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
【摘 要】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是以實驗觀察和活動操作為基礎的學科,讓學生通過親自參加實驗活動,獲得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是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關鍵所在。但是,當前小學科學教學中,普遍存在實驗教學較為低效的現狀。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學生及家長認為科學課程是副課不重視,另一方面科學實驗課學生探究式往往需要小組合作方式進行,合作低效導致實驗教學效果低效。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應用對策
小學科學實驗課是小學生的科學啟蒙課程,它對提高小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表達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價值。鑒于班級容量大的實際情況,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如何提高小學科學實驗課的課堂效率就成為了一個及待解決的問題了。而我作為一名科學教師,在幾年的教學生涯中,我也在默默的探索著進行各種有效的嘗試,對于如何提高課堂效率有了一些體會。
一、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
要實現高效的教學質量和效果,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是前提和保障,科學教師要真正從思想層面接受素質教育的理念,把學生真正當做教學的中心和主體,尊重學生的思想和觀點,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和目標,在授課方式切忌采用灌鴨式,而是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學生建構科學知識體系,教師要善于創建一種情境,在這種情境中與學生進行對話和交流,引導學生發現新問題,提出新問題,進而表達自己對科學知識的想法和觀點,此外在授課過程中也要注意從建構主義的觀點出發,幫助學生從原有知識經驗出發,以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獲得的起點,長此以往,學生頭腦中就慢慢建構起科學知識的體系。
二、營造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疑問是學生探究的動力、發現的基礎,是開啟學生創新之門的鑰匙。所以教師要精心創設出有效的問題情境,將學生帶入特定的問題情境中,使學生進入“憤悱”的狀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動機,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中來,以解決心中的疑問。教師在備課時,要學會如何創造教學情境和設計教學環節,讓整個教學過程環環相扣一氣呵成,以獲取最高的教學效率。科學課離不開大量的實驗,教師可以利用實驗創設問題情境。實驗的形式可以是演示實驗,也可以是師生共同實驗,通過實驗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所以,教師要盡可能多的帶領學生去做實驗。通過實驗營造出的問題情境,能夠讓學生清晰本節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知科學探究的整個過程,加深它們對本節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小學生的好奇心是最強的,讓他們直接參與到實驗中,讓學生自己動手,自己去觀察、實踐,有利于教學情境的創設,也有利于他們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由于科學課的實驗是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在科學課中實驗情境的創設,要比其它學科容易的多。
三、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科學課的學習過程,一般是先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再進行實驗取證,經過分析、歸納等抽象思維形成概念和規律,然后再回到實踐中去進行檢驗和運用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其中分析、歸納過程是學生邏輯思維的過程,也是提升科學探究有效性的關鍵,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與培養。通過教師引導和有深度的交流討論等方法,使每個學有所得的感性認識更加豐富和完整,并將此提升為理性認識,形成對科學知識的自我建構。如“增強抗彎曲能力”一課的教學,在對“形狀與抗彎曲能力”的實驗研究中,教師通過“同學們推測形狀改變可以增強材料抵抗彎曲的能力,下一步你們準備怎樣研究?可以折哪些形狀?估計哪些形狀有較好的抗彎曲能力呢?怎樣進行測試?”等一系列問題的交流與討論,可以讓學生在接下來的實驗操作中更好地把握住觀察的重點,更好地控制相關變量,使實驗方案更具有科學性、準確性和可操作性。實驗操作結束后,又通過“觀察測試的數據,與沒有折的紙進行比較,你發現了什么,說明了什么”的研討與交流,引導學生進行多方面、深層次的思考,從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中,把學生的形象思維轉化成抽象思維,從現象到本質,從感性到理性,讓學生切切實實經歷知識的構建過程,提高了科學探究能力和教學的有效性。
四、加強課堂管理促進學生進步和提高
我們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同樣也是對學生展開課堂管理的過程。課堂教學和課堂管理是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我們既要抓課堂教學,更要加強課堂管理。因為如果只注重課堂教學不注重課堂管理,其結果只能是我們失去教學的執行力和課堂紀律混亂為代價導致課堂效率低下。如果只注重課堂管理不注重課堂教學其結果只能是課堂上死氣沉沉,學習沒有生機,教學效果同樣是低下的。所以課堂教學和課堂管理不能偏廢,我們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不能偏廢。為此我們一方面要加強自我學習,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方法,增強教學水平;另一方面我們更要加強課堂管理,對學生要進行嚴格的要求。課堂管理包括學風管理和學紀管理,兩個方面都要加強,既要保證良好的教學紀律,又要建設良好的學習風氣。只有具有優良的學風和過硬的學紀才能保證教學的高效進行。
五、適當拓展延伸,豐富知識體系
教師應該選擇那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活動進行拓展,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和研究。可以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讓每組上交一個研究結果,也可以讓學生盡量發揮自己的才能,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給同學看,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同學的認可,進而獲得成就感,這樣就激發了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的熱情,真正把科學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提高了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效性。課外活動是教學的延伸。在活動中既可以擴大和加深學習的內容,又能使學生深入自然,增強他們的觀察和實踐運用能力。學生們對此項活動興趣熱情高漲,積極參與,在活動中感受到了學有所用的快樂,豐富的想象是創造的翅膀。以“雞蛋落地能否不破”作為探索性試驗,讓學生在課前設計各種不同的方法進行“雞蛋落地不破,看誰舉得更高”的設計比賽,學生討論并提出的方案有:方案一,在地上放一層厚海綿;方案二,用海綿把雞蛋包住;方案三,做一個降落傘帶著雞蛋往下落;方案四,在地上放一盆水(或沙)……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演示,將演示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讓學生充分動腦、動手、動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課堂教學的不足給培養人才帶來了局限性,而課外活動正是避免了課堂教學的不足,補充了課堂教學的不足。
總之,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我們只有更新教學觀念,轉變傳統教學方式,在實驗教學中以探究活動為核心,利用各種手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探究氛圍,鼓勵學生大膽探究,教師注意適時指導,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大膽猜想,為學生提供足夠多的自主探究的機會,使學生在親身探究活動中感受到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獲取科學知識和進行科學探究的能力,才能使小學科學向著更有益于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方向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爽.淺談小學科學課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新課程(下),2011,(01)
[2]馮敏.新課標下深化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初探[J].時代教育,2013(06).
[3]朱丹.新課標下一堂小學科學觀摩課的啟示[J].中文信息,2014(06).