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十三五期間,中國積極發展“一帶一路”經濟帶的建設,貴陽市作為全國西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對外開放水平提高,前來參觀考察的外賓日益增多。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貴陽市城鄉規劃展覽館雙語講解的任務更顯重要。本文將以貴陽城鄉規劃展覽館為例,探討新時期英文講解的重要性及隊伍建設中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規劃展覽館;英文講解員;隊伍建設
1 規劃展覽館英文講解的重要性
1.1 貴陽市的發展趨勢
貴陽是貴州省省會,西南地區重要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在全國范圍內,貴陽市還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隨著貴廣高鐵、滬昆高鐵貴陽至長沙段的開通,實現了貴陽至中國東部、東南部的10小時經濟圈。同時,貴陽機場新增多條國際直達航班,貴州將逐漸擺脫過去交流閉塞的尷尬局面。目前,貴州建設的“1+7”國家級重要開放平臺中貴陽就有4個開放平臺。由此可見,貴陽的對外開放水平正在逐步加強。隨著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和貴陽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的成功舉辦,更進一步拉近了貴陽與國際社會的距離。在這樣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下,雙語講解的學習變得越來越重要。
1.2 規劃館外賓到訪量增多
自2012年7月26日貴陽市城鄉規劃展覽館正式對外開放以來,接待了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韓國、坦桑尼亞等30多個國家的外賓。其中包括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多米尼克總理斯凱里特等國際重要人士。在這樣的發展形勢下,組建英語講解員隊伍,完善英語講解內容是迎接挑戰的必經之路。
1.3 雙語布展的局限性
貴陽市城鄉規劃展覽館展示內容豐富,涵蓋貴州、貴陽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未來規劃等內容。從布展的角度來說,不能一一實現雙語注解。這時就需要英文講解員作為溝通的橋梁,為外賓提供優質的講解服務。
2 英文講解隊伍建設中應注意的問題
2.1 講解員的心態
許多展館的講解員并非英語專業畢業,口語相對較弱,加上缺少語言環境,許多講解員在中文講解時還信心滿滿,可面對外賓團隊就馬上怯場。這種心態,導致講解員英文水平永遠得不到提高,甚至還會影響展館的形象。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英文講解員,首先就必須培養對英文的興趣。講解員如果能甩掉工作壓力的包袱,反而會事半功倍。
2.2 英文講解詞編寫的準確性
講解詞是展示內容的提煉,也是講解員講解工作的依據。多數展館英文講解詞編寫是在中文講解詞的基礎上進行翻譯的。在翻譯時,就應該避免出現“中式英語”的現象。在編寫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1)政策性術語的翻譯。在中國特色國情下,展館的展示內容常出現政策性語言的表述。如果直譯,可能會出現歧義。例如:“貴陽市目前是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火車頭和‘發動機。”那么講解員不能翻譯成“Guiyang city is currently the province'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locomotiveand‘engine”,這樣外賓可能會誤認為貴陽目前在重點發展的項目是火車頭和發動機。講解員應該將“火車頭”和“發動機”這兩個詞語進行意譯,翻譯成“動力”、“領頭羊”等外賓容易理解的詞語。
(2)專業性術語的翻譯。許多展館具有專業性,在翻譯時常會出現生僻的專業詞匯。以貴陽市城鄉規劃展覽館為例,除了在開篇介紹貴州、貴陽的基本情況、地域風情、歷史文化外,剩余的展區主要以介紹城市規劃為主。講解員應通過查詢規劃專業的詞匯字典進行翻譯,利用翻譯軟件翻譯時還需要注意其準確度。
(3)少數民族文化的翻譯。貴州是多民族共聚的省份,主要有苗族、布依族、彝族等17個世居少數民族。少數民族地區由于其發展歷史悠遠,生活、生產方式不同,是貴州文化歷史的亮點。例如,在翻譯彝族的“三月三火把節”時,直譯為“March three Torch Festival”。如果外賓不了解其文化背景,恐怕很難理解,那么講解員需要解釋它是一種歡慶的節日,類似漢族的春節。此時,英文講解員的必要性就體現了出來。
2.3 語音的標準性
講解員是通過語言將知識傳遞給受眾的。除了需要豐富的知識,還需要標準的語音。只有發音準確無誤,才能表達準確的內容。英文發音分為美式和英式兩種,講解員可以根據自己的發音習慣選擇其中的一種。
首先,講解員需要學習每個單詞的正確發音,發音標準的第一步是模仿。需要講解員反復多遍地聽單詞、句子,然后不斷地模仿發音。發音是否正確還需要聽自己的發音,講解員可以錄下自己的發音,反復地聽。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改變發音的過程需要講解員持之以恒。最后,帶有感情色彩地講解,講解員可以互相練習、對話,制造語境。
此外,要說好一口流利的英語,還需要講解員鍥而不舍地練習。在學習前期,講解員可以先分區域講解,通過實戰講解積累經驗,再逐步實現全館講解。
2.4 講解內容的技巧
(1)重親切、少官方。外賓的交流方式就是簡單、親切為主。以貴陽市城鄉規劃展覽館為例:在介紹貴陽規劃館的“領導關懷”展區中的領導時,不需要過于官方,領導可以直接用“Mr”稱呼,這樣顯得親切自然。
(2)突出重點,開門見山。東西方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差異,在思維方式上東方比較含蓄,喜歡在重點內容前面作語言鋪墊,而西方則比較直接,英文的表達習慣是突出重點和態度,然后再敘述原因。
(3)詳講文化風光、略講政策方針。任何國家都具有其獨有的政治體系,并且具有很強的差異性。一方面,中國的方針政策在英語里沒有對應的詞語;另一方面,多數外賓都不太感興趣,所以除了政務交流的外賓團隊可以多介紹以外,在接待外賓時應略講政治性內容。投資考察、培訓學習、旅游觀光的外賓們更感興趣的是這個地區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城市發展情況等。
2.5 國際禮儀的學習
由于各國文化的差異,在禮儀風俗習慣上也有著很大的不同。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講解員還要了解各國的風俗文化及一些交往禁忌。例如,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與中國的風俗文化較為相似,在接待時采用握手禮即可,應該避免過多的眼神交流,否則他們會比較尷尬。講解員可以選擇邊走邊講的方式,避免與他們相對而視。而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等西方國家則喜歡眼神交流,這時講解員不妨大膽地與他們進行眼神交流。再如,歐洲國家的嘉賓一般不太喜歡與人接觸,喜歡獨立思考。講解員只需簡單的握手禮即可,同時不要有太多的肢體接觸或互動。而與之相反,非洲國家的嘉賓則熱情奔放,喜歡擁抱和討論,所以要盡可能地給他們觀賞和討論的時間。
參考文獻:
[1] 莫少銀.試論博物館英文講解的準確性和可達性[J].青年與社會(中),2014(8).
[2] 黃燕寧.當代禮儀研究——商務交往中的涉外禮儀研究[J].商業文化(上半月),2011(10):209-210.
[3] 宋柳,李海紅.國際商務禮儀中的中西方文化差異分析[J].科技展望,2015,25(26).
作者簡介:張力月(1991—),女,貴陽市城鄉規劃展覽館助理館員,研究方向:文物,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