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 單亞萍
摘 要:體操對于促進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且體操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查閱我國正式頒布的中小學體育教學大綱內容,可發現體操教學內容逐漸減少,2001年、2011年教育部頒布的“課標”與“新課標”,只規定學習內容框架,對課程內容列舉較少,學生對體操功能、價值認識不足。學者們通過調查,發現多數學校選擇隊列隊形、徒手操、技巧,各學校體操教學內容選擇過于集中,未能體現新課標對教學內容多樣化的要求。新課標頒布后,我國缺少對結合新課標要求的中小學體操教學內容層次性、系統性的研究。
關鍵詞:九年制 中小學 體操 教學內容 課程標準
中圖分類號:G81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3(a)-0135-02
“體操”一詞,最早源于古希臘語,意為“裸體”,古希臘人將跑、跳、投擲、攀登、摔跤、舞蹈、騎馬、軍事游戲等統稱為體操[1]。1956年,我國小學體育教學大綱(草案)中規定學校體育教學內容為基本體操與游戲,年級越高,基本體操所占課時數越多,中學體育教學大綱(草案)中,規定學校體育教學內容為體操、田徑和游戲,體操所占課時數最多。1975年國務院頒布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將“體操項目必測動作的標準”單獨列為一節,內容包括:支撐跳躍、技巧、單杠、雙杠等項目[2]。教育部于2001年、2011年分別頒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體育(1-6 年級)體育與健康(7-12 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課標”)、《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修訂稿)》(以下簡稱“新課標”),文件內容標準部分表明,如果要達成各水平運動技能的目標要求,需要完成一些體操教學內容。2015年教育部在中小學重點推廣體操、籃球、排球、足球、田徑、游泳、武術7個項目。可以看出,體操在我國學校體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人們如此重視體操,與體操的功能密切相關。
1 體操的功能
1.1 基本體操運動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基本體操內容豐富、形式簡便,易于普及,其內容包括隊列隊形、徒手體操、持輕器械體操、專門器械體操的練習[3]。隊列隊形練習,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體姿,加強學生精神文明教育,培養高度組織紀律性。在隊形變換教學中,通過圖形繪畫設計的方式,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隊列練習,有助于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培養學生一致性、協調性,使學生學會合作與改編,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4]。徒手體操能夠較好地提高身體活動能力,使機體較快地進入工作狀態,一定程度上防止運動中傷害事故的發生,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體育項目的準備活動和輔助練習中,是各種健身操的基礎[5]。
1.2 器械體操能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和專項素質的全面發展
單雙杠練習能夠有效地發展學生力量素質,增強身體協調性及平衡能力。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特點,選擇教學內容。趙風華老師根據水平二學生好動、求新、好奇、求趣,但上肢力量薄弱,腰、腹力量差等特點安排學生學習單杠懸垂動作,采用自制單杠,降低高度和難度,通過練習,學生掌握了低單杠—蹲懸垂技能,有效地發展學生上肢及腰腹力量[6]。閆美枝(2015)老師在雙杠教學中,將完整的“外側坐—越兩杠下”動作分解成“外側坐—跳下”“外側坐—連續收腹舉腿—還原成外側坐”“外側坐—越皮筋下”“外側坐—越一杠下”“外側坐—越兩杠下”5個練習步驟,由易到難,降低學生對雙杠的恐懼心理,通過輔助練習,學生較好地掌握“外側坐—越兩杠下”技術動作,有效地發展學生上肢、肩帶、軀干等肌肉力量[7]。
2 學校體操教學內容現狀
2.1 學校體育教學指導性文件中體操教學內容減少
2000年,我國小學體育教學大綱中,三年級及三年級以上,體操課時數不足1956年體操課時數一半,中學體操教學內容課時數安排也較少。課時數減少的原因包括我國傳統體育項目加入學校體育、教師與學生對新興運動項目的青睞等。體操教學內容隨著課時數的減少而減少,部分具有特殊功能與價值的體操教學內容較少出現在體育課堂中。2001年我國頒布“課標”,不規定具體的體育教學內容及課時,2011年,我國頒布“新課標”,新課標對課標進行了補充說明,同樣只規定學習的內容框架,列舉較少的課程內容。新課標要求各地區、學校從實際出發,自主安排教學內容,因此,“教什么”成為地區及學校思考的重要問題。
2.2 體操價值認識不足,器械體操缺乏重視
體操價值包括健身、教育、審美等,體操能夠培養學生強健的體魄,形成不怕困難與挫折的意志品質。體操的特點是一項以上肢力量為主,以技術動作教學為主,以成功或失敗為結果的運動[8]。身體上,體操能夠增強練習者上肢力量,使其外在形象勻稱,充滿美感,通過支撐與懸垂練習,能夠有效地預防彎腰、駝背等不良姿態,增強三角肌、斜方肌等肌肉力量,預防頸椎病。在心理上,體操練習伴隨成功與失敗,體操動作失敗會直接作用于練習者本身,練習體操失敗會導致很多方面問題,但是學生成長需要失敗,一次次失敗后,就會獲得的成功,對學生來說更加可貴,不僅是掌握了一項動作技能,更重要是鍛煉學生不屈不撓的意志品質。
3 中小學體操教學內容重構研究現狀
3.1 學校體操教學內容不同于學校體操內容體系
吳維銘(2006)學者基于《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構建了體操內容體系;以邏輯學的劃分作為構建學校體操內容體系的方法,構建了一個層次分明的學校體操內容體系,較為全面的涵蓋了學校體操的范圍;對我國學校體操內容體系的構建,主要從構建體操內容體系的理論依據、具體要求、基本方法、內容呈現、特點分析以及實踐應用這幾個方面展開;其中,內容呈現部分,筆者先將學校體操內容進行一級分類,即學校體操包括徒手練習、持輕器械練習、借助于器械練習;進行一級分類后,為了展示體操內容,將體操內容進行連續劃分,連續劃分是包括三個或多個層次的劃分,根據各內容特征和教學目標等不同劃分標準對體操內容進行劃分,吳維銘學者指出,體操內容體系構建要求構建的子項的外延必須是不相容的[9]。根據邏輯學的劃分方法,最佳分類方式是“以身體練習形式”對學校體操進行分類。
3.2 新課標對各水平課程內容有具體要求
藺新茂學者《構建大中小學體操教學內容系統的研究》一文認為,合理安排小學、初中、高中各階段體操教學內容,對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充分發揮項目的階段性健身價值,促進少年兒童的身體發育、拓寬體操選材的基礎等有著重要的意義;從四個方面論述了學校體操教學內容系統化的依據;提出了學校體操教學內容系統化的基本思路與構想;分別根據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安排了各個階段的體操教學內容[10]。文中將九年制中小學劃分為三個水平:1~3年級為水平一、4~6年級為水平二、初中為水平三,各個水平階段單杠、雙杠、技巧、跳躍、平衡木有不同的教學內容,體操教學內容體系構建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但是,新課標明確將九年制中小學劃分為四個水平,各個水平有具體的目標要求,因此,該文劃分各水平的體操教學內容不利于學校安排各個水平體操教學內容,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體操教學內容眾多,應根據學生興趣愛好、身體素質等實際情況,合理選擇體操教學內容[11]。
4 結論
4.1 學校體操教學內容豐富,各內容有其獨特的功能
基本體操不僅能培養學生組織紀律性,提高同學之間的一致性、協調性,而且能快速喚醒肌體,減少肌肉的粘滯性,預防損傷。器械體操能夠有效發展學生上肢、腰腹等部位肌肉力量,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技巧運動課發展學生的平衡能力、靈敏性、柔韌性等方面的能力。
4.2 學校體操教學內容存在問題
學者們通過調查發現,學生不了解體操,學校體操課程開設最多的是隊列隊形、徒手體操和技巧運動[12]。由于各學校師資、學情等不同,體操教學內容應表現出多樣化,過于集中的選擇或不選擇某些體操教學內容,是不合理的。
4.3 學校體操教學內容的重構應符合新課標要求,可實施、可選擇
在教學過程中,應更多的強調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與需求來選擇教學內容和確定時[13]。體操教學內容的選擇有一定的目的性,體操教學內容的重構,應符合目的性要求,保障其在實際教學中的可實施性;有目的的整理體操教學內容,為地區與學校提供豐富的選擇。
參考文獻
[1] 體操教材編寫組.體操[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6:2.
[2] 陳鎮華,陸恩淳,李世銘.中國體操運動史[M].湖北:武漢出版社,1990:595.
[3] 體育院,系教材編審委員會體操編寫組.體操[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79.
[4] 胡曼玲,劉暢.隊形變換組合教學設計[J].體育教學,2010(3):39.
[5] 滕建宇,楊芳.論我國徒手體操的演化及其作用[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5):109-112.
[6] 趙風華.低單杠——蹲懸垂教學設計[J].體育教學,2007(4):32-33.
[7] 閆美枝,張明輝.巧設計妙安排重實效——《雙杠:外側坐——越兩杠下》一課觀后感[J].中國學校體育,2015(8):38.
[8] 董玉泉,徐敏.教改在路上教研無止境——第六屆全國中小學優秀體育教學觀摩展示活動初中組體操課堂教學引發的問題探討[J].中國學校體育,2015(8):27-29.
[9] 吳維銘.體操在我國中小學體育中的地位及歷史演變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6.
[10] 藺新茂.構建大中小學體操教學內容系統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0.
[11] 楊梅.新課標下小學體育課程中體操教學內容的構建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4.
[12]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研制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修訂組,季瀏,等.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修訂與思考[J].基礎教育課程,2012(Z1):144-148.
[13] 曹衛民,倪晨瑾.小學“前滾翻”教材簡介與教學技巧[J].中國學校體育,2007(4):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