從全球化視角來審視平面設計與漢字的融合,要從國際文化交流中,促進漢字在國際上的傳播與發展。并將漢字與現代技術相融合,利用漢字的全球化來推動漢字的國際化,傳播漢字與漢文化。
參考文獻:
[1] 劉中美.書法藝術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探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