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蕊 雷搏
摘 要:在專業培養方案的設計中,獨立學院必須充分考量應用型人才培養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方式改革所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中,教學主體通過采用一定的有效方法,對教學中的各個環節進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可以發現教學過程中各個評價對象所存在的不足和有待改進的地方,并判斷其形成原因,從而研究適合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
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在專業培養方案的制定和教學改革的設計中,獨立學院要形成一整套科學合理的教育教學方案和評價反饋機制??茖W全面的評價考量,不僅能估計學生的學業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教學目標,還能解釋學生設計創新能力欠缺的原因,使得教師能夠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交流和輔導,提高學生的整體設計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評價能夠起到激勵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作用,反映了教師的教學成果和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學評價對教師能起到督促作用,使環境藝術設計教師能夠較好地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提高整體教學水平。教師能更有針對性地修訂教學計劃,改進教學方法,完善教學指導。學生也由此總結學習策略,改進學習方法,增強了學習的效果。這樣使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成為了一個能隨時得到反饋調節的可控系統,教學效果也就越來越接近我們預期的目標。
1 重視學科專業建設,優化專業結構
專業設置是衡量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指標。一般情況下,對于人才培養情況進行評估,其核心主要是對培養單位的專業設置與學科建設等發展規劃問題進行評估。獨立學院這類辦學實體,在起步階段一般是借鑒其依托院校的專業建設,選擇發展勢頭良好、迎合社會需求的成熟專業、新興專業和特色專業作為其專業設置的基本指南。例如,交通類高校所下屬的獨立學院,應當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交通運輸類專業為自身品牌。這種專業建設思路,為獨立學院提高市場競爭力、開拓生源、增加就業等打造了富有特色的品牌效應和發展優勢,也受到了用人單位和社會的廣泛好評。但一味照搬照抄其他學校的專業建設模式,不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和實際條件,不考慮自身未來發展建設的總體規劃和思路,就會陷入盲目被動的專業設置傾向之中。獨立學院必須要在專業借鑒的基礎上,進行可行性和必要性的科學論證,淡化學科界限,突出專業特色,拓寬專業設置口徑,彈性設置學科方向,合理配置調整一、二、三級學科和方向之間的關系,增強專業設置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滿足不同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有利于受教育者在今后就業過程中就業面的拓寬和職業方向的靈活轉移。
2 科學制定應用型人才培養計劃,完善課程體系
科學制定專業教學計劃和完善課程體系是實現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以筆者所在的獨立學院現有的環境設計專業為例,教學計劃中專業基礎與專業核心課程課內學時基本控制在合理區間,約占本科培養計劃總學時的70%,專業課程學分值約占培養計劃總學分的70%。壓縮課內學時、增加實踐課時,使學生有更多時間從事實踐活動和綜合素質拓展。在構建課程體系時,將課程體系劃分為公共基礎必修課、專業基礎必修課、專業核心課、專業限選課和專業公選課五個模塊,體現了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教育,把專業理論、通識基礎和綜合實踐訓練有機結合、融會貫通,密切了專業素養與人文素養之間的聯系,開設涉及多學科、多元化、多樣性的人文課程,使人文教育貫穿專業教育的全過程。
3 強化實踐環節,重視創新素質培養
應用型人才語境下關于實踐育人的價值目標,充分符合現代教育學中關于素質教育客觀規律的論述,有利于彌補傳統的功利化色彩極為濃重的應試教育對學生興趣天賦和個性發展的抹殺。通過保證足額實踐教學課時,加強實踐教學基礎設施條件改善與專業實驗室建設,提高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在環境藝術設計日常教學,特別是實驗操作教學內容上,增加那些側重強調軟件技術與美學設計功底相融合的兼具綜合性與創新性的實驗教學。在專業社會實踐方面,要廣泛地建立專業實習基地。教學培養單位應當走出校門,與設計行業各級各類企事業單位簽訂專業教學實習協議,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為學生廣泛地開辟參與專業實踐、了解行業現狀的實習、實訓平臺,使得學生對設計類公司企業的現代化設計程序、公司運轉流程、業務洽談規則、施工現場運作等,形成全方位的了解和體味。在環境設計人才培養,特別是教學過程中,把課內教學與課外認知相結合、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聯動、有形設計元素和無形設計理念相融合,有組織、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參加課題研究、項目研發和創意孵化。
4 研究學生特點,改進教學和評價方法
應用型獨立學院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通過課堂教學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實現理論教學內容由內化到外化的轉化。環境藝術設計教師,應當善于充分結合社會發展和現實生活中的成功設計案例,把握時機,適時適度地滲透專業教育,從而真正提高課堂教學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實效性。在課程準備和教學實施中,要善于開發課程教材中所包含的設計元素,并將其列為教研活動中的重要研究內容。教師在課程準備和教學講授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知識體系的科學建構,教材的內容設計,學生的認知規律、接受程度等,綜合考慮并設計專業教育的方式和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不僅要有教與學之間的知識層面的交流,也要有思想情感的溝通與互動,切實提高教學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實效性和導引性。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努力探索教學方式、手段、途徑等方面的改革,在激發學生學習樂趣和思考興趣上進一步下功夫。
5 建設與應用型高校辦學特色相適應的師資隊伍
目前,獨立學院環境藝術設計的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為數不少的問題,形勢嚴峻。由于特殊的辦學機制,大多數獨立學院專任教師所承擔的教學任務偏重,其勢必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因此,應當鼓勵教師走入企業,參加設計企業與科研單位的研發項目,從而鍛煉教師的科研與實踐能力。對于重點學科、特色學科,要加大人才的引進力度,爭創優勢學科。在獨立學院教師的績效考核方面,要建立一整套系統完善的本科層次人才培養的考評機制,從培養單位管理制度層面上引導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事實上,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科建設的效果、課程體系的設置、教材建設的質量,最終都要通過專業教師的教學來體現,尤其是課程教學效果,它可以說是直接通過教學工作者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把握來實現的。
參考文獻:
[1] 孟夏,任戩.藝術設計生態教學體系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 中國大學教學,2016(1).
[2] 王惠.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模式構建研究[J]. 美術教育研究,2016(6).
[3] 肖宇強.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與建議[J]. 南方論刊,2016(3).
[4] 趙琳.關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復合型設計人才培養的思考與實踐[J]. 教學研究,2005(5).
作者簡介:劉蕊(1984—),女,河北滄州人,藝術學碩士,北京交通大學海濱學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教學。
雷搏(1984—),男,河南周口人,哲學碩士,北京交通大學海濱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