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林
摘 要: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作為小學基礎學科之一的數學,在課堂教學中,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設置具有創新特色的教學內容,其途徑之一就是研究教師教學創新行為的策略并加以實施。本文就此進行分析與研究,以期加強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從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更好地滿足小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國家發展提供更多的創新型人才。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師;創新行為;初探。
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就是要通過各種途徑,開啟少年兒童的想象、創新的大門,讓他們潛在的智慧因素活躍起來、壯大起來,并使其不斷地迸發出耀眼的火花。其途徑之一就是研究教師創新行為的策略并加以實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一、注重營造教學的創新環境。
教師在教學時,態度必須和藹可親,保持幽默。心理學研究和實踐證明:自由寬松安全的氣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發揮。那種不民主的、壓抑的教學氣氛是窒息創新火化的主要因素。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對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行為,教師要做到三點:一是愛護和保護。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所有潛藏的積極因素,并加以熱心的愛護和保護,包括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創造性的品質。比如,我在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時,帶著一個大蘿卜和一把刀來到了課堂,學生感到莫名其妙,從而產生好奇心,精力集中。二是幫助和培養。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教學時,可以設計幾個問題幫助學生自學:怎樣畫線段圖?把誰看作是單位“1”是已知還是未知的?設誰為“x”?等給學生創設環境,讓學生思考、探索,使教學水到渠成。三是開發和扶持。當學生在對一項數學活動感興趣并非常高興時,要允許他們按照自己的步驟活動,讓學生開動腦筋想辦法,不反對猜測。在教室里布置各種數學教具、數學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對學生提出的數學問題要認真地回答,或集體討論等。例如:學習“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比較”一課后,提出:大家有什么問題或想法要和老師、同學交流嗎?學生問:“老師,還有求最大公約數的最佳方法嗎?”這一質疑激起千層浪,頓時,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因此,教師要把記憶性教學變為思考性教學,在教學中不斷創設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欲望,使學生由被動式學習向主動式探索轉變。
二、充分挖掘教材并合理靈活運用。
傳統教學觀認為,教材是教師實施教學的依據,又是學生學習的依據。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忠實于教材”,嚴格按照教材的程序組織教學。在這種思想下,教師很少對教材進行合理的加工,更談不上創新了。其實,教材是教學的基本材料,尊重教材并非唯教材,提倡教師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發掘教材中所蘊涵的創新原理,精心構建教學中實施創新的體系,圍繞“以學生發展為本”這個主題,把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作為數學教學的根本目的。如在對“兩位數除法筆算”的新授課時可以對教材做如下處理:“整十數筆算,接近整十數,中間數試商,商中間和末尾有零”,各一課時,其中穿插適當的練習課加以鞏固,這樣為學生開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獲得充裕的時間。對教材的加工處理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結合學生現有的生活實際和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合理運用教材;結合學生的思維訓練和能力培養處理教材;深挖教材中蘊涵的教學思想加工教材;著眼于為學生提供自主活動空間調整教材。
三、積極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師的創新行為在教學中以發散性問題為出發點,恰到好處地激發創新思維和提出創新思維的要求。課堂上,讓學生動腦思索,動手操作有利于培養他們的思維。例如:在六年級復習平面知識圖形的周長和面積時,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練習:給學生一根長31.4厘米的繩子,把它圍成一個長方形、正方形、圓,你認為他們的周長相等嗎?那個圖形的面積最大?學生對此問題非常感興趣。在猜測過程中,許多學生通過計算證實了自己的猜想,圓的面積最大,激動之情溢于言表。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學生能夠提出問題是敢于和善于揭示自己認知上的矛盾沖突,積極探索未知的心理需求的具體表現。在多年的研究中發現:數學概念中的變換敘述方式、多項比較、利用表像聯想,計算學習中的簡化環節、簡便運算,計算過程形象化,發展估算能力,初級幾何中注重觀察,動手操作、運用聯想,多求變化、知識活用,應用題學習中的全面感知,運用比較,補充練習,拼拆聯系,一題多變練習,一題多解,自編應用題等各種形式,都是創新思維在數學學科中的具體表現形式。找到了這些形式,訓練才能落到實處。激發學生質疑,促使思維處于高度活躍狀態。
四、開展獨立嘗試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學習數學知識是學生主動建構的過程。即使就同一數學內容的學習而言,不同的個體也完全可能由于知識背景和思維方式的差異而具有不同的思維過程。在創新行為中充分注意到每個學生的個性,放手讓學生自己決定探索方式,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獨立探索,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化”。在獨立探索基礎上展開合作交流,即可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又拓寬了信息交流面。一般的當問題的思維力度不太大的按先獨立后合作的流程進行;對于思維里力度大的問題,可采用先合作后獨立的方式進行。強調主體的自主學習就要努力構建良好的課堂學習方式,把思考的空間和時間交給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有較充裕的時間去思考、探索。
五、善于科學的評價學生。
評價作為課堂教學質量的檢測手段,具有激勵和導向的作用。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鼓勵性評價,從尊重、愛護、平等的原則出發,對學生實施積極的、適度的和科學的鼓勵性評價,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體現出教師評價的創新。對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差錯的學生,要以寬容、諒解、和藹的態度對待他們,允許他們再想一想,即使是重復別人的正確答案,也應給予肯定,使他們從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
總之,創新行為要求教師充分調動自身的因素,以創新精神對待教學,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作為一種新的理念,其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因教育對象、教學內容、教學目的等不同而是千姿百態,并隨教師的素質提高而發展,有待我們教師去探索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