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淑華
【摘要】目的:在牙體牙髓病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采用阿替卡因進行麻醉,觀察其麻醉效果。方法:以2015在本院門診部接受治療的120例牙體牙髓病患者為對象,按照麻醉方法的差異進行組別劃分,將接受鹽酸利多卡因麻醉的60例牙體牙髓病患者分配至對照組,將接受阿替卡因麻醉的另外60例牙體牙髓病患者分配至實驗組,對比兩組牙體牙髓病患者的麻醉效果。結果:實驗組牙體牙髓病患者的麻醉總效率為98.33%(59/60),對照組牙體牙髓病患者的麻醉總效率為86.67%(52/60),P<0.05;同時,實驗組牙體牙髓病患者的麻醉生效時間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牙體牙髓病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對其使用阿替卡因進行麻醉,麻醉效果顯著,且麻醉生效時間短,有利于治療的進行。
【關鍵詞】牙體牙髓病;阿替卡因;治療;麻醉
目前,臨床上治療牙體牙髓病的主要方法是開髓治療以及拔髓治療。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以近年在本院就診的120例牙體牙髓病患者為對象,研究阿替卡因在該疾病患者治療中的麻醉效果,現整理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120名對象均為2015年在本院接受治療的牙體牙髓病患者,對全部牙體牙髓病患者的病歷資料進行回顧分析,按照麻醉方法的差異進行組別劃分,將接受阿替卡因麻醉的60例牙體牙髓病患者分配到實驗組,將接受鹽酸利多卡因麻醉的60例牙體牙髓病患者分配到對照組。對照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男女患者所占比例分別為53.33%和46.67%;年齡在18歲至54歲之間,平均(36±0.6)歲。實驗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9例,男女患者所占比例分別為51.67%和48.33%;年齡在19歲至53歲之間,平均(36±0.3)歲。兩組牙體牙髓病患者之間的性別差異以及年齡差異P>0.05,可比。
1.2 方法
在治療過程中,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牙體牙髓病患者均進行頰側粘膜膜下局部浸潤麻醉,并且使用同規格的加壓注射器。對照組牙體牙髓病患者使用鹽酸利多卡因進行麻醉,針對前牙牙體牙髓病患者,給予1.0毫升至2.0毫升的鹽酸利多卡因,針對后牙牙體牙髓病患者,給予2.0毫升至3.0毫升的鹽酸利多卡因。實驗組主要使用阿替卡因進行麻醉,針對前牙牙體牙髓病患者,給予1.0毫升至2.0毫升的阿替卡因,針對后牙牙體牙髓病患者,給予2.0毫升至3.0毫升的阿替卡因[1]。
1.3 觀察指標
將本次研究的麻醉效果分成三個等級,分別是顯效、有效以及無效。顯效:經麻醉后,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未感受到疼痛,治療順利進行。有效:經麻醉后,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出現輕微疼痛感,但是在患者的耐受范圍之內,治療仍然能夠順利進行。無效:經麻醉后,患者出現劇烈疼痛,并且不在患者的耐受范圍內,治療無法順利進行。麻醉總效率=有效率+顯效率[2]。
1.4 統計學方法
相關資料以SPSS 18.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x±s)表示,以t檢驗,均取平均值,以P<0.05表示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3]。
2 結果
2.1 兩組牙體牙髓病患者的麻醉效果分析
實驗組牙體牙髓病患者中,麻醉顯效30例(50%),麻醉有效29例(48.33%),麻醉無效1例(1.67%),該組牙體牙髓病患者的麻醉總效率為98.33%(59/60)。對照組牙體牙髓病患者中,麻醉顯效26例(43.33%),麻醉有效26例(43.33%),麻醉無效8例(13.33%),該組牙體牙髓病患者的麻醉總效率為86.67%(52/60),兩組患者的麻醉總效率差異P<0.05。
2.2 兩組麻醉生效時間比較分析
對照組牙體牙髓病患者的麻醉起效時間為2.4分鐘至5.2分鐘,平均起效時間為(3.8±0.3)分鐘。實驗組牙體牙髓病患者的麻醉起效時間為1.8分鐘至4.0分鐘,平均起效時間為(2.8±0.5)分鐘。兩組患者的麻醉起效時間差異P<0.05。
3 討論
牙體牙髓病屬于臨床上非常常見的口腔疾病,該疾病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牙周劇烈疼痛等。牙體牙髓病不僅會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還會影響到患者的工作或者學習[4]。目前,臨床上常常將鹽酸利多卡因以及阿替卡因應用在牙體牙髓病患者的麻醉治療中[5]。阿替卡因屬于酰胺類藥物中的一種,其主要分子結構為芳香環,具有非常好的脂溶性;將阿替卡因應用在局部麻醉治療中,其藥物浸潤能力、擴散能力和組織穿透能力都非常強,因此,其麻醉效果非常理想。而鹽酸利多卡因屬于酰胺類局部麻醉藥物,雖然該藥物對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但是隨著鹽酸利多卡因使用劑量的增多,藥物給患者機體所帶來的毒性也就越強。為了研究阿替卡因和鹽酸利多卡因用于牙體牙髓病患者麻醉治療中的效果,筆者以本院2015年接收治療的120例牙體牙髓病患者為對象展開研究。經研究數據顯示,使用阿替卡因局麻的牙體牙髓病患者,其麻醉總效率要顯著高于使用鹽酸利多卡因麻醉的牙體牙髓病患者;并且前者的麻醉起效時間要比后者更短。
綜上所述,在牙體牙髓病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采用阿替卡因進行麻醉,不僅麻醉效果顯著,而且麻醉起效時間更快,有利于臨床治療的順利展開,幫助患者減輕治療所帶來的痛苦,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以及運用。
參考文獻
[1]趙林琪.牙體牙髓病治療中阿替卡因腎上腺素的麻醉效果[J].中外醫療,2014,(06):6667.
[2]楊文章,張愛華.觀察復方阿替卡因(碧蘭麻)在牙體牙髓病治療中的麻醉效果[J].中國醫療美容,2014,(06):181186.
[3]夏雨秀.阿替卡因與利多卡因在牙體牙髓病治療中的麻醉效果觀察[J].吉林醫學,2015,(13):2807.
[4]羅瑜.復方阿替卡因用于牙體牙髓病治療的麻醉效果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16):5152.
[5]楊淑英.復方阿替卡因用于老年人牙髓病治療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5,(16):6163.
[6]陳勇.阿替卡因局部浸潤麻醉在牙體牙髓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24):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