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玉云
【摘 要】小學階段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的任務,學生通過英語課程的學習。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為其打好語音、語調基礎,最終具備初步的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英語;新課標;閱讀教學
新課程標準規定小學階段英語閱讀量達到累計10—12萬字。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沒有足夠的語言輸入量是不行的,成功的英語教學要依賴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實踐。對于小學英語教學來說,首先要培養的是學生的聽、說能力,當學生有了一定的聽、說基礎之后,就需要不失時機地加強閱讀教學。小學生的英語學習也需要大量的閱讀輸入。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我們應該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上好小學英語閱讀課呢?接下來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看法:
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如何讓學生想讀、愛讀,這是閱讀課首先需要思考的問題。設置一些適合小學高年級學生口味的合理的情景,恰當地設計幾個小問題,結合學生的已有知識進行簡單的背景介紹等都可能有幫助。要讓學生產生讀的需要,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讀課文。
例如,在教學Module 3 Unit 1一課時,通過前面設計的大明昨天早中晚餐吃的是什么來猜測玲玲早中晚餐吃的是什么。根據課文內容將其分成三段,并讓學生帶著問題聽短文,第1段:What did Lingling have for breakfast? 第2段:What did Lingling have for lunch? 第3段:What did Lingling have for dinner?學生整體感知短文,并抓捕到主要信息來回答,培養學生的聽力,讓學生在聽力中獲取信息。這樣過渡自然,問題設計得既巧妙又恰到好處,之后再進入課文的閱讀,學生就感覺比較自然了,也有了親切感,學習起來自然更容易接受。除此之外,還可以談論有關的話題,或出示有關的畫面、實物等,喚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加深對閱讀對象背景的了解,同時也可放松讀前的緊張心理。這些都能使學生處于積極的準備狀態,帶著目的和愿望去讀,變被動式閱讀為主動式閱讀,也有助于形成閱讀技巧,提高理解能力。
二、改進方法,激發興趣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采用不同的形式,訓練學生的閱讀。如:
1)小組朗讀法
分小組(兩人或四人)解決某些段落的理解,然后以小組匯報朗讀的方式解決該段的理解問題。并鼓勵他們找出該段的難點。每個小組負責的段落篇幅較短,而且又是合作完成,對于中下生來說,難度減低了,也能夠較易地參與其中。
2)先解難后整體感知
先讓學生自己閱讀文章,把不懂的詞句劃出來。在通過全班同學中找“小老師”或老師點撥的手段解決問題。接著,教師根據課文內容提出相關問題,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再次的閱讀,根據課文回答問題,做些鞏固性練習,最后聽錄音、跟讀,進行習題訓練小組活動等。過程中沒有什么特別招數,但是對于一些生字詞較多,趣味性不太強的短文來說,起碼讓多數學生理解該篇文章的內容了。
3)故事與圖畫結合
對于一些故事性較強的但新詞又較多的文章,例如《Ciderella》,可以利用故事與圖畫結合的方法。如布置他們回家就其中的一個情節畫簡圖并配上適當的英語文字。畫畫是很多小學生愛做的事情,要求他們為圖配字又可以促使他們去理解文章的內容。
4)仿寫練習
寫作是一項對英語運用要求較高的作業,很多學生都視作難事。對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多“抄襲”例文。例如寫有關“city”的文章。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學習《拓展讀與寫》里的《Shanghai》,《Paris》,《New York》等文章,寫有關guangzhou的內容。很多學生模仿范文的句子,寫出超出平時容量的文章,雖說不少句子是“抄”來的,但起碼讓他們覺得寫文章不是“畏途”,建立了一點寫作的自信。
三、注重選材,增強效果
在設計閱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盡量選擇接近學生生活的內容,以提高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出發點,增強教學效果。教師選擇適合小學生的閱讀材料是很重要的,否則起不到英語閱讀教學的作用,要注意以下幾方面:首先,閱讀內容最好是原文,不要自己編寫,原汁原味更能貼進語言的真實性,;其次選擇閱讀材料時要與學生課本中的閱讀材料難易程度相當,如果把握不好,可以看看課本中用的是什么句式等,與選擇的閱讀材料進行對比;再次,所選的閱讀內容生詞不宜太多,最多不能超過5個。因為太多的生詞會使學生的閱讀受阻,不能很好的促進學生閱讀后的成就感與積極性。
如在教學Lets read時,教師可以先用課件出示學生喜愛的卡通人物《機器貓》中的大雄,并以對話的形式復習舊知。如:What did you do on your holiday, Daxiong? I went to a park with my parents. 等。從而引出有關大雄假期的小短文,這時學生學的興致高漲了,學起來也會輕松得多。
四、巧用繪本,指導寫作
英語學習能力最基本的組成就是詞匯量與閱讀能力。小學階段培養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是學習英語的重要途徑之一。進行英語閱讀習慣養成應該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采取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先集中再個人的方式。
例如:小學三年級可以采取唱歌閱讀的形式,將需要閱讀的內容以chant的形式或者直接以歌曲呈現。歌曲可以用孩子們熟悉的曲調,應該在五句話以內,讓他們樂于接受。四年級有了初步的單詞積累,可以讓孩子接觸相對較長的句子,仍以chant為主。讓孩子將聽到看到的內容大聲的讀出來鞏固所學知識。五年級可以培養孩子嘗試閱讀整篇的故事短文,通過先給出幾個問題,讓孩子帶著問題去閱讀,找出問題的答案。六年級是與中學接軌的年級,可以采取先聽后看的方式。先將短文的內容以聽力材料讓孩子聽一遍,然后讓大家討論文章內容,最后再自己獨立閱讀。這樣不僅可以提升閱讀興趣也可以益于培養班級整體的閱讀習慣。
總之,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實踐中,作為一線的英語教師,我們應不斷反思總結和創新,讓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真正發揮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高翠萍.基于新課標下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探究.《校園英語(下旬)》,2015年7期
[2]李娟.淺談小學英語閱讀課堂教學.《新課程(小學)》,2012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